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6750600000026

第26章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这部七卷本的大书必须要有一定岁数才能读。心要相对沉静下来,才能读出其中妙处。普鲁斯特写的爱情很好看,对法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风雅”标准的细致描写引人入胜,让人感同身受。他的作品像涓涓流水,不倦地述说着生活和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

相比之下,会觉得中国没有任何一个阶层的人是风雅的(或说是优雅的,体面的)。中国人活得轻松,平等。两个社会是很不同的,倒让人觉得中国这样也蛮好的,在法国那种有等级的社会中生活太过费神了。至于中国做派的原因,恐怕是因为革命把所有的贵族全都摧毁了,所有的体面都仅仅与后天获得的地位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从儿时熏陶出来的。地位一旦失去,体面就没有了,不像世袭贵族,即使地位失去,体面犹存。相比之下,中国人也较少附庸风雅,盖因真正风雅之士的阙如,无处可附也。在这个社会中生活虽然轻松愉快,但是个人尊严是个问题,人们往往根本意识不到这件事。

(吃“小玛德莱娜”点心泡茶水的感觉)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我感到超尘脱俗,却不知出自何因。我只觉得人生一世,荣辱得失都清淡如水,背时遭劫亦无甚大碍,所谓人生短促,不过是一时幻觉。

——从一种美好的食品,从味觉的快感,联想直指人生,引出对生命的感慨,真是见微知著的奇思异想。

我真正钟爱的,只是这类短语,这类观念。我搜索枯肠,永不满足的努力,本身标志着一种爱,一种没有欢乐却很深沉的爱。

——写作是因为爱,而对写作的爱并不带来欢乐。

理想的东西总是无法得到,而现实的幸福总是平庸不足道的。

——所有现实的幸福都是平庸的,微不足道的。真正的美和幸福是无法得到的。

通常,别人跟我们是如何无关,以致当其中有一个人能主宰我们的哀乐时,我们就会觉得他仿佛是属于另一个世界,满身都是诗情画意,能把我们的生活化为一片我们与之同在的感情的海洋。

——爱情的感觉:对方能主宰我们的喜怒哀乐;满身都是诗情画意。

有一些不同凡响的作家,他们的任何大胆言论都激起公众的反感,因为他们不屑迎合公众的趣味,不为公众提供他们习以为常的老生常谈……跟那些作家一样,正是斯万言语中的不落俗套使别人觉得他别有用心。

——超凡脱俗者必定不受欢迎,他们从来不会老生常谈,从来不落俗套。而公众因此并不喜欢他们,反而会仇视他们。

人的想象力、人的幻想具有伟大的力量,爱情的痛苦就是人的幻想造成的。

——爱情的痛苦是幻想造成的,如果能这样看待爱情,应当比较容易解脱。

才华是某种精神气质的活的产物。在这种气质中,有许多特点是不存在的,占主导地位的是敏感性。

——才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对事物的敏感程度。我在人群中常常会有没有皮肤的感觉,好像所有的神经都露在外面。小时候我常常脸红,现在好多了。小波也是这样,虽然在熟人中间滔滔不绝,但是见了生人,一句话没有。

在我们的自画像和别人给我们画的像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差别,我后来在别人身上也有发现。他们怡然自得、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自拍的相片中,但他们周围却有许多看来可怕的相片在扮着怪相,他们通常看不见。如果偶然有人把那些怪模怪样的相片拿给他们看,对他们说:“这就是您”,他们会惊得目瞪口呆。

——如果我们看到自己在周边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会大受惊吓。社会学家米德论述过的I与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