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6733500000002

第2章 dǎ

打边边鼓——旁敲侧击。

打边边锣——帮腔。

打笔墨官司——是文人的事。

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

打饱嗝放屁——两头没好气。

打赤脚过刺蓬——小心在意。

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变味了。

打掉门牙肚里咽——有苦说不出。

打翻五味瓶——说不上是啥滋味。

打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打发闺女娶媳妇——两头忙。

打官司的上堂——各执一词。

打卦先生掂根棍——是个忙(盲)人。

打酒不带壶——芜(无)湖(壶)。

打酒只问提壶人——错不了。

打架揪胡子——谦(牵)虚(须)。

打架拿块红薯——不是家伙。

打开窗子说亮话——有什么说什么。

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

打瞌睡遇着枕头——正合适。

打雷不下雨——光想(响)有什么用?

打了盘子对缸沿——不对碴。

打了瓶子洒了油——两头不能落一头。

打了兔子喂狗——便宜让他得了。

打破砂锅——问(纹)到底。

打蛇打在七寸上——击中要害。

打蛇随棍上——因势乘便。

打碎的镜子——圆不了。

打碎的盘子敲烂的碗——对不到一块。

打手电筒——照人不照己。

打手击掌——一言为定。

打水摇辘轳——抓住把柄了。

打湿的水泥——没用。

打铁的拆炉子——散伙(火)了。

打铁的熄炉——收家伙。

打铁的做官——死揍。

打铁铺的风箱——不拉不开窍。

打兔子拿根葵花杆——没腔(枪)。

打兔子碰见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

打疼了的疯狗——反咬一口。

《打渔杀家》——恩将仇报。

打鱼拾个鳖——外赚。

打肿脸——充胖子。

打肿脸充胖子——爱面子。

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打肿脸充胖子——外强中干。

外强中干

形容表面上强大,实际上很虚弱。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

有一年,晋国发生了灾荒,粮食减产很严重。晋惠公派人向秦国借粮,秦穆公很爽快地答应了,他派出船队,运了很多粮食到晋国去。

到了第二年,秦国也遭了大灾荒,而这年晋国却获得了大丰收。于是秦穆公也派人向晋国借粮,但是秦穆公的使者到了晋国却没有借到粮食,晋惠公不愿意帮助秦国。

秦穆公和大臣们见晋惠公这么忘恩负义,都非常气愤。于是,在公元前645年,秦国和晋国之间终于发生了战争。

晋惠公派人去向秦穆公下战书,秦穆公回答说:“当初,你要当国君,我就帮助你当上了国君;你要借粮食,我就给了你粮食;如今你要打仗,我怎么能不答应呢!”

两国军队交战以后,秦军勇猛无比,晋军溃败不止。晋惠公有些着急,就问大夫庆郑:“秦军势不可挡,怎么办呢?”

庆郑也对晋惠公忘恩负义的行为十分不满,认为晋惠公是个不讲信义的人,这时见晋惠公问他,就很不客气地说:“是大王自己叫他们打过来的,我有什么办法!”

晋惠公听了,恼羞成怒,就决定亲自率军作战。古人作战时,主帅的战车右边的人选是非常重要的,本来晋惠公右边的应该是庆郑,但晋惠公不再重用他,而是让另一名大臣站在他的右边,还叫人给他的战车套上刚从郑国弄来的骏马。

庆郑在一旁看到,忍不住说道:“打仗的时候,一定要用本国的马驾车,因为本国的马熟悉水土,又知道主人的心思,指挥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如果用外来的新马,对主人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很难配合一致。到作战的时候,它一旦受惊,就会失去常态,不听主人的号令。到那时,它的鼻子就会乱喷气,周身血脉乱涌,看上去很强悍,实际上很虚弱,中看不中用。到时候弄得进也不行,退也不行,大王肯定会后悔的!”

最后的结果正如庆郑所料,从郑国弄来的马果真不听晋惠公的命令,竟把晋惠公拉到泥沼里去了,晋惠公被秦军俘虏了。

打足气的皮球——一蹦老高。

打着灯笼偷驴——明人不做暗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