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驱逐舰与登陆舰传奇
6710600000040

第40章 现代登陆战舰艇

登陆战舰艇的主要任务就是运送登陆突击部队,及其装备和补给物资抢滩登陆,因此这类舰艇都具备下列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吃水较浅,舰艏略上浮。这是为了能驶入近海岸的浅滩区并方便人员及装备物资的卸载上岸。中型以上的登陆舰船一般建有压载水舱,在靠岸前后要通过排水、注水或海水移动来迅速改变吃水差和吃水。

第二,水线以下的舰体坚固。尤其是舰艏和舰底的结构非常坚固,以免在抢滩登陆过程中因常见的舰底损伤而造成严重损失。

第三,为在离岸和靠岸时防止潮流摆动舰尾,登陆舰船备有相当大的舰尾锚。第四,为在靠岸登陆时不使潮流移动舰体,登陆舰船的舰艏和舰底呈扁平形状,能保证舰体稳定牢固坐滩。第五,为便于大量建造和维修,登陆舰船的结构和装备都力求简单。

由于现代登陆作战不仅规模较大,而且参战部队的军、兵种较多且作战装备复杂多样,因此,登陆战舰艇按照登陆作战的各种不同的具体要求,又分为不同的种类,构成海军舰艇家族中的一个独具特色的重要分支。

两栖攻击舰

两栖攻击舰携载有直升机,是用于运送登陆兵员及其武器装备实施垂直登陆的登陆作战舰艇;也称为直升机登陆运输舰。这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垂直登陆”作战理论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登陆作战舰种,主要是在驶达近岸海区后,出动其携载的直升机群输送登陆兵力,实施空中的垂直登陆,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登陆作战的突然性、快速性和机动性,就象古代兵法所言之“出敌不意,奇快取胜”。

两栖攻击舰实施的垂直登陆的成功战例,当首推美国海军在格林纳达的“暴怒行动”。

位于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南端的格林纳达,是一个总人口仅有11万的小岛国,自1979年开始推行亲苏联、古巴的政策。

1983年,该国发生武装政变而混乱一片,亲苏、古的军人接管了政府。美国政府认为必须及时铲除这个岛国新生的亲苏政权。就在10月20日格林纳达军政府上台的当天,正在驶向黎巴嫩航途中的一支美国海军特遣舰队就奉紧急命令而改道奔赴加勒比海;

三天后驶达该海域并对格林纳达岛立即实施了极其严密的海上封锁;代号为“暴怒行动”的针对岛国的入侵计划立即获得了华盛顿白宫的批准。

参加“暴怒行动”的美军共两万名,其中地面部队有7200人。海军投入包括两栖突击直升机母舰、坦克登陆舰及两栖运输船在内的11艘舰船。美军计划一天内结束主要战斗,一周内完成全部军事行动;

海军负责海上封锁,在岛国四周建立一道50海里宽的海空封锁区,切断该国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实施两栖登陆作战,夺占电台、珍珠机场和首都。由陆、海、空三军共同参加的整个“暴怒行动”由海军带领实施,第2舰队司令官梅特卡夫将军担任作战行动的总指挥。

25日拂晓前,两栖攻击行动开始。在海军航空兵的火力支援下,从“关岛”号上起飞的突击直升机群,载送着陆战队的空降突击分队迅速扑向珍珠机场。

格林纳达守军严密布防的海岸滩头阵地成了一道可笑的摆设,仅两个小时后,包括珍珠机场在内的岛国东北地区,全部被美军直升机空降突击队占领。28日,美军结束主要战斗,11月1日终止军事行动,转入军事占领。垂直登陆作战在格林纳达大获全胜。

两栖登陆舰具有高干舷和岛式上层建筑,飞行甲板可同时起降7至8架中型直升机;飞行甲板下方建有机库甲板及登陆车辆库房。著名的两栖登陆攻击舰有美国海军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硫磺岛”级,满载排水量为18300吨。

通用两栖攻击舰

通用两栖攻击舰是用于按建制单位运送登陆兵员及其武器装备、物资,同时实施平面和垂直登陆的登陆作战舰艇;也称为综合登陆运输舰。

这是20世纪70年代在“均衡装载”理论指导下,进行大规模由舰到岸登陆作战的新型登陆作战舰种;它兼有两栖攻击舰、两栖船坞运输舰、两栖货船、武装运输舰的作战能力。最著名的通用两栖攻击舰,有美国海军建造于70年代后期的“塔拉瓦”级(满载排水量为39300吨)和建造于80年代末期的“沃斯柏”级(满载排水量为40530吨)。

两栖船坞运输舰

这是一种在舰上设有船坞,用于装载登陆兵员、登陆工具、战斗车辆、武器装备及物资,实施由舰到岸登陆的登陆作战舰艇;也称为船坞式登陆运输舰。它可装载较多的登陆艇,与武装运输舰、两栖货船配合使用,以保证登陆兵员和物资的换乘,提高登陆效率。

其船坞一般可装载3艘大型登陆艇,或10至20艘中型登陆艇,或40至50辆两栖登陆车辆。船坞的尾部建有坞门兼跳板,当压载舱注入海水后,舰体吃水增深,船坞进水,即可使坞内的登陆艇浮起,自行驶出坞门。著名的两栖船坞运输舰,有美国海军在80年代初期建造的“惠德贝岛”级(满载排水量为15700吨)。

登陆舰

这是用于运送登陆兵员及其武器装备在岸滩直接登陆的登陆作战舰艇;也称为坦克登陆舰。这种舰具有吃水浅、舰艏肥钝、舰底平坦、舰宽较大及有龙骨设计倾斜度等特点;舰体的主要部分是装载舱,多数为纵通式。

大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为2000至8000余吨,续航力在3000海里以上,能装运10至20辆坦克和数百名登陆兵员。中型登陆舰满载排水量为600至1000余吨,续航力在1000海里以上,能装载数辆坦克和数百名登陆兵员。

英国在20世纪40年代建造出第一艘专门设计的LST级大型登陆舰。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海军建造出满载排水量为8450吨的“新港”级大型登陆舰。

登陆艇

登陆艇是用于运送登陆兵员及其武器装备在岸滩直接登陆的登陆作战艇。它可在由岸到岸的登陆战中,输送登陆兵员、车辆、坦克和物资直接登陆;或在由舰到岸的登陆过程中充作换乘工具。

小型登陆艇的满载排水量为10至20吨,续航力约100海里,可装运30名登陆兵或3吨作战物资;中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为50至100吨,续航力为100至200海里,可装运一辆坦克或200名登陆兵员或数十吨作战物资;大型登陆艇满载排水量为200至500吨,续航力达1000海里,可装运3至5辆坦克或数百名登陆兵员,或100至300吨作战物资。

登陆艇是登陆作战中的最轻量级舰艇,因吃水浅而机动灵捷,可深入到登陆舰无法驶达的浅水区和岸滩直接登陆;但因其航速低、续航力小和耐波性较差,其活动范围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海军建造的登陆艇超过10万艘。在70年代之后,出现了新型的气垫式登陆艇,具有较高的航速和独特的两栖能力,成为理想的登陆工具。

在20世纪70年代初,还出现了一种两栖作战指挥舰,专门担负两栖作战的指挥任务,用于两栖作战指挥官和登陆部队指挥官实施战场指挥。这种指挥舰上装备有大量的电子观测设备和战术数据处理设备;起排水量为10000至20000吨,航速20节左右,舰上建有直升机甲板,可停放数架直升机,还可装载几艘登陆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