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6757200000027

第27章 跋 探寻秦嘉、徐淑在中国文学星空中的坐标定位

探寻秦嘉、徐淑在中国文学星空中的坐标定位——评常如冰《秦嘉、徐淑诗文论稿》

张映石

秦嘉、徐淑是生活在东汉顺帝、桓帝时期的著名诗人,故里在通渭县榜罗镇。早在魏晋时期,杜预在《女记》中就记载了秦嘉、徐淑的感人事迹,并记录了徐淑的《誓与兄弟书》,从此开启了研究秦嘉和徐淑的源头,之后一千八百多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对秦嘉、徐淑的研究从未间断,但是许多珍贵史料湮没在了漫漫时空中,给深入研究带来了重重困难。诞生在自己家乡的著名诗人,早在上学时期就持续关注,但能搜集到的研究成果多为零散篇什,像常如冰这样规模宏大的厚重之作(全稿15万字)还不多见,当我读完作者沉潜十载、数易其稿的《秦嘉、徐淑诗文论稿》时,既惊讶又赞佩,胸中有一股拨开历史迷雾、眼前豁然洞明的强烈感受。

《秦嘉、徐淑诗文论稿》一书共八章二十一节(另附秦嘉、徐淑诗文校注)。全稿详析秦嘉、徐淑故里之争,明确秦嘉生卒年月及死因,概述秦嘉、徐淑事迹,搜罗整理秦嘉徐淑存世诗文及诗文研究,辨析秦嘉《赠妇诗三首》真伪及创作年限,探析秦嘉四言诗及徐淑之骚体诗,分析鉴赏秦嘉、徐淑诗歌艺术的用典、对偶及诗歌语言特色,探讨秦嘉、徐淑往还书及《誓与兄弟书》的版本、流变、影响及艺术价值,分析总结了秦嘉、徐淑诗文深厚的思想感情,缕析明辨了秦嘉、徐淑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全稿视域宏阔、运思悠远、推理缜密,结构严谨、思想统一、观点鲜明,在研究秦嘉、徐淑的诸多成果中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论著。

作者的研究,采取广泛阅读现存大量典籍和近、现代各类报刊文章的基本方法,梳理脉络,择其要点,依重典籍又不盲目信任,字斟句酌,细心究辨,审慎推理,小心求证,以学者的坚定姿态,廓清种种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观点和说法,这是《秦嘉、徐淑诗文论稿》一书具备重要学术价值的根本所在。全稿最为重要而又鲜明的观点是:秦嘉生于汉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四月,汉桓帝延熹七年(公元164年)十一月病逝于河南津亭,享年32岁;秦嘉五言《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成熟的代表作品,在五言诗发展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开诗歌“缘情”之先河,是研究五言诗的“活化石”;秦嘉、徐淑四封往还书开启了魏晋南北朝文学中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抒情性散文之先河;徐淑《答夫书》《誓与兄弟书》是现存汉代散文中难得的抒情篇章;秦嘉、徐淑“赠答诗”是魏晋“赠答诗”的开拓者和领路人;秦嘉、徐淑是古今第一夫妻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些重要观点的得来,既是研读梳理大量典籍所得,又是作者走出书斋亲临现场勘查,将二者合二为一互证得来,书稿的说服力量自然大为增强。比如,第三章《〈赠妇诗〉三首真伪及创作年限》之第一节《〈赠妇诗〉三首》真伪辨析中,有关“深谷逶迤”或“悲风激深谷”;“高山岩岩”或“浮云起高山”等诗句所表现的“深谷”“高山”等意象在部分典籍中产生歧义进行辨析时,作者这样写道:“高山、深谷,正是秦嘉、徐淑故里所在地牛营大山山脉山大谷深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人到过陇中,或者在秦嘉、徐淑故里那蜿蜒的山梁上走一遭,定然对这些句子会有真切的感受与理解。”这样,细读典籍同实际勘察互证,其结论就不得不令人信服的了。

学问家都有深切的体会,研究古代典籍和撰写研究文章是极为艰巨的案牍劳作,浩如烟海的典籍,正确的观点和错讹的言论俱在,没有清醒的历史、文学、政治、经济等坚实的知识,实在难以有大作为。常如冰在上大学期间就开始迷恋、热爱秦嘉、徐淑的诗文,工作之后将所有的假日节日全部用在了查找、搜罗、阅读、整理、研究秦嘉徐淑当中,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系统搜集、考证、释读了几乎所有关于秦嘉、徐淑的文献研究资料(《秦嘉、徐淑诗文论稿》一书中引作论据的典籍就有《后汉书》《史记》《俄藏敦煌文献》等三十多部),研究和掌握了诗人生活时期的天文、历法、地理、职官、礼俗、宗法、丧葬、名姓等文化常识,即便是古诗文中的修辞、用典、音韵等都有极深的探究功力。作者具有治学的独思特征,究理辩难的执著品格,加之长久积蓄,刻苦磨砺,日久功深,文献考证的功夫也相当过硬,顺手拈来,引经据典,又深入浅出,在至深至僻处更能丝缕清晰地阐述和剖析。

据了解,通渭县正在斥资建设“秦嘉、徐淑公园”,这是崇尚诗人品德、发展繁荣地方文化的德政工程。我想,常如冰十数年如一日沉潜古籍,立足现实、切通学问、思辨明澈、整理家藏,弘扬古人的思想和艺术之光,不亚于兴建一座公园,人们立足公园将起缅怀之心,当人们捧读《秦嘉、徐淑诗文论稿》时,会将其思想引向更为广阔深远的境界。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我们肯定了《秦嘉、徐淑诗文论稿》的学术价值,但关于诗人的研究绝非定论,想必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将秦嘉、徐淑研究推向更为高远的学术平台。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