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6984400000185

第185章 咽与喉

“原文”

古方言“云母粗服,则著人肝肺不可去”。如枇杷、狗脊毛不可食,皆云“射入肝肺”。世俗似此之论甚多,皆谬说也。又言“人有水喉、食喉、气喉”者,亦谬说也。世传《欧希范真五脏图》,亦画三喉,盖当时验之不审耳。水与食同咽,岂能就口中遂分入二喉?人但有咽、有喉二者而已。咽则纳饮食,喉则通气。咽则咽入胃脘,次入胃中,又次入广肠,又次入大小肠;喉则下通五脏,为出入息。五脏之含气呼吸,正如治家之鼓鞴。人之饮食药饵,但自咽入肠胃,何尝能至五脏?凡人之肌骨、五脏、肠胃虽各别,其入肠之物,英精之气味,皆能洞达,但滓秽即入二肠。凡人饮食及服药既人肠,为真气所蒸,英精之气味,以至金石之精者,如细妍硫黄、朱砂、乳石之类,凡能飞走融结者,皆随真气洞达肌骨,犹如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碍。自馀顽石草木,则但气味洞达耳。及其势尽,则滓秽传入大肠,润湿渗入小肠,此皆败物,不复能变化,惟当退溲耳。凡所谓某物入肝,某物入肾之类,但气味到彼耳。凡质岂能至彼哉?此医不可不知也。

“译文”

古代医方说“吃了粗制的云母,就会附着在人的肝肺上不能去掉。”如像枇杷叶的毛、狗脊毛一样不能吃,都说吃了会“射到肝肺上去”。民间像这样的说法很多,其实都是错误的。还说人有“水喉、食喉、气喉”,也是错误的说法。世上流传的《欧希范真五脏图》,也画有三个喉,大概是那时观察不细致的缘故。水和食物同时下咽,怎么可能在口中就分开进入二个喉呢?人只有咽有喉两个部分而已。咽是接纳饮食的,喉是用来通气的。食物从咽中先往下进入胃管,其次进入胃中,又其次进入广肠,最后进入大小肠。而喉则向下通达五脏,是呼气和吸气的。人五脏的含气呼吸,就像冶炼金属用的风箱。人的饮食、药物,都只是从咽到达肠胃,怎么可能到达五脏呢?大凡人的肌骨、五脏、肠胃重然各有不同,但是进入肠胃的食物,它们的精华之气,都可以到达肌骨、五脏,只有渣滓进入了大、小肠。凡是人蚀食和服用药物一经到达肠胃,为人的真气所激发,物品的精华之气,甚至金石之类药物中的精华,如研细的硫黄、朱砂、乳石之类的东西,凡是能飞走融结的,都随着真气到达肌骨,就像天地的真气能贯穿金石土木一样,没有什么阻碍。至于其余的石头、草木就只有气味可以到达了。等到它们的精华用尽之后,渣滓就送入大肠,液体就渗入小肠,这些都是废物,不能再被吸收利用了,只有排泄掉。凡是所说的某物入肝、某物入肾之类的,只是精华到那里,一般药物本身怎么能到那里呢?这都是医家不可以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