书城文学纪实中国2
7439200000021

第21章 报告文学(21)

只要愿意,拿来即可应用,为什么连拿也不愿意拿呢?是原本不想拿还是有什么顾虑呢?难道还愿意做现代的叶公吗?有些来访者承认这个软件简单省事,但一听说对转移销售款、偷税漏税和开假发票有所不便,就兴趣索然了。这恰恰证明了它的价值。同时说明监督能力越强的软件就越难推广。正如北京某软件公司负责人所说的,“他开发软件的时候就没有考虑监督二字”。那么,其他人考虑过没有?财政部的专家考虑过没有?这个问题应该由谁来考虑?“图表账”像一杯没有被污染的清水。

无色、无味、透明,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应该说是它的优点。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优点也正是它的缺点。不含蓄,什么也包不住,什么也藏不住。不是有句成语叫“浑水摸鱼”吗,它的意思就是说只有把水搅混了,才能趁这个机会摸到鱼。而我摆在别人面前的是一杯透明的一眼就可以看到底的清水,谁敢过去摸鱼,除非是傻子或者亡命徒!

第三个原因是这个软件太简单。他认为,人们对于简单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形式上的简单。如同1+1等于2。这种小儿科的东西显示不出什么学问,也无法表现高深,人家对此不屑一顾。使用“图表账”以后,会计就不再成为什么专业。谁也干得了的事情,还用得着成立专门的学院,还用得着国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养这些专门的人才?二是内容上的简单。如果采用“图表账”,用不了那么多的人,就能办那么多的事,而且还能办得更好,就意味着许多机构得精简和撤销,就意味着许多人的失业。这足以让这些养尊处优的人们感到心惊肉跳。这些年,由于资金老是紧张,让管钱的人们切实牛气了许多,吃香了许多。

人们要贷款,要报销,要回收欠款,只要一牵扯到钱,你看那些管钱的人的模样,要多神气有多神气,要多得意就有多得意!“图表账”要打掉这些人的饭碗,谁能乐意呢?本来,下岗人员的不断增加就已经够让政府让企业的领导们操心了,你不是给人家想解决的办法,而是跑出来添乱,说得再严重一点,这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啊!

第四个原因是这个软件的力度太大。其实,这里最关键的就是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有些领导干部在台上台下时时把改革挂在嘴边,但一动真的,就缺乏大将的风度了。打心眼里害怕改革,特别害怕改革改到自己的头上,这样,就很可能成为改革的绊脚石。改革实际上就是一场革命,既然是革命,就意味着要推翻或者淘汰旧的制度,建立一种全新的制度,所以必然会遭到那些保守派的反对和抵制。

还有人可能质疑赵嘉麟:现在全世界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用的都是“一借三贷”的三栏式账户,也没有哪个人敢出来搞什么改革,难道全世界的人都不如你?你要有那个本事,国家早就拿小卧车把你请到中南海了。可他们忘了,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外国人有的我们会有,外国人没有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有?

转机

1998年,我认识了赵嘉麟先生,通过交往,我对他的遭遇很是同情,对他的发明很是赞赏,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所感动。为了能让他的发明得以推广,我给刊物写过报告文学,给报社写过内参,给报纸写过通讯,但大都是石沉大海。我不敢自诩自己写得有多么好、多么深刻,但我绝对是实事求是,没有胡编乱造。大部分媒体不接受它的理由就是“专业性太强”,他们把握不了。有的刊物同意发表,但他们提出发表这样的文章要花钱。在他们看来,我写的像是“软广告”。

说得明白一点,就是我在充当“枪手”的角色。我有口难辩,我也没有必要去辩。无奈,只有求朋友帮忙。2001年12月18日,我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在《山西老区经济开发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赵嘉麟重要发明‘以表代账’(现在的图表账)至今雪埋”,肩题为“提着猪头找不见庙门,黑发人变成了白发人”。

我在导语中写道:“以表代账”是对500年来中外传统会计核算办法的一次彻底革命,“以表代账”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使会计事务通俗易懂简单化,“以表代账”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堵塞漏洞。尽管那是一张发行量不大的行业报,但文章发表后,还是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关注。省政协一位委员打电话约赵嘉麟,同其畅谈,并要赵把“图表账”会计核算办法的简要说明送他,由他再想办法形成提案;本省的一位民营企业家打电话同他联系,希望能共同开发这个软件。

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对他来说毕竟是一些安慰。

为了让自己的“图表账”能够得到推广,赵嘉麟先生曾经给国务院参事室、全国人大、中纪委、财政部以及省财政厅、省政协寄过资料。2002年8月1日,财政部财会便(2002)28号“关于对赵嘉麟同志提出的‘以表代账’会计核算方法建议的复函”中讲,您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会计核算问题,虽年届八旬仍勤耕不辍的精神,可敬可佩,令我们感动。这同时也反映了您对我国会计工作的重视和关注。

现就所提出的问题函复如下:

一、关于“以表代账”问题。您在来信中所称的“表”,是一张反映企业物流状况及相关资金变动的表格。“以表代账”对规模小、业务量少的企业而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对规模大、业务量较多、商品购销频繁的企业就不一定适用了,恐难以达到简化的目的。“以表代账”只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局部环节,还不能代表会计工作的全部,特别是现代会计。

二、关于简化会计核算与会计造假问题。您认为通过简化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可以解决会计造假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造假主要是企业在利益驱动下的主观舞弊行为,多数假账案例都是通过虚构经济业务、编造虚假凭证完成的,并非完全是会计技术问题。会计做假实为企业做假。就会计程序和方法而言,企业组织形式不同,规模大小不一,对不同的企业,在会计核算要求上可以有所区别。

三、关于商品管理核算办法及其软件系统。我们非常钦佩您在近八十高龄,还能精心研究零售商品核算计算机软件设计。但是,根据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目前我部对商品化软件不再审批。

近期,我司正在加紧起草《小企业会计制度》,并对《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您的一些建议可作为我们工作的参考。

再次感谢您对我国会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祝身体健康!

看了财政部的复函,赵嘉麟只有摇头苦笑。在他看来,这个答复如果不是出于无知,那就是在敷衍。

有一次,他看到某市检察院举办“怎样防止职务犯罪”征文,就把“图表账”介绍了过去。

2002年7月1日,赵嘉麟从理工大聘请了一位工程师,把旧软件复制成DELHYI语言编程的可联网的软件。这位工程师属于业余兼职。为了后继有人,他又去人才市场为商店招聘了一名姓王的年轻人(赵以前开过一个文化用品商店),从事软件开发。在工程师的帮助和辅导下,小王利用一个月的试用期学会了DELHYI语言,就在这个时候,前面提到的那位民营企业的老板来到太原,愿从经济上资助他开发这个软件,于是,赵嘉麟就购置了3台电脑,与他招聘的小王签订了一个软件开发委托书,然而,原来规定的时间已过,软件还没有搞出来。其间,小王提出自己白天要去同学那里学习,利用晚上的时间编程。

这时,距合同期限只有6天的时间了,赵为防止软件失密,只好让小王住在原来编程的办公室。直到6月27日,小王称软件已经完成,因找人帮忙,界面设计要400元,数据库备份也要400元,交了钱他就能按合同规定交软件。赵嘉麟当时迫切需要软件,就给了小王800元。没想到,软件根本经不起测试,有的地方比初稿还落后。2003年9月1日,小王又提出,他这一年来付出的大量劳动远远超过了原合同,称完成单机版需再付2000元,如果实现三机联网要再付3000元,他坚决不同意,认为这是敲诈勒索。这时投资人为使软件早日变为生产力,实现产业化,就同意了他的要求。赵嘉麟担心小王耍滑头,又与他签了个书面协议。

明确了验收合格后付款,软件保密与知识产权与前合同相同。可小王依然一拖再拖,并说他这样做是害怕交了软件不给钱。直到赵嘉麟把专门为他拨入的2000元存折给他看了。11月23日,小王把他的行李全部拿走后才通知赵嘉麟交软件。等赵嘉麟进家打开电脑一看,发现机内的资料早被全部盗走。打他的手机,一周都是关机。无奈,赵嘉麟只好求助于法律。

小王最终被找到了,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写下了检查。鉴于小王还年轻,赵嘉麟先生没有让其赔偿。

后来,太原市《老友报》的记者采访了他,他把写好的文章给了省会计学会,会计学会又把文章转给财政厅,财政厅的领导作了批示。今年年初,由财政厅和会计学会联合举办了“图表账”专家论证会。几天前,他还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在实务中的运用”为题,参加了“中国会计学”征文。希望他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国家、为社会作点贡献。然而,就在他准备邮寄论文的那几天,突然感到身体不适,浑身无力。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告诉他,他患了肺癌,并且已经是晚期。

对于死,他并不害怕。因为他已经是死过好几次的人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他的“图表账”。因为这是他的寄托,他的希望,他的精神支柱,他患难与共的知己,他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半个多世纪的追求。更是因为,这是他非常敬重的老部长黄炎培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的任务完成得问心无愧,可他还是感到不安。他最遗憾的是这项成果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至今不为人们所认可和接受,没有为人民造福、为人类造福。

希望

进入21世纪不久,就从世界经济大国爆发出一连串的会计作假丑闻,那些作假的公司安然、四通、施乐等企业都是世界性的跨国公司,其危害之大,除国内股值直接减损3万亿元、殃及世界经济的动荡外,还动摇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石。故而招致美国所有媒体群起惊呼:会计已经腐朽了,必须简化会计制度,使之相关、制约、透明、及时。2002年布什总统接连三次向会计做假账开炮之后(见2002年7月31日《参考消息》),促使美国国会痛下决心,颁布了旨在打击公司犯罪的《奥克斯利》法案会计改革制度(2002年11月30日《参考消息》)。

制度规定公司高层负责人必须在财务报告上宣誓、签字,保证真实,方可披露。显然,此项改革毫无意义,是唯心主义的东西。果然,第二年就被南方保健公司虚报利润24亿元的无情事实将这个制度置于无地自容的境地(见2003年6月《会计研究》第59页)。

此后,假账丑闻陆续在美国、欧盟时有发生。2002年11月,世界会计师“奥林匹克”大会在香港召开。据《中国证券报》11月21日报道,“会上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是会计、危机、道德。在与会高级官员的发言中,大都是呼吁“面对危机,必须改革”。我国财政部长项怀诚在会上指出:“全球会计界应大力改革创新,恢复社会对会计职业的信心。”美联储行长在大会发言中说:“十年间,会计纪律松懈,危机四伏,只有改革是条重要出路。”

但是,在会上没有人提出任何可行性的改革方案。会计作假的原因何在?2002年美国财政部长答记者问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本原因是会计的手段太原始、落后,易于作假。”究竟如何改革,一位国际会计顶尖人物——国际会计工会总裁菲利浦·唐宝曾在答记者时就会计改革的出路从两个方面做了肯定的回答。当记者问“对16届会计师大会的个人感受如何”

时,他说:“本届大会,对迄今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旧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所有从事会计财务事务的人员,都面临要摒弃原有方法的考验;工作方式将与传统做法产生较大的差异。现在这个时代,不是说你要做什么。”当记者问:“安然事件丑闻的发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你在引领会计行业树立诚信方面将有何举措”时,他回答:“21世纪,是会计改革的关键时刻,弄清事件本身是怎么回事固然重要,但更要紧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详见2002年11月8日《中国经营报》)在我国,会计作假的现象也屡见不鲜。2001年12月《人民日报》有报道说,朱镕基总理批评“会计作假已成社会毒瘤。”2001年10月23日《生活文摘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一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体会’让人大开眼界,企业多烂都能做出‘盈利’”这篇文章来自新华社。全文如下:

记者近日就财务信息失真问题到浙江、上海等市采访,一位企业财会人员说了她的“职业体会”,耐人寻味。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是实在承受不了心理上的压力才辞职的。10年来,我一直在企业做财务工作,对企业内部那一套熟透了。我换了好多次工作,就想找个不作假的企业,但后来彻底死了这条心,不做假账,只能走人。现在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太多了,有的是人来接替你的位置。

我们是能创造财富的。这话从专业角度来讲不可理解,但确是事实。因为不管企业“烂”到什么程度,会计都可以做出“盈利”来。

国有企业“做账”的原因太多,也太不负责。真实的账领导当然要掌握,对外的账几乎就是随心所欲了;向银行贷款时,要夸大资产和净资产的量,掩饰不良资产;向税务局申报纳税时,要隐瞒利润;向主管部门上报经营业绩时,却又要向实际数字“注水”;企业改制时,自然就要把净资产、利润变为负数。还有大家知道的那些“回扣”、“小金库”,总之,都会要求你在账面上摆平。

私营企业就简单多了,唯一的目的就是逃税,千方百计隐藏收入,通过开阴阳发票、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把收入压下来。私营企业这样做,其实税务部门都知道,跟专管员谈,他们也知道。所以经营者根本不害怕。但我们知道这里边的利害关系,整天提心吊胆,“真账”也只敢放在家里。

企业每年通过“做账”到底能逃多少税?说了你都不会相信。就拿我做过的一家餐饮企业来说,我是淡季时到这个公司的,企业每月的收入大约在50万元,隐藏收入竟然占到一半还多。一年下来要逃多少税,你算都能算出来。对企业来讲,现金不进账实在是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