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塞上江南踏歌行
6766100000037

第37章 试谈事前与事后诸葛亮

读过《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借东风》《赤壁大战》等篇后,大家对诸葛亮这个人物评价很高,说他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其实,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料事如神,就在于他处理问题之前,善于观察情况,能从各方面去想,从而得出正确的预见。特别是在作战时,他能从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去调查研究,因而能比较准确地下结论,判断问题,解决问题,取得胜利。同时他也善于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大家知道,由于街亭失守,司马懿兵临城下,弄得他措手不及。在千钧一发之际,他不得不冒险演了“空城计”这出戏。为什么失掉了街亭?他总结了原因:他派人坚守街亭时,误用了马谡这位光有书本知识,缺欠实战经验而又骄傲自大的将军。他斩了马谡,从失街亭中吸取了教训。所以说,事前诸葛亮或事后诸葛亮,都是值得学习的。

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使我们对事物的发生和变化有预见性,把握客观事物中的规律性,掌握工作中的主动权,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少犯错误。

但事物的发展是千变万化、极其复杂的。而人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总是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往往预见和实践不一致。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不论在变革自然或变革社会的实践中,人们原定的思想、理论、计划、方案,毫无改变地实现出来的事,都是很少的。这是因为从事变革现实的人们,常常受着许多的限制,不但常常受着科学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而且也受着客观过程的发展及其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过程的方面及本质尚未充分暴露)。”

可见,人们在工作中犯错误,是常有的。只有善于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才能使人们把握某一事物的规律性,获得预见性,从而为以后的成功准备条件。

在工作中出了错,这本来是一件坏事。但是,你若能从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这坏事就变成了好事。因此,毛主席说:“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向导。”同时又说:“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有趣的是,对事前、事后诸葛亮,毛泽东也有十分精彩的点评。

史载,诸葛亮并不是以军机见长的人,街亭之役,就是一个例子。《资治通鉴》记载:“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绝其汲道,大破之。”毛泽东读至此,批注道:“初战,亮宜自临阵。”在毛泽东看来,此次战役诸葛亮自己待在后方,只管调兵遣将,是街亭失守的一个重要原因。史家叙述:“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追之,进至木门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张右膝而卒。”毛泽东批注道:“自街亭败后,每出,亮必在军。”意思是诸葛亮吸取了街亭之战不在前线而招致失败的教训,由此肯定了诸葛亮“不贰过”的作风,即十分快速改正错误的作风。

毛泽东的点评十分精彩,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街亭失守”也有诸葛亮自身的原因。从这里,我们看到的事前诸葛亮,是一个没有被神化的、现实的诸葛亮。他也有失策、失算或犯错的时候,只不过他“不贰过”。因此,更有现实意义。可见,事前诸葛亮和事后诸葛亮都值得学习,尤其是后者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19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