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传奇
6951800000031

第31章 氯化氢

氯化氢是无色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纯盐酸为无色液体,在空气中冒雾,有刺鼻酸味。粗盐酸因含杂质氯化铁而带黄色。它易溶于水,在0摄氏度时,1体积的水大约能溶解500体积的氯化氢。氯化氢的水溶液呈酸性,叫做氯化酸,习惯上叫盐酸。主要勇于制染料、香料、药物、各种氯化物及腐蚀抑制剂。盐酸为氯化氢的水溶液,是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昏、恶心、眼痛、咳嗽、痰中带血、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重者发生肺炎、肺水肿、肺不张。眼角膜可见溃疡或混浊。皮肤直接接触可出现大量粟粒样红色小丘疹而呈潮红痛热。

慢性影响:长期较高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胃肠功能障碍及牙齿酸蚀症。

氯化氢局部作用引起的症状有结膜炎、角膜坏死、损伤皮肤和粘膜,导致具有剧烈疼痛感的烧伤。吸入后引起鼻炎、鼻中隔穿孔、牙糜烂、喉炎、支气管炎、肺炎、导致头痛和心悸、有窒息感。咽下时,刺激口腔、喉、食管及胃,引起流涎、恶心、呕吐、肠穿孔、寒战及发热、不安、休克、肾炎。

长期接触低浓度氯化氢可使皮肤干燥并变土色,也可引起咳嗽、头痛、失眠、呼吸困难、心悸亢进、胃剧痛等情况。而慢性中毒者的最明显症状是牙齿表面变得粗糙、特别是门牙产生斑点。吸人氯化氢的患者应立即转移至通风良好的无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持温暖舒适,并速求医诊治。眼部受刺激时马上用水充分冲洗后就医诊治。皮肤受刺激时速用水冲洗,再用肥皂洗净后涂氧化镁甘油软膏,或者用大量水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水溶液洗涤中和,然后再用净水冲洗。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遇水有强腐蚀性。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水氯化氢无腐蚀性,但遇水时有强腐蚀性。能与一些活性金属粉末发生反应,放出氢气。遇氰化物能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但与其它物品接触引起火灾时,消防人员须穿戴全身防护服,关闭火场中钢瓶的阀门,减弱火势,并用水喷淋保护去关闭阀门的人员。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米,大泄漏时隔离300米,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化学防护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烟雾。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摄氏度。应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接触控制

职业接触限值,工作时须穿戴胶手套、高腰胶靴、橡胶围裙、防护眼镜、供气面罩等,工作场所要充分通风,保持环境空气新鲜干燥。气体要用钢瓶贮装。气瓶须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外或强制通风的室内,要远离氧化物和火源。严防容器碰撞。要定期检漏,可用肥皂液或氨水探漏。

干燥状态的氯化氢,对金属没有腐蚀性,可以使用钢、不锈钢等通用金属材料,但是,有水分时它腐蚀各种金属。金、白金、钽能耐潮湿氯化氢的腐蚀,耐盐酸镍基合金也有较好的耐蚀性。可以使用聚四氟乙烯、聚三氟氯化乙烯聚合体、聚氯乙烯、聚乙烯、酚醛树指、天然橡胶、石墨等。所有使用氯化氢的设备、管道、阀门等应在使用前烘烤抽真空,以保持其无水和密封状态。

当装置暂时不用时,应把HCl放出来,并充入干燥的惰性气体。漏气时,用聚乙烯罩、尼龙软管等套泄漏部应。把气体导入水中吸收,再用消石灰中和。漏液时,要用大量水充分吸收。气体大量喷出时,从远处喷雾状水吸收。废水要用水吸收后,用苛性钠、碳酸氢钠、苏打灰、消石灰等碱性物质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