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驱逐舰与登陆舰传奇
6710600000063

第63章 俄罗斯“蟾蜍”级两栖坦克登陆舰

该级I型舰在波兰格但斯克的北方船厂建成,建造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1974~1978年(共建12艘),第二阶段是1980~1988年。

Ⅱ型舰于1987年动工建造,首舰于1990年5月服役。该级的第三艘和最后1艘舰于1992年1月完工。型号名称上的BDK的意思是大型登陆舰。该级舰为滚装型设计,坦克甲板伸至整个舰长。所有舰从外观上看差别甚微。该级舰所载士兵与车辆的比例比“鳄鱼”级高。该级舰中至少有5艘舰在首楼尾端后设有火箭发射架。

Ⅱ型舰首部用76毫米火炮取代了双联装57毫米火炮,舰尾的另一座双联装57毫米火炮由ADG炮取代。雷达和电子战装备也不同。后桅杆由一延伸到上层建筑的固体结构取代。1979年销售给南也门1艘,1991年末返回俄罗斯改装,1993年改装完后返回也门首都亚丁。1996年售给乌克兰1艘。

此外,俄罗斯还有7个级别共14艘气垫船、6艘机械化部队登陆艇和1艘表面效应艇。

研制背景与计划

“蟾蜍”级是苏联在1965年开始建造的首批大型登陆舰“鳄鱼”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坦克登陆舰。有二个型号,I型舰共建25艘,在波兰的格但斯克船厂建成。建造分两段时间进行,一段是1974-1978年,另一段是1980-1988年。II型舰共建3艘,首舰于1987年动工,于1990年5月服役,第3艘已于1992年建成。

两型舰主要是武备略有不同,1979年曾出售给南也门1艘。该级舰与“伊万·罗戈夫”级船坞登陆舰一起,被认为是苏联两栖战舰艇迈入先进行列的标志。经过90年代的兵力削减,目前在俄罗斯海军中尚有18艘蟾蜍级在役。

总体性能与装备

总长:112.5米,舰宽:15米,吃水:3.7米,标准排水量:3450节,满载排水量:4080节。

航速:17.5节,续航力:3500海里/16节,6000公里/12节,舰员:950。

主动力系统:2台16ZVB40/48柴油机,14140千瓦,双轴。

导弹:1座四联装SA-N-5“杯盘”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

舰炮:2座双联装57毫米炮;1座76毫米炮;2座30毫米炮;2座BM-21型122毫米炮;2座20管火箭发射装置水雷:92枚触发水雷。

雷达:1部“撑曲面”或“交叉园项”对空/海搜索雷达;1部“顿河2”或“纳耶达”导航雷达;1部“皮手笼”或“歪椴树”炮瞄雷达;2部“高杆A”或“盐罐A”敌我识别雷达火控系统:2部“压力箱”光学指挥仪。

坦克:10辆主战坦克,另加上190名土兵。

装甲战车:24辆装甲战车,另加上170名士兵或水雷。

技术特点分析及述评

该级舰是“鳄鱼”级坦克登陆舰的改进型,比“鳄鱼”级吨位要小一些,但在装载能力和武器等方面配置比较合理,其主要技术特点有以下两点。

装载能力较强

该级舰系平甲板船型,从舰首1/3——1/4舰长处,上甲板向上斜升,往后平直。上层建筑布置在舰中后方,它前面的上甲板为装载甲板,上面开有一个装货舱口。上甲板前端呈方形,估计是为了便于布置首门跳板。尾部有尾跳板,由此推断,坦克大舱是全舰纵通,所以这级舰具有滚装能力。目前,该级舰有二种装载方式,根据需要任选一种装载,比较灵活机动。

武器配置较全

该级舰有2型,其中II型舰武器配置较强,均有导弹、火箭、舰炮和水雷,其中SA-N-5“杯盘”发射装置备导弹32枚,射程6千米,飞行速度1.5千米,飞行高度2.5千米,战斗部重1.5公斤。II型舰用76毫米炮和防空炮取代了I型舰两座双联装57毫米炮,并增设了两座30毫米炮,从而增强了武器火力。

该级舰吃水比“鳄鱼”级要小,易于直接抢滩登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均衡装载的要求,提高了独立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