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做人做事做学问
7230800000034

第34章 姚家辉 吕松年 知心的朋友 尊敬的老师

许毅教授是我国久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也是全国财政理论界的著名专家泰斗;是我们的知心朋友,也是我们尊敬的老师。值此许老90华诞之际,我们在山东省会济南,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寿比南山松不老,福如东海水长流,健康长寿。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许毅教授曾先后30多次到过山东,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或应山东省的邀请到山东省财政学会和财经院校作学术报告;或亲自主持和参加在山东召开的全国性的财政理论研讨会,可以说,从泰安南北到胶东半岛,从城市到农村,齐鲁大地都留下了许毅教授奔波不息的足迹。他每次到山东来,因为工作关系,我们几乎都是全程陪同为其服务。开会时,我们认真聆听他的报告;茶余饭后或旅途乘车时,他与我们滔滔不绝地进行交谈。许老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一向把我们当成他的知心朋友,推心置腹,无所不谈。多年以来,我们从聆听他的报告、读他的文章和专著以及与他无数次的交谈中,使我们耳濡目染,受到深刻地教育和许多有益地启迪。因此,他无愧是我们尊敬的老师。

——许毅教授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是由一位普通的学徒工成长为著名的学者,这在国内外都属罕见。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明确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明的顶点。”许毅教授的成长史,正是马克思描绘的那种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成为国内外罕见的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自学成才的光辉典范,许毅教授的非凡业绩,在全国财政系统乃至更广泛的领域广为传颂,成为人们相互鼓励和自我激励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许毅教授在理论研究和学术活动中从来不惟书、不惟上、不惟洋,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他非常重视向社会学习、向基层学习,善于从我国财政经济发展变化和现实生活中引出重大的理论课题,进行卓有成效地求索和研究。前几年,许毅教授听说山东省农业产业化进展较快,城乡之间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互补,产业链也随着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深入而逐渐打造得更长更坚固,农业发展获得的附加值增长迅速。在此过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获得合理有效地转移,农民的收入有了一条新路子。许老时年已80多岁高龄,但他的思维十分敏捷,他认为,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在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山东省这些典型做法与经验,对全国,尤其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他在2003年曾带领财政部财政科研所的研究人员和他的学生一行五人,来到山东省分别深入到寿光、诸城、龙口和荣成进行实地调研研究,许老亲自与农民、工人、干部和当地的党政领导进行交谈,边谈边参观,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取得第一手材料,从程式到理性进行综合分析,取其精华。在许老的亲自主持和授意指导下写成专题调查报告,即《寿光市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调查报告》、《诸城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农副业加工发展的调查报告》、《龙口市南山集团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许毅教授在财经研究领域高屋建瓴,站在宏观角度探索真理。

许毅教授的研究成果和专著浩如烟海、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具有很强的战略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我们财政学的研究中,他冲破了以往普遍采用的收、支、平(平衡)、管(管理)体系,创建了“国家分配论”的理论,比较完整系统地提出了以建立社会主义三大基金(补偿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实现六项扣除的宏观财政分配理论。他特别强调要以生产力结构优化为中心,以要素分配和利益分配的相互协调为基点,以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为主导的分配结构与国民经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在财政学的研究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许毅教授对我国财政学的研究又有新突破,他在1993年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广义财政学”的倡议,这种与时俱进不断进取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和《荣成市西霞口集团发展经历的调查报告》。这些专题报告,不仅对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指导农业产业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而且对丰富和充实财政经济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许毅教授知识渊博,治学严谨,有着超凡的组织能力,深受财政理论界的爱戴和尊敬。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财政科学研究形势方兴未艾。1979年初财政部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财政科学研究研讨会,1980年1月正式成立了中国财政学会,许毅教授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财政学会的成立,为许毅教授打造起了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交流和财政科研工作的平台,他充分运用学会这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把科研、教学和实际工作部门的骨干力量组织起来,相互配合,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共同为党的财政经济研究工作发挥聪明才干。在许毅教授的亲自主持和倡导下,先后成立了全国性若干个专业研究会,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先后成立了科研机构,财政科研队伍空前壮大。从此,一批又一批的财政科研成果相继问世,各级媒体通过报刊、电台和电视广播进行宣传以及科研成果被领导机关采纳进入决策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频繁紧张的财政研究和广泛的学术活动中,许毅教授十分重视对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在他的直接领导主持下,成立了财政部科研所研究生部,面向全国招生,许毅教授担任导师,先后培养出博士、硕士研究生数十名,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和高等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许毅教授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和宝刀不老做学问、搞科研和重视培养人才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

——许毅教授历来以善与人交、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而著称。

许老的朋友遍及全国,以山东为例,上有省级领导干部、下到市县一般工作人员,都有他的知心朋友,其中还有年龄相差数十岁的忘年之交。特别使我们深受感动的是,许毅同志1938年参加新四军工作期间,有三位老战友曾在济南军区担任部门领导工作,后来都已离休在济南安家落户,20世纪80年代初,许毅同志来济南千方百计打听到了老战友的下落,从此以后,他每次来济南,总是一一登门探望。许老对我们也关心备至,有时还深入到我们家中探望家属。在宽以待人的另一方面,就是许毅教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不言而喻,许老是大家公认的名人,但他总是谦虚真诚地称道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多年来,他经常到山东来,无论走到哪里,都与普通人一样,从不挑吃挑住。恰恰相反,如果当地为他安排到高级宾馆吃住,他总感不安,诚心诚意地提出意见,要求住普通招待所或是财政部门的培训中心。有一桩使我们很尴尬很难堪的事情,我们迄今还记忆犹新。2003年他带领几位同志到潍坊市有关县区对农业产业化问题搞调查研究,由于路上车多难行,为了赶时间,当地公安部门派出一辆警车引路,许老发现后很不满意,硬是执著地说服工作人员把警车打发回去,对我们说:“我不是高官,是一个普通的人。从此,咱们要立条规矩,我到任何地方都不要派警车,否则,我会不安,还可能引发心脏病……”许老如此宽以待人和严于律己的崇高品格,一直在山东省财政系统传为佳话。

许毅教授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科学真理不懈追求,对财政科研战线上的一代青年人精心培养,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业绩非凡,我们寥寥数语,难以言表。我们认为,许毅教授发展成就的历史,充分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一勤天下无难事,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前者下工夫,后者的成就便可轻而易举。

我们敬仰许老、钦佩许老、学习许老,并代表我们的家属祝福许老健康长寿。

写于2006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