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二卷)
6733500000012

第12章 dāo

刀割韭菜——一茬一茬的来。

刀尖上翻筋斗——玩命。

刀架脖颈上——危急关头。

刀口上舔血——难吃的食儿。

刀矛变枪炮——后来居上。

刀劈茅竹——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

比喻主要的问题一解决,其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刃:刀口。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杜预传》。

晋武帝时,有一个名叫杜预的人。他学问渊博,见识广远,能文能武。当文官时,经常提出安邦理财的好建议;当武将时,率军打仗屡建战功。晋武帝时任镇南大将军,总督荆州一带的军事。

公元280年,杜预向晋武帝司马炎建议,讨伐吴国。他调兵遣将,出兵不过十天,就占领了长江上游的许多城池;接着又用计活捉了吴军都督孙欲等高级文武官员两百多人。

当时有人认为吴国建国多年,有相当大的实力,不可能一下子将它彻底打垮。同时又正值酷暑,疾病、瘟疫容易流行,何况河水又因暴雨而泛滥,对大部队作战十分不利。因此建议就此收兵,等到明年冬天再集中兵力攻打,其结果可能比现在进攻要好得多。

但杜预主张却与众人恰恰相反,主张乘胜前进,扩大战果,不给吴军以喘息的机会。他说:

“现在我军连胜几仗,军威大振。以这种斗志旺盛的军队去进攻连吃败仗、士气低落的吴军,继续打下去,其形势就像用利刀破竹子一样,前面几节破了之后,后几节只要刀刃一进,无需用力竹子就顺势自然破开。”

后来,杜预领兵继续前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他经过的地方,都顺利占领,最后吴国灭亡了。

刀切白藕——思(丝)不断。(壮族)

刀刃上耍把戏——不是玩的。

刀剜黄连木——刻苦。

刀削铅笔——要的就是尖。

刀子哄小孩——不是玩意儿。

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

刀子再快——割不上刀把子。叨败的鹌鹑——不敢入场。

叨木鹳子打前失——全仗嘴支了。(叨木鹳子:啄木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