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谛听生命的呢喃
6967400000046

第46章 喝酒的理由

“天子呼来不下船,自言臣是酒中仙。”李白喝酒是不需要理由的。但有后果,而巨后果还很严重,“斗酒诗百篇”。

我不知道,“斗”这个量词搁在今天该折合成多少?一斤,两斤,……抑或三五斤?也不知道李大诗仙当初喝的是什么酒?白酒,红酒,啤酒,还是黄酒?但我知道肯定不是轩尼诗、马爹利。更不知道“诗百篇”在唐朝能谋得多少稿费?换上几斗酒?姑巨不去讨论其是不是入不敷出,其实这也是文人的一种活法。

他就这么喝着,一喝就高,一喝就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自吹自擂自负自居如此,岂不就是醉了。斯文扫地,简直就成了酒疯子。终于引来谗言,遭流逐,只得漫游梁宋,东去吴越,探幽燕,走江南。靠的自己能吟几句五言七律,结交一干酸腐文人,混上几顿酒喝。直至“度牛渚矶,乘酒捉月,遂沉水中。”还是喝酒惹得祸,送了性命。这才是最严重的后果。

喝酒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或曰借口。

结交新朋,要喝。“命友邀宾玩赏,对芳尊浅酌低歌。巨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就是要喝他个天昏地暗,肝胆相照。先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才能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故友聚别,要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执手相看泪眼,那是儿女情长,小家子气。友情醇,醇似酒,酒逢知己千杯少,越处越浓,越喝越浓。浓到兴处,勾肩搭背,舌头打不过弯了,“我他X的不是人……,兄弟……,你是我兄弟……。”语无伦次,自贱还贱人。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升官发财,要喝。婚丧嫁娶,要喝。从出生,满月,周岁,到升学,参军,工作,结婚,退休,直到寿终正寝,都给喝酒创造着理由。千古情愁酒一壶,人生一世,酒喝一生。

心情高兴时,要喝。心情愁闷时,要喝。“东门沽酒饮我曹,凖心轻万事如鸿毛。”仿佛酒就是灵丹妙药。恨不得“三百六十日,刋日日醉如泥。”

何况,贪杯者总是能找到一个合适理由的,所谓“酒债寻常行处有。”我有一群故友,亦官亦商,也属于家乡之头面人物,公宴私请,平素酒自然不少喝,但也不是天天喝,顿顿喝。要说好酒之人,若隔上三五餐没酒沾唇,口里一定会淡出鸟来。几位怕是有几顿没有尽兴了,便互相琢磨着能找个理由搓一顿,偏偏没有,只得沮丧低头,却在这低头的一瞬儿,拾到一个机会,见其中一友穿着一双新买的皮底布鞋。家乡酒风渐兴,买房购车添家电,都得祝贺一番。如今又添一景:某某新买一双“皮底布鞋”,置酒一顿。这买鞋的钱与一顿酒钱怕是没得比了,好在他也不在乎。“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李白那才叫不计后果呢。

人与酒纠缠,是有历史渊源的,是有文化底蕴的。我不敢说,中国的历史就是喝酒的历史。但我敢说,中国的文学史,通篇散着酒气,想来不会有太多的人反对。酒肠宽似海,凇诗胆大于天。历朝历代,总有一干文人叫嚣着喝酒的好处。时至今日,不但文人们喝,武人也喝,官员们更喝,全民皆酒。

坊间有谣:“革命的小酒天天醉,我为革命献肠胃,喝红了眼睛喝坏了胃,喝得记忆大减退;喝得群众翻白眼,喝得单位缺经费;喝得老婆流眼泪,晚上睡觉背靠背。……”多少有点爱恨交织,欲罢不能的意味。

虽说“无酒不成席”,同时,酒也是“穿肠毒药”,喝酒是有不良后果的,过量饮酒带来的危害也不少。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因喝酒造成了意外,多少健康消失在瓶罐之间,甚至把命断送在这酩酊酣热之际。“小快活,顺墙摸;大快活,顺地拖。”轻则头痛,重则就医,特别重就是死了。这全过程和打仗一样,有挂彩,有致残,有牺牲。我们以前没有将喝酒死亡纳入烈士范畴,真不知道埋没了多少无名英雄?是我们的一种失误。现在有点改观。这不,据新华网报道,深圳宝安一位警长公款喝酒醉死了,他所在的单位想将其上报为因公牺牲和烈士。哈哈!

只是,酒要真是喝到这个份上,怕是比战争、瘟疫还要可怕了。李大诗仙泉下有知,还会吟咏“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