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垂钓日记
6760700000003

第3章 云竹风光掠影

2006.7.8(周六)

云竹本是一幅风景秀美的画卷——湖光山色,怎么画也绘不尽她那婀娜千姿的韵味;云竹亦是一篇抒情的散文——夏秋冬春,怎么写也赞不绝她那人与自然和谐的情调;在云竹休闲垂钓,还陪伴那夕阳落山、磅礴日出……怎么拍也摄不够那迷人美景。

周末下班时,我叮嘱平哥一定要带上相机,和W一道再约上大正、老西儿赴云竹水库垂钓。

上个月,和W到云竹水库垂钓,正赶上水库退水,水流不稳,大鱼都跑到深水区了,只钓了三五尾小鲤小鲫扫兴而归。

W最近多次念叨起云竹的环境。

昨天我给云竹镇向阳村的老五打电话,得知持续二十多天的退水终于停了,水位下降了一米多,但仍不上大鱼,鲫鱼好上些。

W说,再去休闲钓钓吧。

午休后,大正开车接上老西儿,我拉上W和平哥相继向云竹水库出发。

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相继进村到了老五家。把车停放在院子外面,取下渔具帐篷,随老五到湖边乘船去水库最西边的后湾垂钓。

老五说,最近钓鱼的人太多,后湾去的人少,并告诉我们,退水后,这几天湖边的虾很多,用虾钓鲫鱼好上。

到了湖边,老五的儿子正“突突突”地发动着他家的机动大铁船等候我们。

老五帮我们把东西送到船上,对他儿子叮嘱了一番先回去招呼其他客人。

炎热的天气,大家折腾了一身汗。

船启动后,劈浪向西行进。我和W站在船头,迎着凉爽湿润的风,老西儿和大正坐在船边撩着船舷溅起的水花,平哥拿着相机在船上来回地比划着——大家感受着无比的惬意。

两岸山峦着红披绿,岸边丝鹭漫步,水面浮鸭戏水;蔚蓝的天空浮着千姿百态的云朵,翱翔盘旋着展翅的鹰鹏;斜阳四射的光芒折射在碧绿的湖面,倒映着云霞峰影。船缓缓靠近后湾的浅滩,我们大家把东西集中在一处平坦的草地,支起两个帐篷以便休息,然后拿上各自的钓具和伞寻找钓位。

后湾凸出的崖处,有两个十五六岁的村里男孩儿正在垂钓。大正在两个孩子的西侧,我在东侧,老西儿和W依次排开确定了钓位。

老五的儿子临走前拿一支细眼抄网沿岸边儿转了一圈,捞了不少湖虾回来分给我们。告诉我们水里的石缝间虾多很好捞,用完了再自己捞些鲜活的备用。

大正说,鱼不好钓的话,捞上十斤八斤虾也挺有意思。

我泡了些饵料,搬了几块石头先把钓椅垫稳,支起伞,然后取出一支4.5米的青风竿。考虑到主攻鲫鱼,我选用1.5#主线、1#脑线和一对儿1#伊势尼钩。准备好已经下午6点多了,索性直接插上3#电子漂调好水线。

湖水清澈凉爽,和好饵,我蹲在岸边的大石上摆了条毛巾痛痛快快地洗了一把脸,点上根烟后,才挂饵抛竿。

数百米宽的湖面,船只不时行来驶往;对面的山坡,几个村民仍在梯田耕作;水湾处,一群赤着身子的孩童还在戏水玩耍;相距不远,有两三拨儿撑伞支帐的垂钓人。

黄昏,村民收工了,孩子们回家了。浅滩的苇草丛湖边,两只羽毛灰白相间头冠红顶的长嘴鹭迈着纤长的腿,在自己的领地悠闲地寻觅着晚餐;几只野鸭和水鸟在不远的湖面游着,间或一只猛然扎入水中衔上一尾小鱼浮出水面。

天色渐晚,挂在西南天际金灿灿的太阳渐渐变成橙红,光芒穿过朵朵浮云,魔幻般变出绚烂的彩霞,霞光辉映着山峦,在碧绿的湖面又折射出七彩涟漪。

身旁的孩子不时上几条鱼,大正、老西儿和W也相继开竿,钓上了白净净的鲫鱼。但我一下钩就有小皮鱼闹窝。老西儿劝我说,现在鲫鱼的嘴“馋”了,还是挂上小虾,小鱼也不太闹腾。

听人劝,吃饱饭。果然,挂上小虾后,小鱼闹漂少了,不长时间,我也支起了渔护,把钓上来的第一尾一两多重的小鲫鱼放了进去。

这时平哥在W身旁数着上鱼数,眨眼已经是第五尾了。

夕阳渐渐落山,晚霞更加浓艳,色彩斑斓的滔滔云海上的云朵,时而像腾着的一条巨龙,时而像盘坐着的一尊大佛。我指着云海中耸起的一朵像是在礁石上坐着的人影的云霞问老西儿,那像什么。老西儿端详了一会儿回答,那是姜太公在海上垂钓,你看头上不是还戴着一顶斗笠吗?

……

“哗哗”的桨声由远而近。老五和儿子划着小船披着夕阳的余晖给我们送晚饭来了。

统计出晚饭前的战绩:W上了八尾,大正和老西各四尾,我三尾。

我们在湖边洗干净手,聚在帐篷附近的巨石旁,正好是一处天然的餐桌。我和大正、老西儿、老五一块儿动手摆上了丰盛的晚宴:一碗小葱拌水萝卜、一碗小葱炒笨鸡蛋、一碗笨鸡炖山蘑、一碗炒湖虾和一碗小葱拌老咸菜,主食是葱花烙饼和小米稀粥。平哥拿出了带来的汾酒,大家尽情地开始了野餐。

吃完晚饭已经8点多了,原本考虑W年龄大,不想让他夜钓的时间太长,准备让他吃完饭玩玩就搭船和老五一道回去休息。但W的兴致很好,说身体没问题,打发老五先回去,十一二点再来接他。

明晃晃的圆月从身后的山坡悄悄地爬了出来,天上星光若隐若现,愈来愈多,愈来愈亮,很快布满了夜空,银色的月光星光洒在湖面和山谷如白昼般。十五的月亮十四也圆呵。

今夜星光灿烂,用不着钓灯了。老西儿说道。

大正拿抄网捞了些湖虾给大家送来。

仲夏月夜,湖虾钓鲫,别有情趣呀,可惜老翁的漂子就是没动静。看到老西儿下竿不久就又钓上两条鲫鱼,我叹道。

我点燃一支烟抽着,耐心地盯着银光粼粼的湖面上浮起的夜光漂。二十多分钟后,绿色的荧光被拉入水面,我扬起竿,是一尾三四两重的小鲤鱼。

十五条、十六条……大的,这条大,W的钓位旁不断传来平哥的喊叫着。

大正那儿钓绩也不错。

我抛下竿,从身边抓起一瓶水喝了几口,刚准备再点支烟时,钓点有了顶漂信号。我急忙扬竿,一尾一两多的鲫鱼被挑出了水面。

把鱼放进渔护,点上烟抛竿后很快又有了顶漂,这次上了一尾二两多的鲫鱼。

我这儿也聚上鱼了吧?我边想边挂上小虾抛下竿。

好像又是小鱼在闹漂,我没去理会,当漂尖的荧光再次被拉入水面时,我一扬竿,很沉,好像是条大些的鱼。我向后倒竿,水面掀起一片水花,原来是两尾二三两重的鲫鱼。哈哈,双飞。

老西儿也上了一次“双飞”。

明镜般的圆月在西南上空的云中穿行着。半夜11点过后,老五划着小船来接W回家休息。

W的钓位还在上鱼。又玩了半个多小时,当W钓上第三十五条鱼时,才恋恋不舍地和平哥上船回去。

老西儿困了,钓上一尾将近半斤多重的大鲫鱼后,悄悄钻进帐篷里先睡了。

趁月色好,再抓紧多钓两条。凌晨两点多,我感到钓的有二三十条时,也准备休息一会儿。

大正问我:“不再钓月光了?”

我告他:“还要养点儿精神看日出呢。”

在帐篷里铺上防潮垫,舒展着身子躺下,听着蛙虫叫声,很快进入梦乡……

“哗哗”的波涌拍岸声,“唧唧啾啾”的鸟雀欢唱声,在草地上铺着防潮垫睡觉的大正那如雷的鼾声吵醒了我。撩起帐篷,天已渐亮,微微波涌的湖面浮着薄薄的一层雾气,空气湿润清新。休息了两个多小时,精神好多了。

我蹑手蹑脚地向渔护里的鱼哗哗作响的钓位走去。不想还是把大正弄醒了,他坐起伸了个懒腰说,他也睡够了。

老西儿的帐篷里仍在传出一阵一阵的鼾声。

“今天又是好天气。”大正对我说道。

我拿着抄网,在岸边一边捞着湖虾一边问他夜钓的战果。大正回答,剩他一个人钓没多大意思,我睡下不久他也躺下了。

我们俩聊着,钓着,不觉天际泛白,东方淡出一抹红霞。

快日出了,平哥还不来呀,我后悔道。该把相机留下,好好拍几张云竹湖面上的旭日东升。

朝霞映在云竹湖上。老西儿不知什么时候也钻了出来。

几只船载着去田里锄禾的村民从湖里划过,对面垂钓的地方也开始喧闹起来。

呜喂——我们亮开嗓门向清晨起早的人问早。回声在湖面的山谷间萦绕着。

湖面东方的山巅终于露出耀眼的金边,光芒四射,亮透了天空,染红了云霞。冉冉升起的橙红色朝阳,像一团燃烧的火球向上跳动着,瞬间腾起,托起在空中,气势磅礴,庄严肃穆。

层林尽染,禾木流火,霞光碧波相映生辉,令人无比陶醉的湖光山色啊!

无限风光,这边独好。又一只小船从远处荡来。“是老五的船!”大正的眼神好,不由叫起来。

正是老五荡着双桨的船在碧波金浪上缓缓驶来,船上W和平哥沐着朝霞,满面春风。

可惜呀,身边没有带上相机。

俩人上岸后,和我们打了个招呼,就赶忙到钓位去找上鱼的感觉了。

我也重新抛下竿,专注地钓起来。

水面渐渐变暖,我先上了几尾鲫鱼(最大的一尾半斤多)和一尾小鲤鱼后,小“皮”又开始闹起来。

我干脆起身再帮大家捞捞湖虾。

大概8点钟左右,老五给沿途钓友送饭的船又来了。我在大岩石“餐桌”旁支起一把伞,大家聚在一起吃了早饭后,各自找乐趣去了。

W还是很有耐心,在那儿一条一尾隔三差五地上着小鲫鱼小鲤鱼。

老五陪着大正聊着天,钓着鱼。

老西儿又钓了两三条小鲫鱼后,爬上身后的山上果园里晨练,到山顶上俯瞰云竹水库的风光去了。

天上的太阳晒了起来。我脱掉T恤,光着膀子,穿上钓鱼马甲,赤着脚,卷起裤腿,拎着渔竿上了老五的船,荡起了双桨出“海”钓去喽。

我将船划到了湖中间停下,任其飘荡。湖中间,风儿凉爽,上空盘旋着鹰和鹏,湖边游着鸭和水鸟,真有“脚踏青波不知我为何者”的感觉。

好山好水好地方。我不禁破开嗓子吼起:“一道道地那个山来呦,一道道地水……”真感觉比阿宝唱得好听多了。

好尽情呦。

湖边的平哥和山坡下来的老西儿不停地向我招着手。

我只好返航,回到岸边载上平哥和老西儿出“海”摄影和观光。

赏晚霞,钓月光,观日出。回村吃午饭前,大概盘点了一下湖虾钓鲫的成绩:W六七十尾,我和大正、老西儿各三五十尾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