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去日苦多
6784400000058

第58章 板桥三娘子

唐孙《幻异志》里有板桥三娘子故事,是唐代中西交通史的一段重要资料,原文虽长,似还值得抄录下来: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贵,多有驴畜来往,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元和中,许州客赵季和,将诣东都,过是宿焉。客有先至者,六七人皆据便榻,季和后至,得最深处一榻。榻邻比主人房壁,既而三娘子供给诸客甚厚,夜深致酒,与诸客会饮极欢。季和素不饮酒,亦预言笑。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人皆熟睡,独季和辗转不寐。隔壁闻三娘子悉窣若动物之声。偶然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后于巾箱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木人则牵牛驾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又于箱中取出一裹荞麦子,授于木人种之。须臾生花发麦熟,令木人收割,持践可得七八升。又安置小磨子硙成面,讫却收木人子于箱中,即取面作烧饼数枚。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客点心。季和心动,遽辞开门而去,即潜于户外窥之。乃见诸客围床食烧饼,未尽,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三娘子尽驱入店后,而尽没其货财。季和亦不告于人。后月余日,季和自东都回,将至板桥店,预作荞麦烧饼,大小如前,既至复宿焉,三娘子欢悦如初,其夕更无他客,主人供待愈厚。夜深殷勤问所欲。季和曰:“明晨发,请随事点心。”三娘子曰:“此事无疑,但请稳睡。”半夜后,季和窥见之,一依前所为。天明,三娘子具盘食果实烧饼数枚于盘中,讫更取他物,季和乘间走下,以先有者易其一枚,彼不知觉也。季和将发就食,谓三娘子曰:“适会某自有烧饼,请撤去主人者,留待他宾。”即取己者食之。方食次,三娘子送茶出来。季和曰:“请主人尝客一片烧饼。”乃拣所易者与啖之。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甚壮健。季和即乘之发,兼尽收木人耒耜木牛等。然不得其术,试之不成。季和乘策所变驴,周游他处,未尝阻失,日行百里。后四年乘入关,至华岳关东五六里傍。见一老人拍手大笑曰:“板桥三娘子,何得作此形骸?”因捉驴谓季和曰:“彼虽有过,然遭君亦甚矣。可怜许请从此放之。”老人乃从驴口鼻边,以两手擘开,三娘子自皮中跳出,宛复旧身。向老人拜讫走去,更不知所之。

按此故事源出西方最早的记载怕要算希腊的《奥德修纪》(Odysseia)史诗第十卷里面巫女塞栖(circe)的故事,在那段故事里,塞栖是埃雅岛(Aeaea)的巫女,能使人变为猪。也是有一群客人,其中只有一人尤瑞洛(Eurylochos)未曾被害。塞栖也是用麦饼款待他们,他们吃完,就变成了猪。

她立刻出来,打开了石门

欢迎他们,他们都随她走,

尤瑞洛怕有诡计没有去。

她带他们进去请他们坐,

给他们乳酪麦饼和蜂蜜

和婆罗尼酒,食物里加上

迷药,使他们忘记了故乡。

她给他们酒,吃完了立刻

用杖一击就都驱入猪栏;

他们有猪的头,猪的啼声,

猪的鬃毛,身体,而心不变。

《奥德修纪》第十卷第二百三十行至第二百四十行

此故事又见于罗马阿蒲流(Apuleius)的《变形记》(Metamorphoses)。阿蒲流在西元二世纪时生于非洲北部的马都剌城。他的“人变驴”故事自叙是本于古代传说,大概本来是流传于近东地方的民间故事,书中使人变驴的巫女叫作潘毗累(Pamphile)。除去史诗《奥德修纪》与《变形记》,其他“人变驴”的故事在欧洲还很多,不过这两个是最早和最著名的记载。

宋赵汝适《诸蕃志》“中理国”条载,其国“人多妖术,能变身作禽兽,或水族形,惊眩愚俗。番舶转贩,或有怨隙,作法诅之,其船进退不可知”。中理国是今日非洲苏马里地方(Somaliland)沿岸,并包括索科特剌岛(Socotra)一带的古代地名,即大食人所称的僧祗地方(Zangibar);现在非洲东岸还有一小部分地方存其旧名。僧祗的原意为黑奴,即唐代昆仑奴,中理国北与弼琶啰(Berbera)连界,南抵木骨都束(Mogadoxo),“能变身作禽兽”的妖巫大概是出于索科特剌岛。阿蒲流的人变驴故事既来自非洲,应即源于此岛,《奥德修纪》里巫女所居的埃雅岛,以其方向考之,应当也就是索科特剌岛。《马可·波罗游记》第一八四章记索科特剌岛事有云:“并应知者,世界最良之巫师即在此岛。大主教固尽其所能,禁止此辈作术,然此辈辄言祖宗业已如此,我辈特效祖宗所为耳。此辈巫术,请言一事以例之,如有船舶乘顺风张帆而行者,此辈能咒起逆风,使船舶退后,彼等咒起风云,唯意所欲,可使天气晴和,亦可使风暴大起,尚有其他巫术,不宜在本书著录也。”这使人变驴的巫术大概就是“不宜在本书著录”的一种。《奥德修纪》又说巫女竭吉是海神的后裔,能作法使船任意进退,与此传说也符合。《诸蕃志》又说中理国人“日食烧麦饼”,这应该也就是三娘子荞麦烧饼的来源。

清王士禛《陇蜀余闻》说:“唐人记板桥三娘子事,甚怪异。板桥在今中牟县东十五里。白乐天诗,‘梁苑城西三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李义山亦有《板桥晓别》诗,皆此地。”这一段考证可谓不得要领。王士禛只知道板桥是唐代相当重要地名,而不知其原因。《宋史·食货志》注称:“元丰五年,知密州范锷言,板桥濒海,东则二广、福建、淮浙,西则京东、河东三路,商贾所聚。海舶之利颛于富家大姓,宜即本州置市舶司,板桥镇置抽解务……元祐三年,乃置密州板桥市舶司。”由此可见板桥在唐宋间是交通要冲,海舶财货所聚,大食人由南海到中国贩卖黑奴及货物,多经此处。板桥三娘子的故事显然是与唐宋时著名的昆仑奴同来自非洲东岸,被大食商人带到中国来的。当时或有大食商人由板桥经过,为行路人述说故事,所以此故事在板桥传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