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老狐狸经的智慧
6714600000192

第192章 识人情,穆生脱身保一命

见微可以知著,从小动作可以看出人情的变化。

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小弟,好读书,多才艺,年轻时曾与穆生、白生、申公为友,一起拜师学习诗经。

当刘邦起兵抗秦时,刘交就开始跟随这个三哥,一路破关中、入巴蜀、定三秦、诛项羽,以至于最后刘邦即位,刘交经常陪侍在刘邦左右,一直是他的心腹助手。

汉朝建立后,楚王韩信图谋不轨,被废去王号,贬为淮阴侯。高祖鉴于南方民风轻剿,就封幼弟刘交为楚王,强化淮泅的控制,以为汉室宗藩。

已经南面称王的刘交不忘故旧之谊,把穆生、白生和申公三位老同学都找了来,授予他们中大夫的官位。二十多年后刘交过世,他的儿子刘郢客继承王位;四年之后刘郢客过世,楚王之位传给了刘郢客之子——刘戊。这个时候穆生等三人都依然健在,称得上是三朝元老了。

当初楚元王刘交聘请三位老友时对他们极尽礼遇。他知道三人中穆生不善饮酒,因此每逢朝会或宴饮,就特地准备一壶甜酒,专门给穆生饮用。这个习惯在刘郢客接掌父亲王位后仍然奉行不辍。可是等到刘戊继位为楚王,他初期还偶尔记得为穆生准备甜酒,久而久之,就根本忘了这回事。

穆生见楚王不再为他准备甜酒了,自言自语感慨说:

“是退隐的时候了!甜酒不设,王之意怠,若犹眷恋不去,总有一日我会被铁链缠着脖子,牵到市场上处死!”

从此便称病不朝,闭门谢客。

白生和申公认为老同学因甜酒的事耿耿于怀,一起批评穆生说:

“你怎么不念先王之德呢?今王失一区区小礼,你就称病在家,这又是何必呢?”

穆生说:“一旦发现事物变化的初期微兆,并能推算出其中蕴藏的吉凶祸福,就该立刻见机而作,决定行止。想当初先王带念故旧同门之情,礼遇我等三人,这是道义还存在的缘故;今王怠慢失节,不加礼敬,足见道义已荡然无存了。与忘道之人长久相处,怎么可能不遭祸患呢?我岂是因为你们所谓的区区小礼而称病不朝?”不久就以生病为由,辞官而去。

楚王刘戊日益淫暴,屡犯不讳,后来更与吴国通谋,准备起兵反抗朝廷。白生和申公多次劝谏楚王,无奈忠言逆耳,最后二人反而遭到楚王诛杀。

刘戊不再为穆为准备甜酒其实也是人情之常,因为他的祖父刘交和穆生们的交情是那个世代的事,这种交情,刘交的儿子刘郢客或许还能了解,但到了孙子辈,就算知道祖父他们那一段,也没有什么感觉了,所以就慢慢忘了为穆生准备甜酒。

刘戊不对吗?不,刘的反应是正常的,换成别人,很多也会这样。

这种人之常情并没有特别的居心,但它代表了一个意义———“甜酒不设,王之意怠”,刘戊不再敬重穆生他们了!或是说,穆生他们在刘心中已不具分量了!如果刘戊仍然敬重穆生他们,或穆生他们仍有不可忽视的价值,那么刘戊就不会忘记准备甜酒了!

穆生算是个通晓人情的人,他知道,既然不再敬重,就随时有可能遭祸殃,因此不如尽快走为上策。

穆生的说法是不是可说明,人任何微小的动作,都隐含着某种人际上的意义呢?

或许可这么说,独立的动作或许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有连贯性的动作的变化,确实是一个心意的反射,把它们合并起来看,就不难解读其中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