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王淦昌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7329200000034

第34章 附录王淦昌年表

1907年

阴历丁未年四月十七,阳历5月28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枫塘湾。父亲王以仁行医为业。

1911年4岁父亲王以仁逝世。

1913年6岁入私塾读书。

1915年8岁

入江苏太仓县沙溪小学读书。

1920年13岁

母亲病逝。由大哥王舜昌和外袓母抚养。秋,考入上海浦东中学。

1924年17岁

夏,在上海进技术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技术。

1925年18岁

春,在上海进技术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技术。6月,“五卅惨案”后,参加反帝爱国运动,险遭巡捕拘捕。夏,考入清华首届本科。秋,到北京清华大学就读。

1929年22岁

秋,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物理系,是该校第一届物理系毕业生。毕业后,在清华物理系任吴有训的助教。

1930年23岁

夏,考取江苏省官费留学生。秋,随即赴德柏林大学威廉皇家研究所。

12月,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主考人冯·劳厄,答辩委员有迈特内、玻登斯坦等教授。

1934年27岁

1月,离开德国,去法、意、英、荷等国做学术访问,见到卢瑟福、査德威克、埃利斯等物理学家。

4月,回至中国上海。

7月,到青岛山东大学物理系任教,讲授近代物理。

1936年29岁

秋,应浙江大学竺可袖校长的聘请到杭州浙大物面壬纤。

1937年30岁

5月23日至5月25日,玻尔访问浙大,与王涂昌讨论原子核与宇宙线物理。

11月5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浙大西迁浙江建德。

12月,南京、杭州相继陷落,浙大再迁江西吉安。

1938年31岁

1月至2月,浙大在江西吉安开课。

2月底,浙;运迁江西泰和。3月至6月底,浙大在泰和开课。6月30日至7月中旬,与张其昀、束星北、钱钟翰等教授及学生共20人组成前方战士慰劳队,经南昌、汉口到前线慰劳。

7月25日,江西九江沦陷。8月,敝四迁广西宜山。11月1日,浙大开始在广西宜山开课。王淦昌开近代物理、军用物理等课。

1939年32岁

2月5日,日机18架向浙大校舍掷炸弹118枚。7月,在“物理讨论”课上介绍铀核裂变的发现。与助教钱人元合作,试图用照相底片研究核反应。11月,广西南宁陷落,浙大开始五迁贵州遵义。

1941年34岁

从贵州遵义寄出《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一文,10月I3日,寄到美国《物理评论》编辑部,1942年1月发表。暑期,浙大理学院(包括物理系)迁往贵州湄潭。

1942年35岁

1月11日。浙大物理系师生在湄潭以物理学会名义举办“伽利略纤三百周年纪念会”,王淦昌作题为《原子核力场》的报告。

《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一文,1月在《物理评论》上发表后’J.S.阿伦按此建议做了实验,3月完成实验报告,发表于6月的《物理评论》上。

12月,在湄潭浙大物理系举行的中国物理学会贵州区分会第十届年会上,作题为《用化学方法研究宇宙线及原子物理之展望》的学术演讲,主张制造感光胶质块取代照相底片探测宇宙线粒子,并宣读《关于介子的人工产生》《寻求P射线发射的半衰期与原子序数的关系的尝试》。指导研究生叶笃正完成《湄潭近地层大气电位的观测研究》。

1944年37岁

4月10日,李约瑟到浙大参观后,在为遵义浙大师生作题为《战时与平时之国际科学合作》的讲演时,称赞浙大为“东方剑桥”。

1945年38岁

4月,《核力与重力的关系》一文又在英国《自然》上发表。5月,《中子的放射性》一文,在《自然》上发表。8月下旬,作《关于原子弹及其原理》的报告。

10月,在中国物理学会贵州区分会第13届会上宣读论文:《关于初级宇宙线的本能》《一种新的有机活化磷光体》。12月,将《中子的反质子》一文,投寄英国《自然》,次年4月发表。

1946年39岁

从1945年开始到1946年上半年,指导忻贤杰完成实验研究报告《用机械方法产生磷光》(此论文1947年在《中国物理学报》发表)。

自贵州湄潭与程开甲合作《五维场论》一文投寄《物理评论》。6月1日寄到,10月发表。

夏,浙江大学迁回杭州。11月,浙江大学在杭州复课。

1947年40岁

由吴有训提名,因1942年《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一文,获第二届“范旭东奖”。

3月,自杭州寄出《建议探测中微子的几种方法》,当年在《物理评论》上发表。

9月,接受美国资助,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做访问学者。与琼斯合作研究介子的衰变。

1948年41岁

9月,与琼斯合作,完成《关于介子的衰变》一文,在《物理评论》上发表。

11月,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出百年来科学大事记,中国人名列其中的仅有彭桓武、王淦昌二人。

1949年42岁

1月,从美国回到中国,带回一个云雾室。16日,出席杭州科协欢迎会,报告美国原子能研究近况。5月3日,浙江杭州解放。7月,到北平参加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大会筹备会。

1950年43岁

1月,获得范旭东先生纪念奖的论文《微中子问题的现阶段》发表于《科学世界》上。4月,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参加建所工作。10月,参加近代物理所所务会议,分工负责宇宙线物理部分。由严济慈先生介绍加入中国“妇学社”1951年44岁5月,到四川参加土地改革运动。

1952年45岁

5月,与吴桓兴、林传聪等赴朝鲜战场,探测美军是否投掷了腿性物质。

10月,主持制订近代物理研究所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47岁

物理研究所在云南落雪山建造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宇宙线实验室。

8月,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苏联原子能核电站建成的伟大意义》一文,强调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1956年49岁

9月,去莫斯科参加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成立会议,会后留在该所任研究员。

1958年51岁

被选为杜布纳联合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

1959年52岁

3月9日,王淦昌小组在4万多张底片中发现了第一个反西格马负超子的事例。6月,苏联领导集团撕毁协助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协议。

1960年53岁

12月24日,王淦昌离开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回到北京。

1961年54岁

3月底4月初,根据二机部钱三强等领导的约请,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到核武器研究院任研究员,负责有关物理实验。后又任副院长。开始在燕山脚下与一批科学家做爆轰实验。

1975年68岁

3月,在北京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夏,从四川调北京,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7月20日,兼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10月,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其他四位专家联名上书中央领导,提出发展我国核电事业的建议。

1982年75岁

10月,因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与丁大钊、王祝翔共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5年78岁

4月,在北京联邦德国驻华使馆接受西柏林大学颁发的荣誉证书(表彰王淦昌在获得柏林大学博士学位50年后仍在科研第一线工作)。

1986年79岁

1月21日,与核工业部若干专家一起被中央领导人接见,座谈核能的和平利用问题。

3月,与王大珩、陈芳允、杨家墀一起,向中央领导人提出跟踪国外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在邓小平亲自指示和支持下,形成了后来的我国发展高技术的“863”计划。

1995年88岁

1月12日,获首届“何梁何利基金成就奖”。

1998年91岁

12月10日21时48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附注: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召开大会,表彰研制“两弹一星”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王淦昌被追。

2007年5月28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淦昌院士诞辰百年学术思想座谈会”

2008年5月27日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参观“王淦昌院士百年回顾展”授“两弹一星”功勋奖。2000年春,王淦昌夫妇骨灰合葬于故乡常熟,叶落归根,一代师表长眠于虞山之巅。9月中国原子能摇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举行王淦昌铜像揭幕仪式。

2002年10月,九院一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举行王淦昌雕像落成揭幕仪式。2003年9月,国家天文台1997年发现的小行星9国际永久编号为14588)正式命名为“王淦昌星”。2004年8月,

《王淦昌全集》出版,全书共6卷,150万字。此书2007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图书奖”。2005年7月,九院八所(中国激光聚变中心)举行王淦昌铜像落成揭幕仪式。

2007年5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浙江大学等相继举办王淦昌诞生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着名科学家杨振宁应邀参加相关活动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