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梦
6968300000040

第40章 享受天伦

屈指算来,从澳大利亚回国不少日子了。离开了小孙女,思念之情日益加剧。每当想起她那天真活泼可爱的样子,心里就盈满了柔美的幸福感。

晚饭后,坐到电脑前,接通视频通话,小孙女的笑脸就出现在屏幕上,我看见她,嘴巴合不拢了。她看见我,伸出胖乎乎的小手奶声奶气地说“抱抱奶奶”。

远隔千山万水,网络拉近了我们的距离。从打开视频到通话结束,她急于向爷爷奶奶表演跳舞唱歌的可爱模样,不把我们的腮帮子笑疼了决不罢休。她妈妈在旁边催促着:“轩轩,给爷爷奶奶用英语唱个满天都是小星星”。她小嘴巴一噘:“NO,我给奶奶背唐诗。”她嫩白的胳膊撑在屏幕前,如花似玉的团团脸儿在屏幕上晃来晃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个小家伙儿,聪明得很,她知道奶奶爱听什么,她知道这是奶奶在悉尼教给她的第一首唐诗。

我去悉尼签证时间是一年,后来又续签了几个月。满打满算,也才一年多。于是,有一种拔苗助长的心态在促使着我,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教她一些东西。

无论是在户外晒太阳,还是在大树下乘凉,总是不厌其烦地和几个月的小孙女叨叨话儿。见到什么就给她说什么,让她从小注意观察眼前的事物。我们一起看盛开的鲜花;看落在花蕊中忙碌的小蜜蜂;看草坪边上拖着食物的蚂蚁……奶奶喋喋不休的絮语,有时候逗得小孙女哈哈大笑,有时候逗得她手舞足蹈。我期盼她快快学会说话,以便教她背唐诗,唱中国歌曲。

她一岁多点就会走路、说话了。当她会说几个字的句子时,我教她背的第一首唐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随后,教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骆宾王的《咏鹅》、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古原草》,都是五字一句的。她学得很快,到我回北京时,她还不足两岁,已经会背六首唐诗和六首中国歌谣了。我担心累着她那颗过于稚嫩的心,才没敢继续多教。我教她跳舞,她模仿得惟妙惟肖。每当听到音乐,就翩翩起舞。孩子那双黑又亮的眼睛,对五彩缤纷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家人互相关爱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一次,我喝水呛着了。她心疼地拍着我说:“奶奶,慢点喝。”那么小,就懂得关心他人了。“爸爸路上慢点,注意安全”。“妈妈累了,我给你捏捏背。”“小弟弟,不哭,勇敢。”一句句满含关切的话语,能把人温暖得找不到北。

我每天都要带她到楼下的公园去玩。看一年四季盛开的鲜花,看野鸭在湖水中嬉戏,看海鸥和仙鹤在草坪上寻找食物。在公园,见到来自中国的其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们,亲热得像一家人。有一个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小弟弟,非常喜欢听轩轩背唐诗,一首背完,他在婴儿车里兴奋地踢腿、鼓掌。把我们逗得蹲坐在草坪上,只想和孩子们一起撒欢儿,打滚儿。

我用儿子的驾照,在图书馆免费办理了借书证。走在一排排的书架旁,小孙女常常吃力地拽出一本厚书举到我面前:“奶奶,看这个”。我把书装进包,一手抱孙女,一手拎着书,满载而归。孩子睡着了,我就坐在床边看书。有时候她醒了,不哭不闹,静静地爬到床边冲我绽放微笑:“奶奶看书呢。”我停止阅读,一把抱起她,银铃般的笑声不绝于耳。小家伙睡着的时候,家是安静的,她醒了,家便跟着热闹起来。她在家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让日子充满了勃勃生机。稚嫩的笑闹声、歌谣声、跑跳声、问暖声,注入每一个空间,酿造出幸福的天伦之乐,把我整得晕头转向。

回国日期在我的念叨中,一天天逼近了,小孙女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次,我陪她在客厅玩,她对着玩具娃娃自言自语地说:“奶奶要回北京了,轩轩可怎么办呢?”接着又拍着娃娃说:“听话,奶奶要回北京找爷爷去了”。说得我的眼睛潮乎乎的。朝夕相处,自然难舍难分。

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生活每天都是崭新有趣、丰富多彩的。看着孩子日复一日的新变化新进步,你会觉得自己付出了,回报就在眼前,享受就在当下。

在悉尼的一年多时间里,只要一睁开眼,就会掉进忙乱的天伦之乐中。育儿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但那乐子也大了去了。孩子的一句出其不意的俏皮话,能让你笑岔了气。孩子的一句体贴入微的甜蜜语,能把一切烦恼融化掉。让你觉得眼前的日子,幸福得不得了。小孙女面对电脑屏幕说了一句话,把我在悉尼付出的所有辛苦吹得全无踪影。

记得我刚回北京没几天,在一次视频中,她看见我,蹦着、跳着,表现出很高兴很兴奋的样子。她说“想奶奶,”又说“爸爸妈妈没有奶奶看的好。”孩子的这句话,是送给我的最高奖赏。

除了电脑视频通话,微信也成了我们沟通情感的一个渠道。时不时就能接到儿子通过手机发来的微信。打开后,里面传出小孙女甜甜的声音:“奶奶,我想您。”“奶奶,我会说大公鸡有礼貌,见了太阳就问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奖它一顶大红帽。”紧接着,又传来一段刚刚在公园的视频,孩子在手机屏幕上又唱又跳。每天听声,看人,真是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

育儿是一件神圣而充满情趣的事情,是不可多得的人生一段历程。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她带给我许多良知和仁慈。我觉得,孩子对大人的心灵有着净化的作用。

养孩子对于所有父母和养育者来说,不只是抚养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塑自我的过程。

写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