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梦
6968300000089

第89章 害怕误会

在现实生活中,谁不曾被人误会过,谁又不曾误会过人。每当看到有人因遭误解而痛苦不堪时,心里就格外焦灼,恨不能充当说客,一语道破真相,将误会消除。然而,有些误会也许一辈子也说不清楚。我与小师妹之间的友情,就是因为一次解释不清的误会而中断,至今回想起来仍觉惋惜。

当我们这一代人处在天真烂漫干事易冲动的年龄时,我却正统古板得很。这大概同那个特定年代的造就不无关系。

一九七一年,我们作为军工厂的第一批学徒工,肩负着领导的信任与重托,先后到达长春汽车厂和洛阳拖拉机厂实习三年有余。三年学徒期间不准谈恋爱,假如谁违反了规定,将给予开除厂籍的处分。我是个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者,自然视厂规如圣旨,不敢越雷池半步。而和我很要好的一位小师妹,不仅交了男朋友,且书信频繁。对此我守口如瓶。有人问及,我同小师妹一直回答对方是位女同学。直到学徒期满,她本人当众道出实情。

交友期间,小师妹同一位已婚中年男子关系甚好。这在开放的今日也许算不了什么,但在当时的极左年代里,颇遭他人非议。每当他俩在工作室肩并肩、头和头靠得很近的时候,周围的人常常窃窃私语,相互挤眉弄眼,我在一旁看得一清二楚。每逢此时,我便如坐针毡,感到浑身不自在。因为我与小师妹的关系非同一般,我不愿意看到我的好友遭人非议。于是便提醒小师妹与异性相处要掌握分寸,注意影响。

一次,上班期间,我因急事回宿舍取钱,那天小师妹因身体不适在宿舍休息。怕影响其睡眠我没敢敲门,取出钥匙轻轻伸进锁孔,左转右旋打不开。正纳闷,门从里面打开了,开门者是那位中年男子。我愣了片刻便如实相告回来取钱急用。事后我想,难怪连日来常听到不少这方面的议论。

我该怎么办?是视而不见?还是给予提醒?尽管我懂得,好听的话容易打动人,好心的话容易得罪人。但我依然决定,再同小师妹单独好好谈谈。当天晚饭后,我俩绕着宿舍楼转来转去,我推心置腹同她聊了很久,并忠言相告,日后与异性相处,勿要反锁门,免得被他人撞上造成误会,产生不良影响。她听后很生气,认为我言重了。

不久,不知哪位好事者给中年人之妻写了一封信,说其丈夫与一位姑娘如何如何。那位夫人跑到丈夫单位去打探,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事发后,小师妹认为那信是我写的。我根本不知道中年人的妻子姓甚名谁,人在何处,再说我的字体小师妹最熟悉不过了。她看过信,觉得确实非我所写,但又固执地认为是我有意改变了字体。

平日里,我视她为友为妹,对待好友我一向坚持着自己的处事原则:面对朋友的困难,送去真诚的帮助。面对朋友的成功,送去由衷的祝贺。敢于向朋友当面道出他人难以启齿的逆耳忠言。我痛恨那种躲在背后干着有损朋友事情的伪君子,痛恨的事情坚决不为。可惜,我的小师妹不知听信了谁的话,认定了那件事是我所为,她不愿意听我的任何解释。我感到伤心透了,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当面劝说过她,一片好心竟遭此误会是我万没料到的。我真想知道那个一定在偷偷乐的写信人究竟是谁?然而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谜都能解开。

这件事情过去近三十年了,我和小师妹也早已调离军工厂。如今,我们一个在南方,一个在北方,远隔几千里。我曾两次到她所在的城市出差,每次去,总是期盼着能与她意外相逢,明知没有地址希望渺茫,但我依然固执地在人海中寻觅。有人认为,实在没有必要对一个曾经误会过自己的人多年来念念不忘,但我就是割舍不掉。因为她是我走向社会结交的第一个女友,如同初恋不一定成功却使人终生难忘一样,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小师妹,也十分珍惜我们之间曾经拥有过的友情。

2006年1月14日《劳动午报》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