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评书
7226800000008

第8章 评书艺术名家(3)

连丽如是评书大师连阔如最小的女儿,是连派评书的唯一继承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大附中的连丽如进入北京宣武说唱团,跟随父亲连阔如学艺。她学会了长篇评书《三国演义》、《东汉演义》,后来又向李鑫荃学习了新评书《红岩》。第二年九月,年仅18岁的连丽如在天桥书馆登台演出了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并一炮打响,成为北京的第一个女评书演员,也是我国第一个说《三国演义》的女演员。

连丽如与丈夫贾建国一起整理改编了《朱元璋演义》、《隋唐演义》、《程咬金》、《山岛克敌》等百余万字的评书手稿,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

连丽如曾在鞍山召开的“千山书荟”上表演评书《智激周瑜》,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

1985年8月连丽如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并随团多次到各地矿区演出。同年,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评书《哪吒》和中篇评书《三打祝家庄》。此外,她还主持播讲了大型电视艺术片《听书、看戏、话三国》,被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评为“优秀演播艺术家”。

1986年连丽如为青岛电台录制了中篇评书《山岛克敌》。

从1993年至今,连丽如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国家表演评书和授课,并为新加坡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电视台录制了包括《聊斋》、《红楼梦》、《水浒传》在内的十几部长篇评书。连丽如是第一个把评书艺术带到国外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尝试用评书来演播《红楼梦》的人。她播讲的《红楼梦》受到了海外华人华侨的热烈赞誉。1998年,连丽如在马来西亚的五大城市演说《三国演义》,引起轰动,每场演出都是几个小时,场场座无虚席。连丽如使中国的评书艺术在国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我国评书走出国门打开了道路。

2003年起,连丽如开始在北京朝阳区文化馆开设“丽如书场”,每天准时播讲《康熙私访》、《东汉演义》等书目。

连丽如在整理传统评书的同时,不忘在小说与评书之间努力探索一条新路。她第一个改编了金庸先生的名著《鹿鼎记》。连丽如既保留了金庸先生的语言风格,又做到了不失传统评书的特点,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交通台和全国各地电台播出后,听众反响强烈。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丰富和提高语言功力,连丽如又成为全国评书演员中第一个朗诵小说的人。北京文艺台录制播出了她朗诵的《康熙大帝》,当时收听率已经超过了同期的其他评书节目。

连丽如播讲评书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力。艺术上具有语言简练、用词讲究、讲评结合、收放自如的特点。在表、白、评的说口方面,也是亦庄亦谐,声情并茂,惟妙惟肖。她录制的长篇传统评书《康熙私访》、《三国演义》、《东汉演义》、《大隋唐》、《雍正剑侠图》以及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长篇评书《鹿鼎记》、《智圣东方朔》和系列评书《中华小名家》,充分表现出她驾驭评书的功力。

连丽如的主要作品有《水浒传》、《红楼梦》、《鹿鼎记》、《斩莽剑》、《康熙大帝》、《三国演义》、《康熙私访》、《刘墉传奇》、《智圣东方朔》、《大隋唐》、《东汉演义》等。

(六)刘兰芳

刘兰芳,女,满族,1944年1月11日生于辽宁省辽阳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刘兰芳现任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全国妇联八届执委,东南大学兼职教授,多次获国家级文艺大奖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称号。自1979年开始,先后有百余家电台播出她播讲的长篇评书《岳飞传》,轰动全国。代表作品有:《岳飞传》、《杨家将》、《红楼梦》、《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小将岳云》等。

刘兰芳的母亲刘茹莲是东北大鼓演员。刘兰芳从小跟母亲学唱东北大鼓。

1959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傍晚,著名评书演员杨呈田来到辽阳茶馆说书。当时茶馆内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场内几百名听众,被杨呈田的书所吸引,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捧腹大笑。杨呈田的书说到兴头时,忽然注意到墙角处端坐着一个长得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正听得入迷。散场后杨呈田打听到这个叫刘兰芳的小姑娘,不但会唱东北大鼓,而且还唱得很有滋味。杨呈田心头一热,第二天找到刘茹莲,说服她把女儿送到鞍山曲艺团学习。在鞍山曲艺团学习期间,刘兰芳拜西河大鼓赵派创始人赵玉峰为师,专攻长书;后来,又到沈阳市曲艺团向著名东北大鼓老演员霍树棠学习,专唱短段。三个月后,技艺大有长进,16岁便登台表演。

1972年至1976年在鞍山电台播讲《海岛女民兵》、《闪闪的红星》等6部新书。

1979年,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邀请刘兰芳重讲《岳飞传》。《岳飞传》是刘兰芳与丈夫王印权在传统长篇评书《精忠说岳》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后搬上书坛的。脚本内容表现的是南宋抗击金军的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感人事迹。原书有许多迷信色彩和封建思想的糟粕。刘兰芳在改编和说演时,大胆增删,古事今说,使之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岳飞传》被鞍山人民广播电台录播后,又相继被几十家省、市电台播出,获得听众的广泛好评。《岳飞传》获全国广播评书一等奖,出版后发行100多万册,多家报刊杂志转载,部分情节被改编成京剧、连环画并灌制唱片。

32年前长篇评书《岳飞传》曾伴随无数人走过了青春岁月。当初刘兰芳讲《岳飞传》还有一段故事。

刘兰芳曾跟老师学过两种《岳飞传》。那时,老师在台上说,她在台下一字一字往下记。两部书听完,她记下了几万字的书道子(故事情节),也深深地被岳飞这位气壮山河的古代英雄所吸引。出徒后,刘兰芳在锦州、鹤岗等地说这部书。她边说边搜集意见,加工整理,补充“书道子”。

她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克服各种困难,在艰苦的条件下,刘兰芳用勤奋和毅力完成了《岳飞传》150回,55万字的整理改编工作。

《岳飞传》的播出在国内外取得巨大的反响。随后,刘兰芳又整理改编广播了评书《杨家将》、《包公巧断螃蟹三》、《三打乌龙镇》、《白牡丹行动》、《赵匡胤演义》、《刘金定大战南唐》、《小将岳云》等。

刘兰芳学说评书刻苦认真,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她的评书说演,声音洪亮,气口充足,吐字清晰,干练中透着豪迈,很适合说演英雄人物与征战故事。又因为她早年习唱大鼓书,嗓音受到过良好训练,对音乐的感悟也被自然地带到了评书说演之中。因而其评书说演在听觉上,有一种铿锵起伏的声韵美感,似高山流水,时缓时急。表演动作灵活洒脱,自然大方,干净利落,情节进展快,不“卖关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家喻户晓、特色鲜明的评书表演艺术家。

曲艺演员有句“艺诀”,叫“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练不了一张嘴”。曲艺是语言艺术,很讲究“嘴皮子”功夫。为此,刘兰芳常年坚持清晨起来跑步,风雨无阻,然后练“喷口”(嘴皮子),背诵书中的“诗、词、赞、赋”,无论是“刀枪赞”、“拳赞”还是“美人赞”,一套套赋赞都背得滚瓜烂熟。正是这种勤奋,使刘兰芳不断攀向事业的高峰。

单凭一张嘴,一把折扇,一块醒木,刘兰芳说得全国几亿听众心驰神往,为之倾倒。多少年过去了,刘兰芳的魅力依然不减当年,仍然让我们为之痴迷、沉醉。

多年来,刘兰芳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81年,刘兰芳表演的评书《岳飞大战金兀术》获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观摩演出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一等奖。1986年评书《姑娘万岁》获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三等奖。1987年表演评书《抛彩招亲》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1989年荣获辽宁省人民政府“优秀文艺成果奖”。1991荣获首届全国电台《小说连播》节目听众喜爱的演播艺术家称号。1993年荣获《全国十大评书名家》称号。1997年表演评书《回家》,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传略被辑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戏曲曲艺词典》、《满族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荣获《世界名人证书》,入编《中国优秀专门人才事略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