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去日苦多
6784400000041

第41章 关于埃及的两段故事

古代中国在唐宋时代就同亚非各国有过频繁的交往,获得许多关于这些国家的知识;在十二三世纪间曾有过不少关于埃及的记载,见于一一七八年成书的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和一二二五年成书的赵汝适的《诸蕃志》里。这里我只想介绍《诸蕃志》里两个有趣的小故事,聊供谈助。

南宋末年的赵汝适,并没有到过国外,但从外国商人那里听到了一些故事;埃及当时被称为“勿斯里国”,这也就是埃及的阿拉伯名称。开罗城当时也按照阿拉伯字音译做“憩野”,亚历山大港则译做“遏根陀国”,作为埃及的属地。记载里并没有提到尼罗河的名称,只说,“有江,水极清甘,莫知水源所出;岁旱,诸国江水皆消减,唯此水如常,田畴充足,农民借以耕种,岁率如此”。关于这条河,《诸蕃志》里记载了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尼罗河里有一个老头子,每两三年一定从水里出现,头发是黑的,胡子是白的,只出现半身,在水里洗脸剔手指甲;这老头子如果面现笑容,这年必定丰收少疾病;如果他面现愁容,这年或下一年就要年成不好,多病疫。这个传说的来源大概是非常古老的,古希腊史诗里有“海老人”的故事,很可能也就是从埃及的尼罗河来的。

古代人只能利用自然的赐予,而不能改变自然环境,河流对于人民生活又有极重要的关系,因此很自然就产生了许多关于江河的神话,我国古代也是如此。今天人民能够改造自然环境了,埃及人民也有了建立阿斯旺大水闸的计划;这段神话使我们联想到今天埃及人民的改造自然计划,我们也希望已经站起来的埃及人民能够彻底摆脱西方帝国主义的重重束缚和圈套,把他们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到那时候,尼罗河的老人就要年年面现笑容了。

另一个神话故事是关于亚历山大港的,这个故事也有些现实意义:据说古代有异人,名叫徂葛尼,在海边建立了一个高塔,塔底下还有两座仓库,一个贮粮食,一个贮器械。塔高两百丈,上下可容两万人;塔顶上还有一个大镜,可以远远照见外国兵船的入侵,防守的人就可以事先做好准备。后来有一个外国人来了,他每天都在塔下打扫,大家也放松了警惕。一天,他忽然偷得机会,把镜子盗走,投到海里,自己然后逃走。从此以后,亚历山大港就无法事先知道敌人的进攻了。

这段故事的来源也相当古老。相传古代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王曾兴工建筑这座名城,关于高塔的说法虽有些夸大,但也确有事实依据,徂葛尼就是亚历山大王的阿拉伯名称。关于这个宝镜的传说,古代西方记载里也有过不少类似的记载。不过这个故事今天却也可以当作一则寓言来看:人民的勤劳智慧也就是保卫自己国家独立的宝贝,对于一切外表善良内心不怀好意的外国帝国主义分子,人民一定不能放松警惕;一旦让帝国主义强盗钻了空子,宝贝就要被人偷走,国家的安全也就失去保障了。埃及人民过去已经上过西方帝国主义的当,今天埃及人民站起来了,而美帝国主义又在用艾森豪威尔主义来甜言蜜语欺骗埃及人民;我们相信埃及人民会提高警惕,不让外国强盗偷走自己的宝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