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019

第19章 善歌者语

“原文”

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中有声”。凡曲,止是一声清浊高下如萦缕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音不同。当使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块,此谓“声中无字”,古人谓之“如贯珠”,今谓之“善过度”是也。如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歌之,此“字中有声”也,善歌者谓之“内里声”。不善歌者,声无抑扬,谓之“念曲”;声无含韫,谓之“叫曲。”

“译文”

古代善于唱歌的人有种说法,认为应当做到“声中无字,字中有声”。曲只是一种高低起伏、宛转曲折、萦绕不患的声音,字则有喉、唇、齿、舌等发音部位的不同。要使每个字的发声、落韵、收音清晰圆润,完全融化在声音中,使转换腔调时完全没有杂音,这就叫做“声中无字”,古人叫做“如贯珠”,今人叫做“善过渡”。例如宫声字面曲调适合用商声来表达,则能够把宫声字用商声来演唱,这就是“字中有声”,善于唱歌的人叫它“内里声”。至于不善于唱歌的人,声音没有抑扬顿挫,叫做“念曲”;声音没有蕴含感情的,叫做“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