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做人做事做学问
7230800000007

第7章 王亘坚 耄耋奔期颐 壮心正未已

许毅教授是中国经济学界的知名学者,是财政学界享有崇高威望的领军人物,是我至为亲密和敬重的益友良师。在党的培育下,在革命队伍中,他从社会底层出发,沿着崎岖陡峭的小路奋力向上,历尽艰辛,百折不挠,终于达到了光辉的高峰。

多年来,许毅教授涉猎的研究范围极广:经济理论、财政理论、税收理论、企业财务理论、成本理论、投资理论、宏观调控理论、公债理论、经济史学……在学术界,一个人对如此广泛的理论问题饶有兴趣并深入钻研,是非常罕见的。

数十年来,尽管国际国内风云变幻,许毅同志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尤其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深透的理解和阐述,为学术界同仁们树立了典范。与一些教条主义者不同,许毅一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又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注重调查研究,这是许毅同志的一个特有风格。他不顾辛苦劳累,带领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不断深入实际,走南闯北,风尘仆仆,不知疲倦,直至耄耋高龄,他掌握的实际资料非常丰富,因而最有发言权。在多次学术研讨会上,他在阐明自己观点的同时,对纷繁复杂的情况了如指掌,对许多宏观数据如数家珍。这样,他的论点就有了充足的论据,他的主张就有说服力而令人信服。他数十年如一日,频繁地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不倦地钻研新情况,了解新问题,尽管年事已高,他却始终如一地成为经济学界的活跃人物。

应当特别强调,许毅教授对财政理论建设和财政学科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64年大连会议起,他作为中国财政学界百家争鸣的组织者,积极推动了财政研究事业的发展,对财政理论队伍的建设,显示了他的卓越的领导才能。十年“文革”虽然阻断了这一活动的进程,但劫后的1979年底至1980年初佛山会议又恢复并壮大了财政科研队伍的建设。从此以后,财政学界一个个专题研究会的成立,一次次学术年会的召开,新的流派纷呈,百花齐放,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许毅同志作为会议的组织者,积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不同学派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使财政学界新生力量茁壮成长,迅速成为学术研究的骨干力量。

我和许毅同志相见不晚,约在20世纪50年代初,但真正接触和交往是在60年代中期。毋庸讳言,我们之间虽志趣相投,友情深厚,但有时观点各异。这种在学术问题上的分歧并未影响我们的友谊。多年来,我们曾经无数次欢聚一堂,相互探讨,1983年为了编写《经济大词典》(财政卷)而朝夕相处,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许毅同志有着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他团结了众多老、中、青学者,形成一支强大的科研队伍,为中国财政经济理论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许毅同志特别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提携后辈新人,使财政理论战线新老衔接,后继有人。

如今,许老已届90高龄,但他仍坚持工作,坚持教学,仍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毫无老态、毫无倦色,实在是难能可贵!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改善,90高龄的人已不稀奇,但是,年届90仍鞠躬尽瘁、壮心不已的人是极为罕见的!我惊叹他坚强的事业心和异常旺盛的生命力,敬佩他非凡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为祖国繁荣富强奋斗不懈的崇高品格。我真诚地祝愿许老健康更健康,长寿更长寿!

写于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