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传奇
6951800000049

第49章 航空化学炸弹与航空布洒器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争的指挥官们已朦胧地意识到空投化学武器的作用,但各国的空军都认为化学武器太肮脏而拒绝参加化学战,同时也由于那时航弹的负荷能力很小,没有适合的毒剂可以使用,这种想法因此被搁浅。但还是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在1915年初,英国人曾在英国和法国的试验场试验了装填氢氰酸的航弹。

随着大战后航空兵器的迅速发展,飞机的载重量大大增加,使空中投送化学武器真正成为可能。不久航空化学炸弹和航空布洒器问世了,并且第一次出现在埃塞俄比亚的上空。

航空化学炸弹与普通的航空炸弹外形基本相似,但内部结构有很大差异,化学航弹内部不再是装满炸药,而是一个很大的流线型容器,内装腋态化学战剂,中央装有一枚高爆炸药管。

当航弹从飞机上抛落,可有两种爆炸分散方式,即触发爆炸和空中爆炸方式。最初装入航弹的毒剂是芥子气。

航空布洒器是一个流线形的金属容器,是用机械分散法使液态毒剂呈战斗状态。毒剂在迎面气流或压缩气体的压力作用下从市洒器内喷出。喷出的毒剂呈气雾状下落,使空气或地飞机布洒器面染毒。

航空布洒器可以重复使用,同时可以用少量的毒剂造成大面积的染毒地域,毒剂的使用效率高,但飞机布洒时必须超低空飞行,高度一般不超过100米,否则就会影响精确度,这就容易受到地面火力的干扰和打击。

1935年~1936年,在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意军为了支援进攻部队,破坏交通,曾先后使用了大量的化学战剂,如1935年10月在南部欧加登地区使用了氯气;1935年12月,意大利飞机对靠近厄立特里亚边境东北的塔喀什兹山谷集结的阿军,施放了大量催泪性毒气弹和窒息性毒气弹。但使用结果收效甚微。

到12月末,意军首次将芥子气航弹搬上了战争舞台,这种炸弹形状似水雷,有一米多长,里面装了20千克芥子气,给阿军以一定伤亡。但在此期间,阿军利用山区进行机动防御和游击作战,不断消耗敌人。

1936年1月,阿军实施反突击,收复了阿比阿迪镇,并使意军一些集团陷入合围,损失惨重。于是意军派出空军大肆轰炸并加大了用毒规模,在战斗中还使用了飞机布洒器。大量杀伤阿军,使成片的和平居民区变成废墟之后,意军才得以解除阿军的围攻。

此后,飞机布洒芥子气很快取代了空投毒剂炸弹,成为化学攻击的主要方式。其中飞机布洒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马卡莱城作战时,当时意军已兵临城下,为了迅速攻占该城,意军分别派出9架、15架和18架飞机组成3个机群,分三批进行布洒。霎时,飞机喷出的芥子气毒液,形成淡黄色的毒雾,笼罩了马卡莱全城。

几分钟后,毒雾消失了,地面上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小液滴,犹如下了一场短暂的“毛毛雨”。许多士兵、妇女、儿童以及在散放的牲畜都被这场雨给“淋”了,河流、湖泊和牧场也被这场“雨”所浸染。

几天后,医院里到处是皮肤起大水泡、溃烂流脓等待救治的人群。到1936年3月,经救护队治疗的人数每天都在几百人以上,在每份医疗报告中清楚地写着“芥子气中毒所致”。

进入4月份以后,意大利空军又对柯勒姆镇连续4天布洒糜烂性毒剂,造成和平居民大量伤亡。4月中旬,在南部战区的奥加登前线,意军又向达加布尔和萨萨巴两个小镇使用了化学武器。

为此,当时阿比西尼亚皇帝海尔·赛拉西致电国际联盟,指控意大利使用毒剂,违反日内瓦公约,要求国际社会予以制裁,并两次向意大利提出抗议。但意大利采取抵赖政策,最后不了了之。

由于阿比西尼亚军民没有化学防护装备,缺乏防护知识和训练,因而遭到化学攻击时造成大量中毒伤亡,抵抗意志受到很大影响。于是意军很快于1936年5月5日占领阿国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阿比西尼亚的抗战进入游击战争阶段。游击队不断对殖民军的驻地和交通线实施相当规模的袭击。意大利统帅部以220~250架飞机投入作战,并继续大量使用毒剂,才陆续击溃阿军游击队主力,但阿游击队仍然坚持斗争,直到把意大利侵略军赶走。

在这场战争中,据统计,意军使用的化学战剂共有700吨,其中大部分是糜烂性毒剂芥子气,致使阿军民30000多人中毒,其中死亡1500多人。

航空化学炸弹和布洒器的出现,为化学武器增添了翅膀,拓宽了化学武器的适用范围,使化学武器能够远距离、大面积使用,从而由战术使用走向战役甚至战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