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史上最有个性的女人
7405900000003

第3章 孤儿院走出的缝纫工

1883年8月19日,一个小女孩儿降生在法国南部的小镇索米尔,迎接她的只有疼痛过后的母亲,还有一名为她接生的修女。母亲便以那个帮她结束了生产阵痛的修女之名,为女儿起名为加布里埃·香奈儿。

作为父亲,没有听到自己女儿的第一声啼哭,本应该是一种遗憾,可是他好像并不在意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又多了个骨肉至亲。

香奈儿的父亲是个小批发商,在生意的忙碌辗转中认识了香奈儿的母亲,在相爱的激情下,她跟随他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并开始心甘情愿地为他生儿育女。不知道这个女人是不是后悔过,因为她准备托付一生的男人是个极不负责任的人,只有一副英俊潇洒的外表,家庭观念却非常淡薄。好像生孩子就是女人一个人的事情,香奈儿出生的时候,他正在外面经商,头脑里根本没意识到做父亲或者丈夫的应尽的义务。

香奈儿的童年是不幸的也是悲苦的,当别的孩子都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她却永远地失去了这样的权利。母亲虽然爱她,但饱受病痛纠缠的身体让她没有看到女儿长大成人便撒手人寰。本应该承担起抚养责任的父亲也不见了踪影,并且音信全无。

香奈儿成了孤儿,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子还没有长大,便要经受悲苦的洗礼。其实她多么希望自己长大啊,因为成年了就不需要进孤儿院了。那确实是个既可以让孩子们容身,又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来说充满了失落的地方。有父母的孩子才可以享受到家庭的幸福,可是她已经没有家了,只好和两个姐妹进了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

此时的香奈儿已经12岁,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有时候她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常常有种被刺痛的感觉。以至于后来她在回忆童年生活时这样形容:“从我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已经知道他们要夺走我的一切,那时我就已经死了。我在12岁时就知道这一点了。人在一生当中是可以死很多次的。”

多么悲伤,本应该快乐的时光里却充满了死的绝望。又多么早熟,现实的残酷逼着一个孩子尽快地成长着。也许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学会了让自己不接受任何人的怜悯,随即蜕变成了倔犟而有勇气的女孩儿。

教会孤儿院的生活根本不可能丰富多彩,那里有很多清规戒律规范着孩子们的行为举止和日常生活。单调、乏味,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情,每天都要穿着同样的黑衣服,毫无新意可言,也毫无色彩可言。香奈儿讨厌极了这个死气沉沉的世界,她只能与小朋友们发泄一下不满,但叛逆的性格已经在她身上初露端倪。

不过客观地说,孤儿院里的生活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至少它给了香奈儿一个可以遮风避雨、无须忍饥挨饿的容身之所,何况那里的修女还给孩子们提供了初步的教育。香奈儿正是在孤儿院里第一次接触了缝纫技术,并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

其实更多的有关她在孤儿院里的生活人们无从知道,因为香奈儿本人并不愿意透露那些童年的往事。所以那个封闭的、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也许只能永远地埋藏在香奈儿心里,永远地埋藏在厚土之下了。

香奈儿是个谜一样的女人,她不愿意对外公开她过去的经历和心酸的回忆。因为那不是快乐的,所以不愿意提及。也因为忘掉过去,才能够更好地看清未来。即使我们非常想了解她传奇的一生都是由哪些片断所构成,但还是让我们尊重一下这个名女人保留隐私的权利。

面对着种种猜测,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凭借香奈儿的个性,她不会在孤儿院生活很久。果然,16岁那年她终于再也忍受不了封闭的禁锢,义无反顾地逃了出来。她一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大到可以担负生活里的种种艰辛。

但在真正经历人生以前她还得去学点本领。于是从孤儿院里出来后,她被送到了慕兰镇的一所寄宿学校。香奈儿的确很聪明,成绩也不错。毕业后被推荐到镇上的一家服装店做助理缝纫师,她精巧的手艺常常得到顾客们的认可。

当时风华正茂的少女很不甘心只当默默无闻的小缝纫工,她的梦想是当一名演员,并有着一颗渴望青春飞扬的心。带着这样的愿望她也曾经登上过小歌厅的舞台去唱歌,演出时她多次唱到过一首讲述一个巴黎少女寻找她的爱犬的歌曲,名叫《谁见到可可》。后来“可可”这个有着可爱发音和“小宝贝”含义的单词便成了香奈儿的外号。朋友们也都喜欢叫她“可可”,于是“加布里埃·香奈儿”就变成了“可可·香奈儿”。

随着名字的改变,她的人生也开始了最青春炫彩的部分,一个亭亭玉立的漂亮女孩子出现在人们眼前。乌黑的秀发,明亮的眼睛,苗条的身材,精巧的瓜子脸,天鹅般的修长脖颈。经过生活的历练,她的性格里也蕴涵着矛盾而又与众不同的特质。她时而活泼机灵,时而沉静淡然。她小巧迷人的身体里潜藏着自强自立的倔犟和我行我素的叛逆,一种优美的女孩儿体态与一种果敢的男孩儿气质同时并存。

香奈儿在这样的矛盾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她的魅力吸引了不少男人的目光。一个女人只有经历了情感世界的沉浮才能够真正地成熟起来,香奈儿的恋情故事开始了,并成为融入了她生命的爱与痛,舍与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