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83

第83章 新世纪的旧希望何满子

推断21世纪的世界将变成什么模样,是未来学家的事;而且未来学家也未必说得准。因此,我宁愿来回顾刚逝去的20世纪,看能从历史中得到点什么启示或教训。

回顾刚逝去的世纪,首先想到的就是1919年。不是因为那年是我的出生之年,而是因为那一年发生了划时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我深感,人们对“五四”的历史估价远远不够。抗日战争前夕,我从一位极有卓见的前辈那里获知一种观点——这位前辈不很知名,是一家影响不大的地方报纸的总编,名叫凌强,这也许是他的笔名。但以后我和马叙伦、沈均儒等浙江籍的老先生谈起,这两位都知道凌强其人,说他是个“畸人”,这是后语。

当时我才十六七岁,因投稿而认识了这位“畸人”。那些年正是抗日救亡运动火炽的年代,有点追求的年轻人都认为面临着一个大时代。一天,凌强先生就“大时代”的问题发表了他的见解,那番话在我的脑里烙下深刻的痕迹,至今难忘。下面记下的当然不是他的原话,但我相信那意思不会搞错。

他说,人人都以为自己所遭遇的时代是“大时代”,承平年月的人可以这样认为,动乱年代也可认为是大时代。其实某些所谓“大时代”,只是称得上历史的真正“大时代”的一个环节,乃至一个插曲。他断定,中国当前的“大时代”是从五四运动启幕。“五四”引入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等世界先进潮流,提出了民主、科学、人的独立尊严、个性解放等重大命题而开启了“大时代”;要等这些目标实现了,这个“大时代”才算落幕,才进入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说,面对着的抗日救亡运动,只是实现“五四”为起点的“大时代”的一个阶段。即使打仗了,打胜了,只要“五四”提出的任务没有实现,这个“大时代”就尚未完结。

他讲这番时举有例证,言辞也很机智风趣,比我上面粗略的转述要生动、有说服力的多。对他的历史宏观视野的“大时代论”,听的时候虽也很感动,但我并无实感。直到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及此后许多迅捷的事变,特别是荒唐的“文化大革命”,才愈来愈体会到这番“大时代论”的深长意义。社会有形结构的变革,统治秩序的更易,叫做改朝换代也好,翻天覆地也好,诚然是震撼性的工程,要付出巨大的血的代价;但社会文明格局,国民精神素质的改革,也即马克思所说的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工程,却要比制度更艰难得多。更因为传统势力的顽固,诚如鲁迅所说:“旧社会的根柢原是非常坚固的,新运动非有更大的力不能动摇它什么。并且旧社会还有它使新势力妥协的好办法,但它自己是决不妥协的。”(《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如果社会文明格局、群体精神素质的改革工程未尝完成,没有真正做到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则外观虽然“维新”了,实底子仍是老谱。皇帝改称了大总统,“朕即国家”的章法依旧,旧势力旧秩序旧风习还会使改革者妥协、蜕变,旧病灶发生新溃疡。另一面,“五四”所呼召的公民觉醒尚未完成,对社会机器的运行便没有制衡能力,只有被支配被愚弄的份儿。乃至有50年代起的造神运动逐步升级,终至60年代的十年专制恐怖大暴乱,惨痛地证实了“五四”发端的“大时代”的改革尚未完成。

产业革新、高精尖科技的引进、应用和创造发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全球化经济竞争所必需,但并不能直接从总体国民精神的层面提升文明程度。以近事为例,邪教蛊惑人,世界各国均有之;但从未有过当前中国那样的如此大面积的愚众迷信荒唐透顶的“法轮大法”,可证文明的低落达到何等可悲的地步!又比如,与“五四”新文化之一翼的弘扬人文精神的新文学对垒的武侠小说,三四十年代早被打入地摊的陈腐玩意儿,说是精神鸦片也不为过,近年来竟被部分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所膜拜,大力宣扬和提倡,真叫乌烟瘴气,这不是十足的“精神复辟”又是什么!至于滔滔天下皆是的“惟上”意识,官本位风习,推行法治的步步荆棘,诸如此类归根究底,其根本原因之一都是国民尚未蜕除奴性,亦即“五四”创导的任务尚未实现之故。历史和现状都昭示,新的世纪里所期待、所应付出坚韧的努力的,还是——实现“五四”所开启的大时代的启蒙任务。

【作品赏析】

本文作者站在世纪的潮头回望过去,总结当今的社会发展,是谓众人皆醉我独醒!文中并没有多少激昂的文字,都是娓娓道来,沁人心脾的。

“五四”运动引入了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等世界先进潮流,提出了民主、科学、人的独立尊严、个性解放等重大命题而开启了“大时代”。

站在世纪的潮头,想起“五四”,犹如仍可听到无数令人鼓舞的呼喊,因为“五四”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还是与“五四”开启的大时代紧密相连的。

新的世纪,按常理来说应该是有新的希望的,但作者把旧的希望提出来,确是给人们当头一棒,让人不禁为时代的呼唤而清醒过来。

作者回顾了“五四”以来发生的大事,并结合近年发生的大事,作了一番评述,最终得出新的世纪里我们所期待、所应付出坚韧的努力的,还是——实现“五四”所开启的大时代的启蒙任务。

的确,我们站在振兴中华的历史肩头上,如果没有更好的发展底子,找对自己前进的方向,那又谈何高速壮大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