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88

第88章 在口号的国度里佚名

我近年在祖国各地发现了不少值得一提的口号。比如关于计划生育的,在西北我看到了“计划生育,丈夫有责”,这说明那里的主要障碍在男方。在河南,更有邪门的,叫做“该扎不扎,房屋倒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这说明那里的计生工作很艰难,经常要采取严厉手段,但用“扒房牵牛”来强迫人家流产,却是违法。

说到法制,也有一些有意思的口号。在河北,我看到一条标语:“武装抗税是非法行为”,真令人哭笑不得,它的意思是说,和平抗税是合法的了?高速公路旁边闪过一条标语:“不得袭击警车”,我不禁一阵紧张,因为我坐的是“民车”。于是想到许多口号本是人们普遍应该做到的,比如十字路口写着:“红灯时请您停车”。但我想假如一个人连红灯都不在意的话,他对这个红灯的“画外音”恐怕也不屑一顾。公共厕所里写着:“请您便溺入池”。我不懂一个人既然已经花钱进了公共厕所,为什么还要在里面随便地便溺。倒是一所大学的厕所里一条外国留学生的标语让我觉得格外触目惊心:“中国同学,请你便后冲水!”

车子驶过一座县城,这个县的支柱产业是散装水泥,马路上空赫然高悬着巨幅标语:“大力发展散装水泥,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身居北京城,在党中央旁边,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项“基本国策”。暗想这个县的干部可真大胆,要在封建时代,这叫做“矫诏”,是杀头之罪呀。

除了这些奇怪的口号,那些我们司空见惯的标语,倘若细想起来,也往往问题甚多。比如建筑工地上常见这样的标语:“大干XX天,工程提前完”。首先这个“完”让人产生疑惑。是“完成”呢,还是“完蛋”呢?更重要的是,工程为什么要“提前完”呢?一个工程需要多少天完成,应该是有严格根据的。需要一百天完成的,你五十天完成了,质量能让人放心吗?君不见,几乎所有的“献礼工程”,都在节日过去以后,开膛破肚,重新“梳拢”,还美其名曰“多快好省,坏了再整”所以“提前完”的结果多数是提前完蛋……

胡适曾经气愤地喊出:“打倒口号”,但他这话本身就是一个口号。

其实,口号是我们永远打不倒的,相反的,永远是口号打倒我们,我们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打倒过,被“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打倒过,被“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打倒过。今天正在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和“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所打倒。因此,我趁早趋炎附势,高喊一声“口号万岁”,也算混入了辉煌的口号发明史。

【作品赏析】

中国有一种现象是让外国人特别是欧美、西方国家的人自叹不如的,即标语口号的普遍性和生命力。从辛亥革命成功后的提倡女人不缠足到今天的实行计划生育,几乎所有在历史上留有印痕的事件,都有标语口号的形影相随。以至到了今天这个电子信号可以上天入地的e时代,标语口号依然遍及城乡。可见,国人对标语口号文化是偏爱有加、情有独钟的。“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倾家荡产”是掷地有声的口号;“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是带有震慑性作用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精辟的经典性口号;“大大方方补肾,踏踏实实做人”、“一人结扎,全家光荣”则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口号……怪不得胡适说:“我们中国已成了标语口号的世界。”(《打倒名教》)

有人以为“口号”可以起统揽全局的作用。譬如,目前我国的反腐败形势非常严峻,有人认为这需要一个反腐口号来威慑腐败分子,并以此来指导反腐败工作。笔者认为,口号再响亮、再新潮,充其量也只是造造声势。而声势并不等于威势。人们常说,要造成严打的威势,其意就是使腐败分子受到威胁,不敢放肆。那么,反腐威势靠什么?显然,靠的是社会形成了“不敢贪、不能贪、不会贪”的机制。新加坡、香港等地反腐成功。靠的不是一两句口号,而是健全的反腐机制。

另外,每年大学生毕业时,社会各界都会大放口号提倡毕业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但更多的毕业生还是想方设法往条件优越的大城市里挤,口号式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并没有让择业“一边倒”的状况有太大的改变。是大学生的觉悟低吗?其实不是。因为选择在发达地区工作,意味着有更多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追求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是人之常情。而缺少配套的激励机制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在我们这样的口号国度里,“口号”是不能没有的,但我们应提倡的是:“少提口号,多办实事”,这是工作实践的必然要求,也是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扎扎实实搞好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