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042

第42章 范仲淹赈灾

“原文”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译文”

皇祐二年,吴中发生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道路上。这时范仲淹主管浙西,调发国家粮食并募集民间所存钱物来赈济灾民,救荒的方法极为完备。吴中百姓喜欢比赛划船,爱好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百姓多举行龙舟比赛,太守每天出游到西湖上设宴饮酒,从春天到夏天,居民们大规模出外游玩。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的主持,告知他们说:“灾荒年间工价最便宜,可趁此时机大力兴建土木工程。”于是各寺院的修建工程都很兴盛。他又新建粮仓和官员宿舍,每天雇佣工匠一千多人。监察机关弹劾杭州长官不体恤百姓疾苦,荒于政事,嬉戏游乐而没有节制,以及官府、私家大修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申述宴饮游乐以及兴修房舍的原因,都是为了调出民间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困的人。从事贸易、饮食、工匠、民夫一类的人,仰仗官府、私家过活的,每天大概有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灾区只有杭州平静无事,百姓没有流亡的,这都是范文正公的恩惠啊!饥荒年岁打开司农寺粮仓的粮食赈济灾民。募集民间财力为地方兴利,近年来已经定为法令。这种措施既赈救了饥荒,又趁此机会为民间谋利,这真是古圣先王的美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