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6728100000016

第16章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2)

(8)楼宇自控设计。在甘肃省博物馆智能化中,首选是智能化系统与建筑之间的集成。如果建筑各工种设计不结合智能化工程的目标和要求,那么智能化工程的目标则无法实现。例如,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当有强大的自卫能力,因此应当在每层设有独立的安装门禁设施的混凝土墙配线问,否则无法保证系统的管线安全。由于智能化系统的高科技特性,为了提高各个子系统的可行性和建筑的整体管理效率,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应当具有集成管理。但是,管理系统一定要减少联动的环节,降低故障率。即集成的程度要深入,集成的范围要从实际的管理模式和编制出发。此外,在博物馆的管理规范中规定了安防监控中心只能与消防监控室合二为一。因此,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就必须另辟场地。

(9)后期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工程中有些子系统与建筑工程有较大的离散性,或者与土建周期不容易同步。这些子系统就应当单独实施,不宜纳入到建筑工程中。比如,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库系统是独特的博物馆专业业务系统。藏品的数据采集具有规模大、难度高、周期长的特点,而且它仅仅依赖计算机系统,与建筑没有协调接口。所以,藏品信息系统建设可不与建筑工程同期实施。

2.业务信息系统

我们认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当遵循“一二三四”原则。即:一个核心(藏品数据库系统)、两个方向(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三个阶段(基础信息管理,内部资源整合,电子商务协作)和四个重点(馆藏、研究、展览和办公)。在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中,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思想,认真贯彻落实这一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下面,结合甘肃省博物馆的实际,就四个原则作简要论述:

(1)一个核心(藏品数据库系统)。博物馆藏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藏品是根据博物馆的性质及其实现自己主要社会功能的需要而征集的,因此也就成为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信息化也应围绕藏品的储藏、研究、展览等核心内容展开。这就需要建立强大的藏品数据库。数据库包括南藏品档案、古建筑档案、古遗址档案、古文献等基础型资料组成的基础数据库和辅助各门类文物研究的专业数据库两大类。博物馆数据库基本上都是存储不定长的、富含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类信息的多媒体数据库。每个博物馆都有不同规模的藏品要进行保存、研究、展览等处理,每一件藏品都蕴含丰富的信息,没有一个功能强大的藏品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开展以上工作就会非常困难。建立功能强大的藏品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我们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它也是其他业务信息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

(2)两个方向(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并存的局面。因此,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实体博物馆的建设,另一方面是虚拟博物馆的建设。

实体博物馆是指有固定建筑、人员、一定数量的藏品,并开展保管、研究和对外展示工作的博物馆,这类博物馆就是公众熟识的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根本意义上是以时间过程(历史过程)为主、以空间方位(地域差异)为辅的信息的集散地。对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工作,主要是利用计算机、通信等技术,收集、整理、保存、加工、展示、研究各类文物信息。既然博物馆是围绕着藏品而存在的,那么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就在于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还应包括博物馆建筑本身的各个方面,如安全监控系统、楼宇自控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这些硬件的建设,配合藏品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的博物馆专业软件的建设,共同构成了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由于实体博物馆毕竟受限于地域桎梏,所以,一个博物馆的受益人群在社会总体中总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催生了虚拟博物馆。

虚拟博物馆建设则完全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是实体博物馆在网络上的代言人,即“离岸博物馆”,也就是建立并依托于网络环境的网上博物馆,是与任何一家实体博物馆毫无关系的博物馆。它可以没有固定的专有建筑、人员和实体藏品,但具备了博物馆的其他一些特征,如有一定数量的藏品(不一定是实际的实体藏品)、有展出等。现在的虚拟博物馆一般是通过个人或社团的努力而建设起来,由于一般不具备各方面的文物专业人员和丰富的藏品,所以多局限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的文物展示。当前我国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处在“点”的状态,在实体博物馆信息化工作形成“面”的情况后,即整合共享文物信息资源后,虚拟博物馆将出现飞速的发展,它可借助各个实体博物馆提供的文物信息建立起层出不穷的虚拟博物馆,于社会共享。如建立专题的中国古代兵器博物馆、钱币博物馆、民俗博物馆、战争博物馆等等。虚拟博物馆还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打破实体文物不可触摸的限制,推出大量的交互式展览。虚拟博物馆是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之一,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服务于社会,但并不能代替实体博物馆的存在。实体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将打破博物馆之间的壁垒,实现文物资源的全人类共享。甘肃省博物馆业务信息系统工程作为大楼改造的灵魂工程,以藏品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的内部信息门户系统和网站系统,为虚拟博物馆的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总之,实体博物馆和虚拟博物馆是今后博物馆发展的两大方向。

(3)三个阶段(基础信息管理,内部资源整合,电子商务协作)。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挑战,全面优化各种资源,在决策层、管理层和运行层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建立有利于博物馆竞争优势的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博物馆良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然而,由于各博物馆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业务规模的不同,每个博物馆在信息化方面的期望和需求也不尽相同。各博物馆在信息化建设中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认清自身的发展阶段和业务规模,制定不同的信息化建设战略。一般的,博物馆信息化都会经过三个典型的发展阶段,即:基础信息管理、内部资源整合、电子商务协作。

在基础信息管理阶段,博物馆希望优先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管理问题,如:财务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改善博物馆的信息化管理基础;在内部资源整合阶段,博物馆通过集成各种内部的业务系统,进一步整合内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博物馆效益;在电子商务协作阶段,博物馆将积极参与整个产业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对外影响,提高馆际之间的藏品、研究、展览等各方面的信息沟通能力,也为博物馆创造一个新的管理模式。以甘肃省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为例,甘肃省博物馆在全面信息化建设之前,没有覆盖全馆的局域网,也没有接入因特网的网络环境,个别部室有一些计算机,但只作为文字录入与打印等简单用途,没有发挥出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优势,馆内的办公环境还处在手工处理阶段,极大地影响了甘肃省博物馆的运行效率。根据以上现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决定进行全面信息化建设,本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信息化建设以内部资源整合阶段为起点,以信息门户为体现界面,使各层次人员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开展工作,南信息门户系统整合馆内其它业务系统。馆内用户只登录信息门户一次,就可以处理自己所属的各项业务工作。总之,甘肃省博物馆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开展了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了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即覆盖了基础信息管理阶段的需求,也为将来开展虚拟博物馆奠定了基础。

(4)四个重点(馆藏、研究、展览和办公)

①馆藏

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主题之一是文物的馆藏处理。博物馆的工作都是围绕藏品展开的,因此藏品管理系统就是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所在。因此,要建设好藏品管理系统,必须考虑和解决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博物馆之间的藏品著录的统一规范和标准问题。一般来说,生物有生物分类法,图书馆有图书分类法,还有大量的面对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直至行业标准,但博物馆藏品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著录标准。这是因为博物馆面对的收藏对象千差万别,它面对的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既往所产生的各类物质、非物质的总和,而现存的标准都是面对一个有限元素所构成的集合所制订的,从来没有一个面对这些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总和所制订的标准。而没有标准的数据库是很难进行资源共享的。虽然博物馆没有统一的藏品著录标准,但各馆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制订了各自适用的标准。然而馆际之间信息的共享必须要依赖于一定的标准,因此博物馆信息化的工作必须要解决一定量的藏品数据库著录标准问题,同时允许存在馆际间的差异。在信息共享时,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优势,采取数据挖掘的技术达到最大范围内的藏品资源共享。二是藏品数据的海量化问题。藏品数据的海量要求有大量的数据录入工作,并且对数据存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甘肃省博物馆在进行藏品数据库的建设时充分考虑了以上两方面的因素,制定了藏品著录标准,建立了藏品多媒体数据库,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了访问接口。对部分藏品进行了三维模型制作,可以多角度观察藏品。楼宇智能系统的建设,对藏品的安全保存、展览、研究等工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保障。

②研究

研究人员对藏品的研究结果,会以各种方式被记录下来,在研究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研究人员可以用计算机编辑稿件,以电子邮件形式随图像、照片等作为附件发送给投稿单位,使得信息反馈及时,既避免了重复性的劳动,也使编辑出版周期相应缩短。博物馆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与同行及学术机构进行信息交流、协作研究。将博物馆的有关信息放在博物馆网站上,并及时更新内容,可通过网络反馈信息,以促进博物馆工作不断改进,对藏品拍摄高清晰照片,利用这些照片为研究人员研究藏品提供更大的方便。

③展览

以往的博物馆展览模式由于受到开放时间的规定和展览场地的限制,它运作的舞台已经显得越来越狭小,它发展的空间也显得越来越局限。比如,目前博物馆的陈列多是以展品配说明牌、图片的形式面向观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只欣赏美妙的展品,而更多的是想探求藏品背后所蕴藏的文化积淀,甚至渴望将某一部分特别喜爱的文化层面移出博物馆,溶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为了适应世界文化潮流,应用计算机技术是满足社会文化需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博物馆的数字化代表着世界博物馆社会化发展的方向。

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计算机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给人类生活创造出既令人诧异又令人欣喜的变化。“数字生活”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无论数字化这个概念被运用于什么领域,比如影像、声像资料,甚至社会管理,它最终的成效是使应用对象更清晰、更高品质、更易于把握和传播。以博物馆系统的资料储存为例,数码相片再不会出现霉变、脱色、划痕、老化等普通胶片通常出现的问题,而且一次投资以后,可以无限次的使用,而储存的数码相片档案,又可以按照几种类型检索查阅,同时也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劳动强度。

显然,数字化博物馆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国外众多的博物馆已普遍应用了方兴未艾的数码影像技术,而数字化博物馆建立的最基础工作就是数码影像技术的运用,即:从展示静态的展品图像,到全方位介绍三维立体动态的展馆环境;从进入现实的博物馆空间,到进入遗址、遗迹的虚拟历史空间,都可以通过数码影像技术一一实现,它让人们从沉寂的展品中,感受到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在眼前流过。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博物馆的展品在观众的面前才能“活”起来,我们的遗址、遗迹也不再是静止的,而是通过虚拟现场,活灵活现地成为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生活场景。

甘肃省博物馆在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方面,是以导览、模拟和讲解为表现形式,用安放在展览大楼各处的触摸屏为观众提供导览和查寻藏品信息;用虚拟现实技术在网站系统中体现博物馆场景和某些藏品的三维图像;用语音讲解机为观众介绍藏品信息等,尽可能地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观众服务。

④办公

博物馆应建设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依托,以业务流转为核心,以综合信息服务为基础,以电子邮件、信息查询、工作流及日常事务等为内容的综合办公平台,提高博物馆内部的办公效率、决策能力和应急指挥能力。

在博物馆内部应达到“无纸化”和“移动办公”工作模式,并具有移动办公、协同工作、动态交换和远程操作等功能,提供连接国际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和信息浏览等功能。博物馆工作人员在任何地点都能够通过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或者袖珍电脑与单位的网络互相联络,取得包括工作安排在内的各种信息。

在软件功能方面,首先是无纸化办公与流转。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办公自动化技术,为博物馆领导层提供业务处理、规划、预测等现代管理手段;为博物馆各行政管理部门办公人员提供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优化业务流程,规范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整个系统具有领导决策支持、个人事务处理以及各办公部门的办公事务处理功能,并建立博物馆专用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使博物馆内部公文能够更快速地上传下达,实现无纸化办公。

甘肃省博物馆信息化系统通过智能建筑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两个方面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博物馆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努力。当然,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和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如果急于求成,往往会事与愿违,不能很好地实现信息化。我们要把握住机遇,一步一步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博物馆信息化,促进我省文博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博物馆信息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