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驱逐舰与登陆舰传奇
6710600000014

第14章 美国查尔斯·亚当斯级驱逐舰

简述

“查尔斯·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海军的防空主力舰种之一,其舰体与动力系统的设计乃是以前一代“福雷斯特·谢尔曼”级驱逐舰为基础。首舰“查尔斯·亚当斯”级于1958年开工建造,1959年下水,1960年服役,1960年至1964年,该级舰共建成服役23艘,1989年至1993年退役完毕。

查尔斯·亚当斯级代表了20世纪60年代美军舰艇风格,其造型设计与装备配置等与现代的舰艇大异其趣,还是存留一些二战时代美国驱逐舰的影子。两门MK-42型127毫米舰炮分别位于舰首与舰尾,八联装MK-112发射器位于舰身中段船楼与两根老式圆柱状烟囱之间,而MK-10“鞑靼人/标准”防空导弹发射器则位于舰尾,而且是全舰位置最尾端的武器,正挡在舰尾MK-42主炮之前。

对一种不到五千吨的驱逐舰而言,查尔斯·亚当斯级的武装堪称相当齐全,同时拥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以及“鞑靼人”区域防空导弹发射系统,其代价就是舰上没有空间再增设直升机甲板以及直升机库,使其反潜性能受到限制。

发展演变

在服役生涯中,“查尔斯·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历经多次现代化改良工程,例如接受新威胁提升改良。

该级驱逐舰从第一艘“查尔斯·亚当斯”号到第十四艘均使用MK-10双臂旋转导弹发射器,弹舱容量40枚。虽然MK-10也能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但是该级舰上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全部装填于舰身中段的八联装发射器内,MK-10的弹舱则全部装填防空导弹。

后来从第十四艘开始,改装MK-13单臂发射器来取代MK-10,该舰之后的9艘舰也全部改装MK-13导弹发射器。MK-13的弹舱容量也是40枚,而且增加了“鱼叉”反舰导弹的使用能力。

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已经老迈的“查尔斯·亚当斯”级与同样属于早期导弹驱逐舰的“孔茨”级全部陆续退役,接替它们的是配备宙斯盾作战系统的美国海军新锐“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除了美国海军外,澳大利亚与联邦德国也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各采购三艘该型舰。依照美国海军惯例,在美国生产且外销他国的军舰,即使买主在该批舰艇上使用自订的编号,照样排入美国海军本身同类舰艇的序号;因此澳大利亚采购的三艘被美国海军编号为DDG-25~27,而三艘售予联邦德国的则占用了DDG-28~30,所以这六个号码在美国导弹驱逐舰中就成为空号。

澳大利亚于1962年向美国采购三艘“查尔斯·亚当斯”级导弹驱逐舰,与美国自己装备的“查尔斯·亚当斯”级相比,主要差别在于取消舰身中段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器,在此加装一个结构物,并在这个位置安装澳大利亚自制的“依卡拉”反潜火箭系统。

这三艘舰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001年陆续退役。联邦德国采购的三艘则在1969至1970年服役,而这批舰艇也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000年代除役完毕。

武器控制与电子系统

武器装备

两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一座MK-10双臂旋转导弹发射器,发射“鞑靼人”或“标准”防空导弹,载弹40枚,可再装填;一座八联装MK112导弹发射器,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载弹40枚,可再装填;6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MK32反潜鱼雷。

电子设备

包括:TDS战术指挥系统;“塔康”战术导航系统;WSC33卫星通讯;它的3座标雷达是远程SPS-39型,导航雷达是LN-66型,对海艘索雷达是SPS-10型,导弹制导雷达是SPG-51C型,炮瞄雷达是SPC-53A型。另有AN/SQS-23声纳系统1套。

性能指标

标准排水量是3370吨,满载排水量是4500吨。舰长133.2米,宽14.3米,吃水7.3米,航速35节,20节速度航行时续航力为8000海里,燃料储备900吨,舰员编制354人,其中军官24人,士兵330人,4座锅炉和两台蒸汽轮机构成它的动力装置,双轴单舵推进模式,总功率5.145万千瓦,电站功率200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