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雁过留声
6954100000005

第5章 寻找在京洗车童——安庆市寻找辍学在京洗车儿童追踪

京城媒体如是说

《人民法院报》“正义周刊”栏11月26日刊发《夜探儿童洗车族》一文称:“12岁的王宁是从安徽安庆农村来到北京的,他和他的两个小伙伴在三里屯从事夜间洗车‘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他们往往从夜里9点多钟开始,一直要干到第二天凌晨3点多钟……他们的工作方式是见车就擦,擦完了就守在车旁,等车主人回来,便上前索取洗车的酬劳……惹恼了车主,那么孩子们得到的将不是钱,而是一顿痛打……再一次看到王宁的时候,他正手脚麻利地擦洗着一辆奔驰,这是他当天夜里一鼓作气擦洗的第7辆轿车。这一天是11月16日,天气预报说夜晚有小雪,最低气温零下3度……这个孩子一直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12月5日的《中国少年报》以《目击都市洗车童》一文作了重头报道,文中充满感情地写道:当别的小朋友由家长带着,走进明亮的麦当劳店里饱餐一顿的时候,他们却在寒冷的窗外干着一种又脏又累的特别“工作”——洗车,一辆又一辆……他们擦洗去了别人车上的灰尘,却没有人替他们擦去脸上的泪水。

《北京法制报》、《北京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此均进行了报道。一时间,京城洗车族被传媒炒得沸沸扬扬。文中多次出现“安庆农村”等字眼。

寻找洗车儿童

安庆********、市长赵树丛获悉后,指示安庆市驻京联络处调查有关情况。驻京办主任陈国金带领工作人员立即行动起来,于12月3日将调查情况报告给赵树丛书记、张世云副书记。12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各县分管县长、教委主任及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负责人,会上散发了驻京办的调查报告,特别点了宿松籍儿童。

宿松县委副书记范宿培、副县长陈森然获悉后,于12月5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抽调县教委及有关乡镇人员赴京寻找洗车儿童。

6日中午,由宿松县教委党组副书记彭骏带领的一行五人迅速出发,傍晚至合肥改乘火车于7日晨抵达北京,同驻京办接上头后,上午10点多就到朝阳区一个小饭店里守候。11点多,当城管人员下班后,这些“洗车童”便出现了。这次共有7个,一个个衣衫褴褛,乌黑的小手被冻得又红又肿,生了冻疮破了皮,流出血水……跑掉一个,共带回6个。后又设法找到跑掉的那个。立即送回联络处。7个中有3个是湖北蕲春的。据了解,这次发现的洗车童最小的才年满10岁!

当晚,宿松工作组与北京朝阳区城管大队联合行动。晚上9时30分开始,城管大队出动60余名执法人员,在三里屯、二十一世纪饭店等洗车童比较集中的地方进行查找,共查获23名,其中宿松籍儿童10名。加上事前由工作组查获的4名,总计18名,乘9日中午火车返安庆。

安庆市驻京联络处为这些孩子免费提供了食宿、洗澡并捐献衣物,铁道部也让这些孩子免费乘车。洗车童较为集中的宿松二郎镇教委已雇车在安庆火车站等候,当日赶回宿松。

宿松县委县政府负责人责成教育部门对回乡儿童就近安排入学,并免除一切费用。并以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名义发出内部传真电报《关于做好外出打工学生返校复学工作的紧急通知》。

12月12日,宿松县委副书记范宿培、副县长陈森然遵照市政府指示,召集有关人员再次部署解救洗车童,严惩包工头的方案。13日,由县教委、县公安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一行六人在县公安局副局长杨存德带领下再次赴京。14日至16日三天时间里,在市驻京办的大力支持下,调查组7次出击,连日带夜取证、寻找、逮捕,共抓获包工头2名,解救儿童9名,其中太湖县4名。驻京办主任陈国金高度称赞宿松县政府“行动迅速、措施得力、效果显著”。17日下午离京。

北京朝阳区城管大队领导认为,儿童洗车现象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难题,一直难以根治。此次由儿童流出地政府与城管部门携手解决这一痼疾,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据城管部门统计,这样的洗车儿童在北京至少有一二百名。他们中有安徽的、也有湖北、河南、四川等地的。

听说安庆的小伙伴可以回家读书了,湖北一个姓孙的小男孩羡慕得流下了泪水。

回到教室

宿松县常委会议室的灯火又亮了。

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对洗车儿童返乡入学的措施及对包工头的处置,并就“控流防辍”工作的综合治理进行长期性战略研究和决策。

至12月21日止,两次返乡儿童总计23名全部回校上课。笔者于26日赴二郎镇三冲小学及铜铃中学,见到了在教室里上课的12岁小女孩吴芳,14岁男孩吴珠林等。

吴芳告诉我,她爸妈和初中毕业的哥哥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她一人在家自己管自己,晚上睡觉请同村上初一的吴娟在家做伴。12岁的孩子独自煮饭洗衣,漆黑的夜晚,孤独与恐惧包裹她。这么小的孩子就完全离开大人独立生活,要是城里的独生子女还在爸妈怀里撒娇呢。吴芳听了这话,泪水一个劲地往下滚,越擦越多。

今年6月份,包工头黄某外出,顺便问吴芳愿不愿意去,说北京好玩,每个月还可以给她100元。年幼尚不谙世事的吴芳便跟着他去了北京。

吴芳告诉我:我情愿回来,我喜欢念书。现在我在402班,耽误的课老师正在加紧时间补。

吴珠林,这个14岁的男孩插进了501班。据他自己说是从小成绩不太好,在四年纪的一次期中考试中,语文数学两门都只考了十几分,觉得念下去也没意思,自己便要求歇了书,在家帮大人,家里田里什么都干,耕田、割谷、打柴、烧饭。今年5月份便随黄某一起进京加入到“洗车族”行列。

铜铃初中的占金朋在103班,没有父亲,家里一贫如洗,学校为了他能安心读书,解决了他的课桌椅及课本,并减免一切费用。

……

将辍学儿童找回课堂,这是我们每个成年人、每一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儿童辍学,该是我们政府和教育部门长久考虑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200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