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八卷)
6709000000007

第7章 王恽

王恽(1226~1304年),字仲谋,号秋涧,卫州汲县(今河南汲县)人。历任国史编修、监察御史,出判平阳路,迁燕南河北按察副使、福建按察使,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任职期间,弹劾贪官,平反冤狱,政绩昭著。一生好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词曲家和书法家。著有《秋涧先生大全文集》。散曲存小令四十一首。

〔正宫·黑漆弩〕①

游金山寺

苍波万顷孤岑矗②,是一片水面上天竺③。金鳌头④满咽三杯,吸尽江山浓绿。蛟龙虑恐下燃犀⑤,风起浪翻如屋。任夕阳归棹⑥纵横,待偿我平生不足。

“注解”

①黑漆弩:正宫,宫调名,哀婉惆怅又较雄浑;黑漆弩,曲牌名,又叫鹦鹉曲。

②岑矗:岑,本指小而高,因突兀矗立于水面而显很高。

③天竺;指杭州天竺山,山上寺庙颇多有名,在此以它来比金山。

④金鳌头:指金山最高处的金鳌峰。

⑤燃犀:据《晋书·温峤传》载:温峤到牛渚矾(即采石矶),听到机下水深难测,并有异兽怪物,便点燃犀角照明,果然见到奇形怪状的“水族”。

⑥棹;船桨,此指船只。

“译文”

滔滔奔流的江水,碧波万顷,远望金山,突兀地矗立在水面上,显得十分高大。登上金山的最高处金鳌峰,酾酒临江,满饮三杯,顿觉豪情喷涌,不可自抑。逸兴遄飞,如同巨大的神鳌一般,能够吸尽满目碧绿的江山。奇形怪状的蚊龙犹恐点燃的犀角。所以掀风作浪,惊涛滚滚。任凭它夕阳斜下,天色渐黑,也不管其他的船只纷纷掉头而归,仍要勇往直前,继续登临,饱览秀美的风光山水,用来弥补平生观赏江景的不足。

〔越调·小桃红〕①

采菱人语隔秋烟②,波静如横练③。

入手风光莫流转④。

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⑤。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⑥,何日是归年?

“注解”

①小桃红:《秋涧乐府》作《平湖乐》,即《小林红》。系作者任平阳路总管时作,共十首,这是第五首。平湖,即平水,在今山西临汾县西南。

②秋烟:秋天野外笼罩的雾气。

③横练:横铺着的白绢。形容江水的清澄平静。南朝齐谢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④入手:到手。流转:流逝。这句是说应珍惜时光,及时行乐。

⑤春风面:形容女子美丽的容颜。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

⑥“江山”两句:用汉末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句意。信美,确实美好。吾土,故乡。

“译文”

隔着秋日的烟雾传来采菱姑娘的喧闹声,秋江澄静有如横铺的白绢。眼前的风景不要流逝呀,且让我们一起尽情观赏留连,画船上美人笑意盈面。江山的确美好,可是它终归不是我的故乡,而哪一天又是我回去的日子呢?

〔越调·平湖乐〕

尧庙秋社①

社坛烟淡②散林鸦③,把酒观多稼④。霹雳弦声⑤斗高下⑥,笑喧哗,壤歌亭⑦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⑧不羡日夕佳。

“注解”

①尧庙秋社:尧庙,在平阳境内的汾水之东(今山西临汾西);秋社,秋日祭祀社神,社神,土地神。

②烟淡:香火之烟变淡。

③散林鸿:散,分散,离开,指乌鸦纷纷离去。

④多稼:出自《诗经·小雅·大田》:“大田多稼,既种既减,既备乃事。”指广种、丰收。

⑤霹雳弦:指霹雳琴上的弦。

⑥斗高下:指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⑦壤歌亭:尧时老人引击壤而歌得名。

⑧朝来致有,西山爽气:典出《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一语。致:尽,极。爽气:清爽气息。

“译文”

秋日在社坛祭北完社神后,那里的香火之烟渐渐地变得稀少了,那些争食祭品的乌鸦饱餐后也都纷纷离去。参加祭社的人们纵酒豪饮,祈求五谷丰收。欢乐的村民弹拨着霹雳琴弦弹唱,载歌载舞,那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互争高低,难分上下。琴声、歌声,加上人们喧哗的笑声,热闹非凡,响成一片,在壤歌亭外如画的山野风光映衬下,世风显得更加淳朴敦厚。尧庙周围的山景和空气,更加清爽宜人。夕阳的佳景不再值得去艳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