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做人做事做学问
7230800000029

第29章 丛安妮 高屋建瓴 大家风范

10年前的5月,在40年所庆和许老80寿辰的庆祝会上,我作为学生代表献辞,记得当时曾满怀深情地说,德高望重的许老是我的恩师,也是我们大家的恩师,我们每个人都为此感到幸运。师从许老,我们终生受益,眼界、思路从此开阔,每个人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长足进步。如今,10年过去了,我们高兴地为我们尊崇的恩师庆祝90寿辰,尽管岁月流逝、人事沧桑,但是,我们的感触却更加深刻。我们更以作为许老的学生而自豪。同学聚会,追忆往事,谈及恩师,最令我们感怀、震撼的有三点:

一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作为研究所早期硕士生,我们幸运地得到了老师直接的言传身教。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许老是当时财经学术研究的领军人,担任经团联主席。在他的感召力下,许多财经界官员、学者经常云集财科所,探讨经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会上宏论涛涛,会下激扬文字,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进言献策。逐渐形成一家之言,引起国内外政界、学界的广泛关注。当时,我们有机会旁听会议,既震动又新鲜,对许老挥洒的谈吐,精辟的论点由衷佩服。而这位学术泰斗却对培养我们这批年轻人高度重视。于百忙之中为每人的论文操心、费神。从立论到定稿,全部亲自指导。记得我当时入世不深,怀着兴奋的心情被召见,许老为我解说开题报告就用了两个上午,让我逐渐理清思路,形成了基本观点。当时许老讲得舌干唇燥,我却因紧张只敢问一句答一句,我清楚地记得,最后许老和颜悦色地问我:你听懂了吗?看着慈眉善目的老人家,我忽然冒出一句:听君一席肺腑语,胜我十年萤雪功!这话是发自内心,脱口而出啊!老师的点拨,让我于混沌中开窍。我是在许老和黄菊波老师手把手的教导下,逐渐进入财政理论研究领域的。后来,我们常常回忆起许老对我们的批评、表扬,大家常常说,我们是多么走运,耳提面命、聆听教诲,让我们有了一个高起点。尽管大家领悟力有差别,工作相异,职级悬殊,但作为许老的学生,同门弟子都或多或少地显示出视野宏阔、开拓创新、认真务实的特质。而这种特质正是出自大家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悉心教导。许老严谨的治学态度、灵活的指导方式,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回忆……

二是高瞻远瞩,把握大局。许老指导我们在研究方法上特别强调树立宏观意识。老人家尤其擅长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宏观层面,具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问题。财科所作为部门研究所,许老作为财科所所长,研究问题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狭义财政学的路子,明确反对就财政论财政的褊狭。他从来就把财政问题置于经济全局的大框架系统思考,把部门、产业的问题提高到宏观层面,从战略高度统筹考虑,从而形成影响经济全局的一家之言。由此,财科所的研究生学到的是广义财政学,因而一般具有较清晰的宏观意识,并具备从宏观层面剖析问题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得益于恩师高层次研究方法的导向。

三是求真务实,自成体系。许老搞研究,善从现实出发,抓住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认真调研,提出治标治本的系统解决办法。在我们求学期间,财经界发生了几次大的争议。包括赤字界限、调整或改革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投资规模等重大问题,既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决策之争,许老敏锐地抓住了这些现实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组织队伍,深入研究。当时以许老为首的财科所专家推出的综合平衡理论,“国力论”和调整经济工作的主张,可谓自成一家,不但推出了累累的学术成果,形成了许老学派体系的理论架构,更对当时国家经济方针的抉择,财政政策取向都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谋依据。

抚今追昔,不胜感慨。许老经济思想显示了深刻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性和现实性。许老独辟蹊径地开创了财政研究的新路子,形成了系统理论体系,丰硕的成果来自深厚的学养、丰富的阅历、坦荡的心胸、卓越的组织才能和正直的人品,宏观务实的许老创建了自己的学派体系,提出了系列的政策主张,不但被付诸实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更对我们这些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传承着许老的经济思想、治学方法的精髓。敬爱的老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激励我们时时反省自己,达到人生更高境界。衷心祝福许老,愿许老健康长寿,我们将以更丰硕的成果为老师庆贺百岁华诞!

写于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