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而立闲语
6968400000039

第39章 蜗居笔记十则

1.林则徐的一副“海阔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对联让我总也难以释怀。

于右任先生登华山游称弥勒佛殿后有诗“我若学佛坐,谁来措国危”?

每每民族危亡之秋,民族精英们的胸襟是何等之相似啊!

2.酒徒李白狂傲“天子呼来不上船”。政治上幼稚如同一个小儿,可在诗人前面却冠之以伟大。

3.老夫子韩愈中了进士,困顿长安三年之久,工作得不到分配,于是“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地给当权者反复上书。余读之感怀,遂作拙诗一首:《有感韩公愈上书》

名题雁塔意气丰,

困顿长安器不名。

贾耽赵憬谁个记,

夫子文章万古存。

4.吾之六世祖杜为梓老先生博得个痒生的功名,且在村庙亲撰了一则碑记。拿当今看来顶多是个粗通文墨而已。中间四辈人却斗大之字不曾识得一个,也没有闹个革命,可怜的与共产党没有一点瓜葛。一日读孟浩然之“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谁能作杨雄,一荐《甘泉赋》”。顿觉凄然。

5.希冀总是美好的,可现实总是变着法儿地与它找点差距。生活之情形大概往往如此吧!

6.说起杜斌丞,是一个留了大胡子的民主斗士。毛主席尚与其称兄道弟,凭这一点,就令人肃然起敬。

7.酒醉轻狂的霸陵尉全然没将赎为庶人的故将军李广放在眼里,结果搭进了小命一条。

然而,霸陵尉何罪之有?

假如李广东山不能再起,抑或是拒之亭下的是一介草民,结果又将如何?

8.“我是一个山里娃,我凭啥在城里混日月?不就是凭一支笔吗?”“如果不写文章,谁愿意和我交朋友。”贾平凹如是说,读之愈觉平和亲切。

9.依然是一个小县城,依然是一个自视清高的陕北后生,苦苦地在煎熬挣扎,去换取一个露水儿前程。

这个世界,什么都变得不再神圣。

10.《米》给我的感觉一直很亲切。就像在自家的地头儿,可以尽情地撒欢儿。古人说“馈浆田妇,满头尽插山花”。她虽无雍容华贵的气度,却也别有一番情趣。感觉上《米》是我的“亲人”。对于亲人,我固执地这么认为:亲人是永远的朋友,朋友却永远成不了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