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获取成功的资本全集
6719900000061

第61章 信用对于做人十分重要

古能成大事者,多以布信义于天下。

只有合作才会有大事业与大成就,而合作的前提就是讲信用、守信誉。

信誉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金钱、权力只能得到别人的屈从和众人的隔离,但屈从和隔离只会产生平庸和冷漠,而绝不是伟大和关怀。只有信誉才产生热情与忠诚,热情可以燃烧沙漠,忠诚则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

失去信誉的人是最为不幸的,因为信誉的失去,意味着品性的弱小和风格的不佳。一个人有了信誉,在社会上就有了一席之地,一旦失去信誉,就会像倒下的树一样,失去了立足的土壤。

信用对于做人十分重要,古圣先贤认为信用是为人之本,孔子就说:“无信不立”,它的范畴相当广泛,其中包括个体和整体。个人没有信用,就没有人相信,不被人相信的人,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干不出什么大事;政府没有信用,人民就不相信,不被人民相信的政府,政令就不能施行,国家就治理不好,终将会垮台。孔子将“无信”形象地比喻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说做人而不讲信用,那是不行的,这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又怎么能走动呢?

当然,讲信用要讲原则,不能违背公利,即不能违背国家、人民和民族的利益。孟子就强调一个“义”字,他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意思是说,道德高尚的人,所说的不一定都守信用,办事不一定都落实,只是本着“义”去行事。孟子这么说,并不是与孔子唱反调,否认信用的重要意义,而是要求讲信用要在“义”的基础上,这是符合孔子对事物的是非评判原则的,即将之纳入道德的规范,以道德行为评判事物是非的准则。信也如此,不符合道德也是不足取的。如果社会上的人很讲信用,他们守信而做的事都是非义的,也就不值得颂扬,而且必须予以否定和反对。

古能成大事大业者,大多以布信义于天下。信与义相结合,就大得人心,故得人信任、支持和拥护,齐桓公、晋文公就是因此能称霸于天下。齐桓公得到诸侯的归附,是因能遵守所签订的盟约,且能扶弱救弱;晋文公以“尊王”相号召,并能以信服人。诸葛亮一生以信义为其做人行事的准则;他治军也如此,因而得军心,故能以五万兵力抗击魏国三十万大军,使魏主帅司马懿畏蜀如虎。

信用如此重要,因此得到人们的重视,有“一诺千金”之誉。这典故来自季布,因其重言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时人称他“一诺”值“千金”,形容其“一诺”之可贵。商鞅能变法成功,明太祖能取得国治,都因一言既出一定照办,而得到人民的信任。唐初出现贞观之治,是因其君臣以信为治国之纲,唐太宗主张待人以信,反对行诈,他说:“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浊源而望水清,理不可得。”魏征认为要管好国家在于“上下相信”,因“上不信则无以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关于“无信不立”的故事。子贡问孔子:“治理国家需要哪些条件?”孔子回答说:“老百姓有足够的粮食(足食),有强大的军队保卫国家(足兵),老百姓对国家有信任感(民信)。”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必须缺少一个条件,三者中少哪一个好?”孔子答:“去兵。”子贡又问:“在剩下两个条件中,如果必须再去掉一个,去哪一个好?”孔子答:“去食,自古以来死亡是正常的,然而民无信不立。”所以在孔子看来,治理国政,“民信”比“足食”“足兵”更重要,因为一旦老百姓不信任国家,国家就不可能屹立。而这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个道理,你可以相对弱小一些,也可以不十分富裕,但你万万不可缺少了信誉。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他是孤立于各种人群之外的,他就不可能有所作为。因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就得不到别人的支持和拥护,单凭个人的才能是无法闯荡天下的,是成就不了大事的。

在历史上,项羽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论抱负,项羽在秦始皇出游时,路上所有行人全部驻足观看而不敢仰视,而项羽却敢说出“我可以取代他(当皇帝)”;论能力,“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他在垓下突围时,仅率28骑在层层包围中,杀汉将、夺汉旗,仅以死两个士兵的代价冲出了包围圈;论谋略,项羽在战秦兵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秦军闻风丧胆。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一个英雄落得个“自刎”的下场,演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霸王别姬”呢?究其原由是信誉使然。

项羽每攻克一座城,并没有和刘邦一样“约法三章”,从而失去了百姓的信任;在鸿门宴上,项羽本打算杀刘邦,但被项伯劝了几句便打消了杀刘邦的念头,谋士范增几次举杯示意除刘,但项羽重感情,爱面子而视而不见,在刘邦托辞离去,项羽还没派人去追,反而接受了刘邦托谋士张良所赠送的玉佩,气得范增当场摔碎玉佩,气骂道:“竖子,不足与谋。”又失去了谋士范增的信任;项羽在对待手下将领方面,也和刘邦不一样,项羽动不动就打骂手下将士,手下将士敢怒不敢言,难以对项羽加以信任。这样,在项羽军队强大时,百姓虽然怨气不敢出,但心已倒向刘邦一边,手下将领也能按命令去行事,但肯定没有刘邦的军士那么卖命。而一旦项羽的军队减弱时,百姓便开始公然支持刘邦,手下将领也无心再战了。范增就更不用说了,自骂了项羽“竖子”以后,便不在相信项羽能有什么作为了。所以,项羽的悲剧是失去信任的很自然的结局。

我们现在的这个时代对个人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作为个体,单个人的精力和时间却是有限的,没有人能够样样精通,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这样,要完成一件综合性强的事情,就必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而且,随着信息时代的来到,信息量十分巨大,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信息资源在每个人身上所分配的种类和数量也是不同的。作为个体,一个人只有充分发挥自己所掌握的消息资源和尽可能利用别人掌握的信息资源,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目标。由此可以看出,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交流时实现合作是必不可少的,而信誉则是人际交流的法宝和人际合作的前提。

显而易见,当你被问及“和人打交道时,你是愿意和一个有信誉还是没信誉的人交往?”时,你肯定回答是愿意和一个有信誉的人交往。如果再继续问你:“你和社会中大多数人打交道时,会信任对方吗?”答案那可能就不一致了。这两个问题:“一是表现信誉在人与人交往中能起到无声‘广告’的作用,我是值得你信任的,和一个讲信誉的人打交道,彼此放心,双方有利;其二是现在信誉显得很稀有的社会中,信誉的作用尤其重要,物以稀为贵!”

只有合作才有大事业与大成就,合作的前提就是讲信用,有信誉。如果双方中有一人不讲信用,不信守承诺或者两个人都不讲信用,则这种合作是不可能成功的。合同、协议的出现就是针对此类情况而来的,因为它们可能制约合作双方,在有一方不履行合同内容时,可以根据合同强制其履行或用法律制裁他。反过来,信誉又作用于合作。合作双方都讲信用,都有信誉,那这种合作则是顺利的,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

成功箴言

所以可以这么说:“没有信誉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