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别让它们离开我们
6778600000009

第9章 诀别?那些即将离开我们的动物们!(5)

大约在6500万年前,地球遭遇小行星的撞击,导致了恐龙家族的毁灭。留下来的后裔,只有今天的鸟类和鳄鱼。

全世界的鳄鱼共有23种,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沼泽地,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

鳄鱼中的大多数种类,属于濒危物种。例如印度食鱼鳄,分布于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巴基斯坦等国,几近绝灭,2006年估计只有200只。因此,在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皮书》中上升为“重度濒危”级物种。

泰国鳄,主要分布于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和《濒危物种红皮书》极危种。在泰国,一度曾认为已灭绝;在柬埔寨,只有在远离城镇、人迹罕至的沼泽地,尚有少量分布;在越南,泰国鳄曾广泛分布于许多河、湖和沼泽地,但由于大量开垦农业用地、爆炸坑道、矿山开发等,种群已大为缩减,前几年估计在野外仅存约100条;泰国鳄在老挝的数量也很少。

性情凶暴的尼罗鳄,在不同国家由于种群数量大小不同,有的被列为濒危,有的列为易危。密西西比鳄的数量由于保护得力,同时有大量人工养殖,总数达100万只,不再属于受威胁物种。

扬子鳄是我国的珍稀爬行动物之一,由于野外数量极少,被认为是世界23种鳄类中最濒危的物种之一。扬子鳄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从上海到湖北省的江陵县,沿长江两侧的广大湖泽河网地区,甚至在湖北省南部、湖南省北部、两省交界的广大河网都有分布。现在仅分布于皖南山系以北,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地带的各种水体里,即分布于安徽省的宣城、南陵、泾县、郎溪、广德等县。

扬子鳄对生活地区气候条件的适应,表现在活动期与冬眠期,大体上就是夏季和冬季,其产卵孵化期与高温、高湿季节相吻合。在栖息的水体内,建有复杂的洞穴系统。水体周围的茂密植被,能为它提供足够的筑巢材料和隐蔽处。

1983年调查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约为500条。由于得到保护,1992年统计约有野生种群900条。

造成扬子鳄种群减少的因素,一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扬子鳄喜欢栖息于沟、塘、水库等各种水环境中,这样的环境既适合于扬子鳄在水里活动、觅食、建造洞穴和交配,又适于它营巢繁殖后代。但是,由于人口剧增,人们不断地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割草伐木,严重破坏了鳄鱼的洞穴和产卵场所,以至整个栖息地;二是乱捕滥猎。由于扬子鳄捕食饲养的鱼和小鸭、小鹅,爬行时会压坏秧苗,营造洞穴时破坏圩堤等,而被人们杀害。它的肉可食、皮可制革,还可药用,也成为被杀的原因;三是大量农药、化肥的使用,使蛙、鱼等扬子鳄的食物减少,影响种群增长,也导致其繁殖力和生存能力降低。

历史时期剧烈的气候变化是扬子鳄走向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在公元1111年时,也就是北宋末期,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俘虏,带往北方之前不久,南方的气候异常,太湖结冰,都可通行车马,这对于喜暖怕冷的扬子鳄来说,是致命的。扬子鳄的性成熟要求一定的温度,卵的孵化要求30℃左右,低于28℃就难以孵化。所以,扬子鳄在漫长的寒冷时期,最终退缩到了我国的江南地区。

1980年,我国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1982年,在扬子鳄集中分布的安徽省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建立了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科研人员奋力攻关,解决了扬子鳄饲养和人工繁殖的一系列难题,为扬子鳄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我国的扬子鳄人工饲养和繁殖,取得了成功。由于已有近万只的数量,在1992年东京召开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上,已允许我国进行商业性出口扬子鳄及其制品,标志着我国对扬子鳄的研究保护取得了巨大进步。扬子鳄可以作为资源动物,开始商业性开发利用和贸易。

尽管对鳄鱼贸易有严格的规定,但近几年来,鳄鱼肉的药用、保健功能被商家不断放大,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鳄鱼的消费数量猛增。广东是鳄鱼消费的主要地区,据保守的估计,近几年每年至少有10万条鳄鱼被人们吃掉。

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如此多的鳄鱼从哪里来?

鳄鱼作为受国际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它的进出口贸易、养殖和经营受到严格控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鳄鱼养殖基地从国外引进的种鳄不能直接加以商业利用,必须成功繁育出后代后,才能对其子二代鳄鱼进行商业经营。

据2009年初的一次调查,广东市场上销售的鳄鱼除一部分是国内养殖的,有70%以上是走私来的。走私的鳄鱼主要是尼罗鳄和泰国鳄,这些鳄鱼在越南养殖后,通过中越边境走私运往广西,再由广西运至广东上市销售。

医学专家和营养专家表示,鳄鱼肉虽然可以食用,但并不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对咳嗽、哮喘有奇效,而且不提倡食用。

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查显示,走私鳄鱼往往带有大量的寄生虫。人一旦食用,后果十分严重。特别是市场上一些散卖的鳄鱼肉,多是病死的鳄鱼,对人体的危害更为严重。

在巨大的商业利益面前,鳄鱼的开发利用仍对其保护构成威胁。同时,人们对吃鳄鱼的所谓药用及进补功效不加辨识,盲目追捧,也给自身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

九、人类血手的灭绝

接下来就让我们列举一些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当然它们只是灭绝了的动物中的极小一部分。当今的人们都很忙,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时间也下意识地被用金钱来加以衡量,所以在这里只提供一个小小的名单,并附上它们的肖像。为的是让斡旋于嚣崖利薮的大忙人们匆匆瞄上一眼,或多或少能形成些微印象。

无论把人类说成是这些生灵的终结者还是刽子手都不过分。正是人类的原因,众多的动物才被打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各自独有的DNA遗传信息也随之永远丧失,它们的进化步伐戛然而止,它们的家园、环境也因它们的消逝而失去了勃勃生机。

1.原牛

分布:欧洲。

简介:原牛是家牛的祖先,犹如猿是人的祖先。体格壮硕,略小于象。欧洲传说中的牛多以原牛为原型,如古希腊神话说腓尼基王之女被宙斯化为白牛,这白牛就是原牛。

灭绝时间:1627年。

原因:人们以捕杀原牛作为强身之法,又用杀死的原牛角镶上银饰制为饮具。

2.隆鸟

分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

简介:灭绝前是世界第一大鸟。高5米,比新西兰的恐鸟还高2米,比今存鸵鸟就更高多了。蛋达10公斤。

灭绝时间:1649年。

原因: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居民增至以前的十几倍,大片砍伐森林,破坏了隆鸟的栖息地,并捕杀作为肉食,以其羽毛作为装饰品。

3.大海雀

分布:大西洋的各个群岛。

简介:体形粗壮,行动缓慢,是一种不大会飞的水鸟,外观肖似企鹅。繁殖率低,每次只产一枚卵。“夫妻”极为恩爱,孵卵时双方交替进行。

灭绝时间:1844年。

原因:19世纪初各岛的欧洲移民不断增加,他们以大海雀的鸟肉和鸟蛋为食,到40年代,短短几十年,就把大海雀赶尽杀绝了。4.西非狮、北非狮

分布:非洲大陆。

简介:体长1.4~1.92米,体重120~250公斤。灭绝时间:西非狮1865年;北非狮1922年。

原因:16世纪开始欧洲殖民者大量猎杀、捕捉。

5.拟斑马

分布:非洲南部。

简介:体长2米,体重约350公斤。

本书主要讲述了在现在人们的大量开采和开发的过程对自然界的破坏,大量的珍惜动、植物正在面临减少和灭绝的命运

灭绝时间:1875年。

原因:非洲人的狩猎,19世纪起欧洲移民大量猎杀、捕捉。

6.太平洋管舌鸟

分布:美国夏威夷群岛。

简介:共有两种:夏威夷太平洋管舌鸟,黑太平洋管舌鸟。黑太平洋管舌鸟体长约0.2米,羽毛为带有黄闪的黑色,喙细长弯曲。夏威夷太平洋管舌鸟,已无相关的描述资料。

灭绝时间:夏威夷太平洋管舌鸟,1898年;黑太平洋管舌鸟,1907年。

原因:1898年美国占领前,夏威夷卡米哈王朝的贵族用太平洋管舌鸟的羽毛做饰物,大量捕杀。1898年后,移民涌入,森林栖息地被破坏。

7.小笠原鸽

分布:日本距东京南面800公里的小笠原群岛。

简介:体型大,长0.5米。灰色的羽毛在阳光下发出绿色、紫色、金色的光彩。雌雄配对后就一辈子互相厮守。数量极多,性情温和,不懂得怕人,不懂得躲藏。

灭绝时间:1900年。

原因:1827年英国军舰到达这座荒岛,三年后船员们与波利尼西亚人开始在此居住,1853年群岛则成为捕鲸船队的中转站。居民吃鸽子肉,随船带来的老鼠则贪婪地大吃鸽蛋。人们砍伐丛林以作为渔船的燃料,鸽子窝也就随之被摧毁。

8.旅鸽

分布:北美大陆。

简介:擅长旅行的鸽子。欧洲人到来时,有50多亿只旅鸽,每到迁徙的季节,它们遮天蔽日,在北美洲是很普通的鸟类。

灭绝时间:野生灭绝,1900年;人工饲养灭绝,1914年。

原因:由于旅鸽肉味鲜美,欧洲人到来后大量捕杀。

9.白狼

分布:加拿大纽芬兰岛。

简介:世界上原有30多种狼中唯一白色者,大雪时白色皮毛是最好的保护色。体型较大,身长近2米,体重70公斤。

灭绝时间:1911年。

原因:1800年英国人灭绝了土着贝尔托克族后,成为岛上的新居民。因白狼袭击家畜,1842年开始悬赏打狼。除了枪杀,还通过在鹿的尸体中注入毒剂的方式成批地杀灭白狼。

10.加拿大荒地盘羊

分布:加拿大南部,美国,北部。

简介:雄性体重达120多公斤,头上长有巨大的卷曲的角,群居可达100头以上。

灭绝时间:1910年。

原因:欧洲拓荒者涌入落基山脉后,大量捕杀,以获取其美味的羊肉和奇特的羊角。

11.马里恩象龟

分布:印度洋中西部的塞舌尔群岛。

简介:为草食动物。体长1.2米,体重270公斤。1708年的一篇航海日记曾描述它们晚上聚在一起,一个紧挨一个,多如铺路石。马里恩象龟又称塞舌尔象龟。马里恩是一个探险家的名字,1766年他把一只象龟当作吉祥物赠送给了毛里求斯的法国战领军。1800年,岛上的象龟已绝迹,马里恩象龟是绝无仅有的唯一幸存者。1810年成为英国的战利品。直到百年后的1918年它被走火的手枪打死,都作为一个物种受到保护。

灭绝时间:1918年。

原因:象龟不吃东西也能存活很长时间,这可为长期漂泊的船舶提供新鲜的肉源。从18世纪初开始就被航海来往的船只当作食物的补给不断遭到捕杀。

12.暹罗鹿

分布:泰国。

简介:为马鹿的一种,但不迁徙,生活在泰国西南的热带雨林中。体长1.6米,肩高1.3米,体重200~220公斤。其角特大,主枝长度可达1.1米,两角间距达1.2米。

灭绝时间:1932年。

原因:19世纪后期英、法殖民统治者入侵后,大量猎杀,鹿肉作为美食,鹿角作为装饰品。

13.巴基斯坦沙猫

分布: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交界。

简介:山猫的一种,大小与家猫相似。身材娇小,性情温顺。

灭绝时间:20世纪40年代。

原因:20世纪起被作为宠物饲养盛极一时,但又无法人工繁殖,于是野外被过度捕捉,作为宠物的结果是宠即害之。

14.红鸭

分布:印度的恒河、布拉玛普特拉河等流域。

简介:大小和家鸭差不多。雄性的颈脖子呈淡红色,身体为深茶色;雌性头和颈为白色,稍显点淡红。

灭绝时间:野生灭绝,1924年;人工饲养灭绝,1942年。

原因:1757年起印度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末,原本沼泽遍布交通不畅的红鸭栖息地开始遭到殖民者的侵扰,森林被开垦,惊飞的红鸭成了猎人们追逐的目标。

15.亚洲猎豹

分布:南亚和中东。

简介:体长1.4~1.5米,高约1米,体重50~60公斤。奔跑速度每小时可达113公里,是跑得最快的陆栖动物。

灭绝时间:1948年。

原因:达官贵人捕来驯养以显示富贵。美丽的带黑斑棕褐色皮毛更为它们引来杀身之祸。丛林、草原等栖息地被大片破坏。

16.格陵兰驯鹿

分布:北美洲格陵兰岛。

简介:岛上唯一的大型食草动物,也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北的鹿科动物。

灭绝时间:1950年。

原因:驯鹿的肉可食,皮可用,鹿茸可入药。原住民是爱斯基摩人,其原始的捕猎方法对驯鹿种群不构成威胁。1814年丹麦占领后,殖民者带来了猎枪,格陵兰驯鹿成为猎杀的主要对象之一,爱斯基摩人也改换了狩猎方式,大规模枪杀驯鹿。

17.奥勒什蒂鱼

分布:南美洲的喀喀湖。

简介:体长0.27米。鱼鳞黄中透绿,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淡水鱼。其名字取自古希腊神话关于山中美少女的传说。

灭绝时间:1950年。

原因:1937年美国人向湖里放入鳟鱼,占领了奥勒什蒂鱼的生存水域。

18.指猴

分布: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西北部。

简介:如猫般大,加上尾巴全长可达1米,体重约2公斤。中指细长如铁丝,故名。以中指抠树中的虫卵,被视为“树木的医生”,相当于岛外其他地方的啄木鸟的作用。

灭绝时间:野生灭绝,20世纪60年代。

原因:因叫声凄厉,如同哭一般,居民认为是不祥之兆而不断捕杀。外来移民的涌入,将森林变为农场和牧场,林地缩小到不足原来的20%,栖息地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