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梦
6968300000034

第34章 悉尼街头见闻(二)

同性恋大游行

听说,悉尼每年有一次同性恋大游行。我在那里居住的一年多时间内,赶上了2011年3月5日那一次。这是一件让我们不可思议的事情,心想,恋就恋吧,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用得着大张旗鼓去游行吗。想法归想法,但那毕竟是件从未目睹过的新鲜事儿,好奇心驱使,还是忍不住想去瞧瞧热闹。后来,听说游行要到晚上7点半才开始。又说看热闹的人很多。想到那种人挤人的场面,就犹豫了。再说,我可不想大晚上带着孩子全家出动,让孩子纯洁无瑕的眼睛看到那种场面。于是,决定留守在家,照看孩子。

儿子儿媳看完游行回到家已经12点半了。儿子说,幸亏您没去,人挤得动弹不了,天又下着雨。我们是站在凳子上,举着伞拍摄的。你看看录像吧。

看到游行的队伍中,一拨接一拨,有开摩托车的,有步行的,有坐在花里胡哨的装饰游车上的,他们身着奇装异服,把自己打扮的怪模怪样,一路情绪高涨,载歌载舞。狂欢的游行者,移动的花车舞台,把悉尼市中心的牛津街装点成了一条彩河。

据说,悉尼同性恋大游行是从1978年开始的,每年一次,从不中断。参加者也从当初的20多人,发展到后来的6000余人,更有北美、南美和欧洲的“同志”不请自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活动。悉尼市民把这一活动看作是“旷世奇情”,看热闹者与年俱增,每年约有一百万人。悉尼同性恋大游行,越办越大,越办越火,原因何在?有关社会学家认为,一是精神空虚,澳已进入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国家有雄厚的财力,社会福利好。在澳只要是澳洲公民,国家从出生到死亡全部包下来,人们衣食无忧,坐享其成,容易滋生好逸恶劳的恶习。无所事事就要从邪道上发泄,在人权平等、性解放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人的婚恋观严重扭曲,追求新奇刺激,成为有些人的时尚。等等。不论原因有多少,同性恋大游行都是我等难以理解的事情。

歌剧院前看闪舞

那是2010年11月14日,天气热辣辣的,置身在悉尼歌剧院前面的广场上,我左顾右盼,不时寻找着能躲避阳光照射的地方。然而没有。我只好用手遮挡着眼睛,看着推车上的孩子。她已经熟睡了,尽管小车上有布篷遮挡,我想孩子睡在里面一定很闷热。没办法,谁让我和儿子一家特想看看异国的闪舞是什么样子呢。按照规定的时间,我们来得早了些。儿媳戴着遮阳帽,儿子举着摄像机,一起在太阳底下来回走着,等待着。我站在一旁看着孩子,等得颇有些不耐烦。

突然,音乐响起来,把熟睡中的孩子惊醒了,她不知所措地睁开眼看看,打着哈欠,一副要继续睡觉的样子。我缓缓摇动着推车,视线却被闪舞拽走了。一个身穿连衣裙,嘴巴和眼睛画得很夸张的领舞者,出现在台阶前的空场地,手拉着小孩开始歌唱舞动。共有5个孩子,两男三女,穿着很随意。动作也很随意。突然,随着音乐的急转,一些身穿裤衩背心的男女青年加入进去,他们充满活力,跟随着节奏感很强的音乐一起跳起来。瞬间,又加入一拨人。片刻,台阶上的人也跟着舞起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和周边的观众毫无区别,是突然加进去的,一拨又一拨的舞者,闪电式跳入人们的视线,很有层次感和感染力。阵势越来越大,节奏欢快明朗,铿锵有力。我向歌剧院的台阶上望去,自下而上站满了人。无数只赤臂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歌剧院的方向倾斜,然后又伸向相反的方向。台阶下的年轻人跳得很投入,一个个精神抖擞,激情高涨。我正在专注地看着,喀嚓,闪舞停止,干净利落。整个表演只有五分钟。我意犹未尽地说,哦,原来闪舞是这样子的。

听说过闪婚,闪小说,如今在悉尼歌剧院门口的广场上,在烈日的暴晒下,等了许久,看了场只有五分钟的闪舞,新颖吗?有趣吗?我赶紧推起小车儿,寻找阴凉地儿。由于大人的好奇心,让孩子跟着一起受热,觉得怪对不住孩子的。

实际看到的闪舞,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精彩。生活当中,岂止是闪舞,还有许多东西,也总是赶不上想象中那么美好。

写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