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北方的槐
6751100000012

第12章 红枣情话

靖远盛产红枣,尤以石门小口、水泉黄湾、双龙碾沟红枣皮薄、颗大、肉厚、核小、甜脆清香而驰名遐迩。

我爱红枣。红枣给予人的很多,取于人的却极少。它的品格犹如淡淡的枣花,黄闪闪,光彩照人。“谦为君子德,枣亦解虚心。”晋代潘岳《笙赋》清“枣下篡篡,朱实离离。”宋苏拭《王晋卿作烟江叠嶂图》诗:“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欧阳修《戏书示黎教授》诗:“鸟衔枣实园林熟,蜂采桧花村落香。”方之《在泉边》“枣子吃肚下,核子在心里。”红枣的气质、品格被文人名家刻画无遗。红枣亦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歌咏的永恒主题。

枣树属落叶灌木或乔木。有直立或钩状刺,叶子卵形或长圆形。聚伞花序,小花,呈黄绿色,有花盘,多蜜。结核果,鲜嫩,黄色,成熟后紫红色,卵形、长圆形或球形,味甘甜可食,亦可入药。枣树在我国栽培少说也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诗·豳风·七月沄“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千百年来,红枣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小时候,我家院里有一棵硕大的枣树,春天她伸展着带刺的枝条,吐露出淡绿的叶芽。夏天,枣树开着淡淡的小花,一簇簇,一丛丛,一串串,密密麻麻地拥挤着,在苍翠欲滴的枝叶衬托下,显得那样鲜美,微风吹过,清香扑鼻,沁人肺腑。

每到中秋,枣儿熟了,村里村外,沟沟坎坎,到处是彩霞片片,红珠串串,像珍珠,似玛瑙,俨然是挂在树梢的一盏盏小红灯笼,红艳艳、沉甸甸的小枣,把枝条压弯,把树干遮严。一颗颗晶莹剔透,一个个清新鲜活。有的枝条几乎垂到地面,人躺在地上,甚至一抬头,一张嘴便可以吃到枣儿。不经意,咬一口,咯嘣一声,又酥又脆,流着蜜汁,溢着清香,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那年,父亲为我们摘了几筐大枣,煞费一番苦心,用白酒淘洗了,腌制在一个瓦坛里,用草泥封住了坛口。到了大年三十,脱去包装,个个鲜美饱满,晶亮红润,酒气弥漫,枣香醉人,成了节日果盘中最稀罕最诱人最鲜美的果品。至今思之,馋涎欲滴,大枣可真是人间珍品。

枣除了生吃、干吃、酒腌制吃而外,还有许多吃法,散见于史书典籍的就有:枣泥月饼、枣泥包子、枣泥酥、枣圈、枣子粥、枣馍、枣糕、枣脯等多种。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种枣》载:“枣脯法:切枣曝之,干为脯也。”

更为难得者,大枣有补气安神之药用价值。“门前一棵枣,红颜不显老。”常食红枣,祛病健身。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讲,大枣有“止咳、补五脏、治虚损、除肠味癖气”的妙用,“常服枣仁,百邪不复干也。”《神农本草经》载:“大枣,味甘平,驱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和百药。连枣核也可以入药,能治多种疾病。枣有百利而无一弊,真可谓浑身是宝。枣树耐寒抗旱,极易栽活。回报效益快,俗话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种枣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很可观的。枣树之惠,委实多多。现如今,庄户人家房前屋后,渠边地埂都插着枣树条,一株枝条,三五年就是一棵枣树。加之科学育苗,科学栽植,真正是“春插一条枝,秋收万斛珠。”枣树得到了人们的青睐。酒枣、枣脯、大枣饮料等深加工食品走出山村,走进城市,成为佳节宴宾、婚宴喜庆的席上珍品,备受人们喜爱。

靖远红枣,甜脆味长。陇中挺秀,塞外飘香。

我爱红枣,更爱创造美好生活的人。

(原载1999年10月27日《白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