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205

第205章 艺文

墨迹摹本

“原文”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文潞公,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墙进,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及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今日方知身孤寒。”

“译文”

李世衡学士,喜欢藏书。有一幅晋代人的书法真迹,在他的儿子李绪那儿,长安石办事曾经从李君那里借去,私下临摹了一本,献与文彦博把它作为真迹。一天,文彦博会客,拿出字画给客人看,而李绪也在座,一见这幅书法,惊讶地问:“这一幅书法是我家的东西,怎么忽然到了这里?”急忙令人回去取,验对之后,才知道文彦博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绪才知是被石君传出来的,便把详细情况告诉文彦博。客人都勉强地说文彦博所收藏的是真迹,却认为李绪所收藏的是临摹本。李绪于是感叹说:“他人多势众,我孤身一人,哪里有什么道理可说,今天才体会到自己地位低微。”

书法之道

“原文”

世上论书者,多自谓书不必有法,各自成一家。此语得其一偏。譬如西施、毛嫱,容貌虽不同,而皆为丽人;然手须是手,足须是足,此不可移者。作字亦然,虽形气不同,掠须是掠,磔须是磔,千变万化,此不可移也。若掠不成掠,磔不成磔,纵其精神筋骨犹西施、毛嫱,而手足乖戾,终不为完人。杨朱、墨翟,贤辩过人,而卒不入圣域。尽得师法,律度备全,犹是奴书;然须自此人,过此一路,乃涉妙境,无迹可窥,然后入神。

“译文”

世上论书法的人,大多认为书法不必有法度,各自成一家。这些话只是说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譬如西施、毛嫱,容貌虽然不相同,但都是美人;然而她们的手必须是手,脚必须是脚,这些是不能更改的。写字也是这样,虽然形体气质不同,擞必须是撇,捺必须是捺,千变万化,这些是不可以改变的。如果擞不成擞,捺不成捺,纵然它们的精神筋骨如同西施、毛嫱,但手足不正常,终究不是完人。杨朱、墨翟的智慧贤能超过常人,但始终没有进入圣人的行列。完全得到老师的方法,法度齐备,仍然是“奴书”,但必须从这里入手,过了这一阶段,才能进入高超的境界,没有痕迹可以窥测,然后可以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