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213

第213章 河豚

“原文”

吴人嗜河豚鱼,有遇毒者,往往杀人,可为深戒。据《本草》:“河豚味甘温,无毒,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因《本草》有此说,人遂信以为无毒,食之不疑。此甚误也。《本草》所载河豚,乃今之鱼,亦谓之鮠鱼,非人所嗜者,江浙间谓之回鱼者是也。吴人所食河豚有毒,本名侯夷鱼。《本草注》引《日华子》云:“河豚有毒,以芦根及橄榄等解之。肝有大毒。又为鱼、吹肚鱼。”此乃是侯夷鱼,或曰胡夷鱼,非《本草》所载河豚也。引以为注,大误矣。《日华子》称:“又名鱼。”此却非也,盖差互解之耳。鱼浙东人所呼,又有生海中者,腹上有刺,名海。吹肚鱼南人通言之,以其腹胀如吹也。南人捕河豚法:截流为栅,待群鱼大下之时,小拔去栅,使随流而下,日莫猥至,自相排蹙,或触栅,则怒而腹鼓,浮于水上,渔人乃接取之。

“译文”

吴地人嗜好吃河豚,有中毒的,往往丧命,应该深以为戒。据《本草》记载:“河豚味甘温。没有毒,补虚,去湿气,理腰脚。”因为《本草》有这样的说法,人们便相信河豚真的没有毒,吃的时候毫不怀疑。这真是大错误啊。《本草》所记载的河豚是今天的鱼,又叫做鮠鱼,不是人们喜欢吃的那种。上述吴地人所吃的河豚是有毒的,本名叫侯夷鱼。《本草》注引《日华子》说:“河豚有毒,用芦根和橄榄等药去解。它的肝有剧毒。河豚又名鱼、吹肚鱼。”这是指侯夷鱼,或称作胡夷鱼,不是《本草》上所说的河豚,这样引来注,大错啊。《日华子》说:“又叫鱼。”这也不对,大概是弄混淆了。妫鱼是浙东人对河豚的称呼。还有生在海中的,腹部有刺,叫海。吹肚鱼是南方人的共同叫法,因为它肚子胀得象吹起来的一样。南方人捕河豚的方法是拦河安置栅栏,等鱼群大批下来的时候,拔去少部分栅栏,使之顺流而下。傍晚时分鱼群聚集而来,相互推挤,有的碰上栅栏,就气得肚子鼓胀起来,浮到水面上,渔人就可以一个接一个地捉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