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6733500000014

第14章 dào

到处下蛆的苍蝇——无缝不钻。

到和尚庙里借梳子——找错了门。

到了火车站——鬼(轨)多。

到了黄山又想去峨嵋——这山望着那山高。

到老才学吹笛——晚了。

到老虎嘴里拔牙——冒大险。倒背手放风筝——扯远了。

倒背手看鸡窝——不简(捡)单(蛋)。

倒背手爬软梯——不服(扶)。

倒吊薛礼——贵人(仁)。

倒挂狐狸——用不着翘尾巴了。

倒挂玄武——乌龟在上。

倒贴门神——不对脸。

倒在地上的水银——无孔不入。道场里面打跟斗——凑热闹。

道人的头发——挽起。

道士吹螺号——吓鬼。

道士念经——照本宣科。

道士遭雷打——作法自毙。作法自毙

自己制定法律约束自己,比喻自作自受。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是战国时有名的政治家。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很快地富强起来,任用商鞅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

商鞅知道,要想让新的法令顺利贯彻执行下去,朝廷必须在百姓中建立威信。于是,他在新法颁布前的一天,派人在都城门外的空地上竖了一根长三丈的直木,并贴出告示:“谁能把直木移动一丈远,赏十两金子。”

百姓们看了告示,谁也不相信有这等好事,开始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这根直木。商鞅看没人来搬动,逐渐加重酬金,十两、二十两、三十两、四十两,一直加到了五十两。

终于,有个人壮起胆子,扛起直木搬动了一丈距离。他马上得到了五十两黄金,大家这才相信朝廷说话是真的。

经过这件事,秦国百姓人人遵守新法,谁也不敢违反。这样,经过十来年时间,秦国逐渐变得富强起来了。

秦孝公死后,太子驷继位,成了秦惠文王。由于商鞅变法,触动了朝中一些权贵大臣的利益,他们早已对商鞅恨之入骨,秦惠文王即位后,他们趁机攻击商鞅。在公子虔的策划下,硬给商鞅加了个谋反的罪名,下令逮捕他。

商鞅得到消息,急忙改扮成百姓模样,打算逃到别国去。当他逃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时,已是夜晚了。

商鞅找了个旅店,准备住下歇息,店老板向他要身份证明文件,他拿不出。店老板说:“按照商君制定的新法规定,没有证明不能住店。如果收留你住下,我就会同你一起被判罪受罚。”

商鞅听了,暗暗连声叫苦道:“想不到我制定的法律,如今竟害了自己。”

最后,商鞅被秦惠文王捉住,活活处死了。后人非常惋惜这位变法富国的良相。

稻草肚子棉花心——虚透了。

稻草人跌跤——腰杆子不硬。

稻草人救火——同归于尽(烬)。

稻草人救火——自顾不暇。

稻草人救火——自取灭亡。

多行不义必自毙

坏事干尽,必将自取灭亡。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

春秋初,郑武公的夫人姜氏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寤生,小的叫共叔段。但姜氏只宠爱小儿子共叔段,她总在郑武公面前夸赞共叔段,想让武公以后把君位传给共叔段,武公一直都不答应。

郑武公死后,寤生继承君位,就是郑庄公。他母亲怕他的弟弟吃亏,就要求庄公把制邑(在今河南汜水县)封给共叔段,郑庄公没有答应。姜氏又要求把京城(今河南荣阳)封给共叔段。因为这一要求也超出了当时的礼制规定,郑庄公还是不愿意。姜氏见庄公一再拒绝自己的要求,就非常生气,郑庄公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

共叔段到了京城后,倚仗着母亲的支持,就私自招兵买马,暗中训练军队,屯积粮草,想等待机会下手,夺取哥哥的皇位。

消息传到了国都,大臣祭仲等人很替郑庄公担忧,劝郑庄公趁早作打算,教训一下共叔段。郑庄公说:“坏事干得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们就等着瞧吧!”

后来,共叔段果然趁郑庄公要去洛阳朝见周天子的机会,由母亲作内应,发动叛乱。但郑庄公早有准备,朝见周天子也只是个幌子,他很快就带领人马杀回来,击败了共叔段,共叔段只好自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