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26

第26章 善良的动物残忍的人星竹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一种十分奇怪的现象,在电锯的轰鸣声中,所有的动物都逃离了,唯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工人们深感奇怪,不明白这些树虎为什么不走。

他们找来动物学家桑普。桑普的话让工人们吃惊,他说一定有一只树虎被树胶粘在了树上,所以其他的树虎才不走。

大家仔细搜寻,果然发现树干上有一只树虎。一千只树虎,难免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不能动弹。让人感动的是,一动不动的树虎仍然能在世上活很多年。因为周围的树虎都会来轮番喂它。伐木工人被深深感动,他们将整棵树移到森林深处。于是,所有的树虎也都跟着迁移了。

但多少年后,树虎还是在世上灭绝了。因为它的毛皮非常昂贵,于是,有人先将一只树虎用胶粘在树上,其他树虎便相继跟来,寻食喂养这只不能动的树虎。善良使它们纷纷落入猎人的圈套,被贪婪者一网打尽。

一只北极鼠,被猎人的夹子夹住了后腿,夹子又被缠在了树上,似乎除了等死。北极鼠别无选择。但它没死,直到一年后,它的后腿脱落,一瘸一拐地逃生了。而这一年中,总会有几只母鼠来喂养它。于是,人们又利用北极鼠的善良,将北极鼠捕获。慢慢地,北极鼠同样也被灭绝了。

南非沙漠里还有一种动物叫沙龙兔,沙龙兔之所以能在沙漠里存活不被干死,完全是因为一种团结的精神。沙漠每两年才会下一次像样的雨,这对于任何生命都极为珍贵。每次下雨,成年的沙龙兔都会跑上几十里,不吃不喝,不找到水源绝不回来,每次它们都能把好消息带给大家。它返回来时,连洞也不进,因为沙漠中的雨水有时会在一天内蒸发掉,这又是沙龙兔一两年中唯一的一次正经补水,于是,为争取时间,平日很少见到的沙龙兔,会在这只首领的带领下,跑上几十里去喝水。

而那只成年沙龙兔,一般都会在到达目的地后,因劳累而死去。又是人类,利用沙龙兔的这一特点,故意设置假水源,当大批沙龙兔到达地点后,却发现那里根本没有水而渴死在沙地上。于是捕猎者便不费吹灰之力地把它们装入口袋。

动物的善良与奉献精神,让人类感动。而人类的残忍,却让人类自己胆寒。据世界动物组织的调查表明,许多动物如此善良、如此献身的精神,正是它们繁衍的需要。这种善良与献身,是它们代代相传、永远生存下去的基础。世上没有任何天敌能够战胜善良。只有人类做着灭绝善良的事。

世上的许多动物,都是在善良的奉献中被人利用,被人类灭杀的。所以人类要讨论的问题,并不是杀生与不杀生的问题,而是灭绝还是保护善良的问题。

【作品赏析】

大自然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心地善良的大自然用生物链把各种各样的生物联系起来,并赐给它们善良,想让它们共同生存,彼此照应,从而生生不息。然两,大自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她赐予人类善良的同时,又赐予智慧,还误把人类也串在了这链条中。心高气傲的人类,自命不凡,自诩是“万物灵长”,不屑与众多生物为伍,于是大肆破坏生物链,造成大量动植物的灭绝。于是,大自然愤怒了,下达了判决书,决心惩罚人类。面对大自然的判决,人类怎么办?作者在文中指出,人类现在要面对的问题,并不是杀生与不杀生的问题,而是灭绝还是保护那与天俱来的善良的问题。

人类一边打着保护动物的旗号,一边在市场上买卖动物,一边在酒桌边肆意享受天然美味,说:“我们要保护动植物,现在面临物种灭绝了”,一边还厚颜无耻地说:“为了我们的成功,干杯!”这就是人类的行径。

在文章中,作者用了“树虎”、“北极鼠”、“沙龙兔”这三种动物为例,体现了动物的善良和奉献精神,让人类感动。但是,聪明的人类却利用了动物这一弱点,将动物捕杀来满足自己的贪欲,满足自己的食欲。作者对人类的行为感到痛心,因为人类捕杀的不仅是区区几条动物的性命,而且是自然界中的无价之宝——善良的天性。

此文抓住读者心灵深处最向往的“善良”来组材,所以能处处牵动读者的心,加上字里行间的忧国忧民、悲时伤世的博大情怀,故能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