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雁过留声
6954100000029

第29章 困顿·坚守·成长

许辉

姚岚的报告文学集《雁过留声》现在出版发行了,除了向她表示由衷的祝贺外,还有一些不吐不快的话,想说出来,一是对姚岚作品的未必深入的印象,二是表示对不畏艰困、不断进取的姚岚的敬意。

姚岚出身于宿松县一个贫苦的农家,没有兄弟,生活的拮据,使她从小就深深地体会到,美好的生活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她19岁前从芜湖师专毕业分配到程集中学当教师后,就一直不停歇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她先后学习过速记、诗歌和影视剧本写作,自学了英语,修完了华东师大的本科学历。同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发表了一些文学作品。选调入《宿松报》成为一名记者后,她认真敬业。赤日炎炎的盛夏,她骑车到距县城五六里外的垃圾场采访周边群众,亲身感受垃圾场给周边群众带来的危害。为了追踪采访残疾书法家和留守儿童,她三次自掏腰包,深入百十里外的偏远山村体验生活,写出了感人的报告文学。前些年,刚刚步入中年的姚岚经历着一段人生严酷的磨难。姚岚的母亲是童养媳,先裹后放的小脚使她经常摔倒,丈夫在程集中学当校长,实在离不开,卧床期间端茶送水都是姚岚承担;2001年端午节前,姚岚83岁的老父被诊断为肝硬化肝腹水晚期,所有的重担都压在姚岚的身上,直到父亲去世;此后,姚岚的二姐先后两次脑溢血,住院治疗期间,姚岚起早摸黑送饭照顾,还要瞒着高龄的母亲……

就是在这样一种困顿四起的生活环境中,姚岚,这位纯清的沙河水哺育起来的女作家,没有被压垮。她每天坚持记日记,坚持看书、学习、写作。1999年,姚岚出版了小说散文集《越狱》,2003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花开何处》,2008年又出版了散文集《风景无价》。她的中篇小说《国叔》荣获“安徽省首届小说对抗大奖赛江淮文学大奖”,报告文学《雁过留声》荣获《报告文学》杂志社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颁发的首届“先锋杯”全国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

姚岚的报告文学写作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题材广泛。在这本报告文学集中,收录了姚岚近年来采写的30余篇报告文学作品,有环保题材的,譬如《向垃圾宣战》;有经济题材的,譬如《大开发-安庆市开发区15周年发展掠影》;有民生工程题材的,譬如《池州:杏花开放的季节-城乡大病救助制度素描》;有社会思考题材的,譬如《救救孩子-少年犯采访手记》,等等。第二个特点是感情投入、采访扎实。姚岚是个认真执着的人,采写《向垃圾宣战》一文期间,姚岚冒着高温跑遍了垃圾场附近的沟沟,坎坎;采访贫困学生,她为60余名贫困生牵线搭桥拉赞助;采访民生工程大病救助,面对“弱势群众”,她当场把身上带的钱都捐了出去。第三个特点是文风质朴、有感染力。姚岚是一位具有务实风格的作家,在她的报告文学作品中,她追求以采访铺底,用事实说话,在求实的基础上提炼和升华,没有过多的虚设和空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广泛的选材使本书的阅读具备了广泛的可选择性,扎实的采访、感情的投入、质朴的文风和有感染力的文本,使《雁过留声》不虚、不假、不花、不“作”。再一次祝贺姚岚的新收获!也期待着她在今后的创作中,能进一步整合自身资源,沉下心绪,积淀笔墨,写出新的扎实有力的好作品来。

2009年10月14日于合肥淮北佬斋

(许辉,著名作家,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安徽省文学院常务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