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六卷)
6708800000008

第8章 贺铸

贺铸(1052-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宋太祖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祐中,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晚居吴下,博学强记,长于度曲。词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抒发怀才不遇之慨叹及纵酒狂放之作品。风格多样,情深语工。有《庆湖遗老集》、《东山词》。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①,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②,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释”①琐窗:雕成连锁形花纹的窗。②冉冉(rǎn rǎn):流动的样子。蘅皋:长着杜蘅的水边高地。杜蘅,香草名。

“译文”你那轻盈的步履不肯来到横塘,我依旧伫立凝望,目送你带走了芬芳。不知你与谁相伴,共度这锦瑟般美好的时光。在那修着偃月桥的繁花锦簇的院子里,朱红色的小门映着花格的琐窗。可这只能是我的想象,只有春风才能知道你生活的地方。满天碧云轻轻飘扬,长满杜蘅的小洲已暮色苍茫。佳人一去而不复返,我用彩笔写下这伤心的诗行。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这烟雨笼罩的一川青草,就像这满城随风飘转的柳絮沸沸扬扬,就像梅子黄时的雨水,无边无际,迷迷茫茫。

“赏析”本词写对心目中情人的眷恋、怀想和闲愁。上片写眷恋和怀想。开头突兀,既是心目中人,却“不过”,自己也只是“目送”。怕是有无端阻隔,情意难通了。接下去又别出心裁,去猜想她与谁在一起共度华光。继而四处神寻,落得无限怅惘。下片写相思的愁苦。在美好的夜晚,在充满幽情的水滨,恋情激发了诗情。想自己飞扬的文词可能打破种种阻隔,赢得她的芳心。可笔未提纸未铺,却是“愁都几许”。连用三个比喻,只能说“愁无穷尽”了。那么,全词是否借思念美人而不见,愁思缠绵而无穷,还另有意味呢?值得玩味。不过须强调的是,贺铸他为词不屑于红绡翠袖的,他落笔高远,不同俗常。

感皇恩

兰芷满汀洲①,游丝横路。罗袜尘生步迎顾。整鬟颦黛,脉脉两情难语。细风吹柳絮、人南渡。回首旧游,山无重数。花底深、朱户何处?半黄梅子,向晚一帘疏雨。断魂分付与、春将去。

“注释”①兰芷(zhǐ):香兰、白芷,都是香草。汀(tīng)洲:汀,水边平地。洲,水中陆地。

“译文”香兰白芷长满汀洲,飘转的游丝在路上荡荡悠悠。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前来把我迎候。顾盼之间,她用纤手撩着秀发,并把那双美丽的蛾眉轻皱。我们相互对视,似有深情却无法倾诉。细风吹得柳絮漫天飞舞,她默默无语地乘船南去。回头再也望不到昔时的同游之处,只有山峦无重数。在那百花锦簇的地方,哪里才是她居住的金屋?梅子已经一半黄熟,傍晚时又下了濛濛疏雨。春天啊,你要走就走吧。并请把我的烦恼伤心也一并捎去。

“赏析”这也是一首爱情词。全词写相见不能相爱的怅恨。上片写两人乍见又别的情景。首两句写景,汀洲虽美,但突然飘来的游丝却横路阻挡,已暗示着爱情被意外飞来的变故所阻。虽然,伊人仍是热情迎候。但之后便“整鬟颦黛”表现出一副尴尬的姿态和满腹的心事,但是感情仍默默相许。为什么?不知道。结果是“人南渡”,她又飘然回去。下片写相思的愁苦。“回首”二句,写旧地重游。汀洲不见了兰芷,却“山无重数”;写隔绝之深。“朱户何处?”花事将尽,春光不多,可她杳无踪影。在迷惘中,又一场疏雨,更增添了失恋的凄楚,结句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了结。全词不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而且景物深化了情思。“满”充满爱的希望,“横”出现了枝节,“吹”造成了离别。步步推进。抒情委婉而曲折,情景疏淡而又浓烈。似情非情,或许又有寄托。

淡妆多态,更的的、频回眄睐①。便认得琴心先许②,欲绾合欢双带③。记画堂、风月逢迎,轻颦浅笑娇无奈。向睡鸭炉边,翔鸳屏里,羞把香罗暗解。

自过了烧灯后④,都不见踏青挑菜⑤。几回凭双燕,丁宁深意,往来却恨重帘碍。约何时再,正春浓酒困,人闲昼永无聊赖。厌厌睡起,犹有花梢日在。

“注释”①的的:明媚的样子。眄睐(miǎn lài):顾盼。②琴心:即以琴传情。③绾(wǎn):旋绕打结。合欢带:以绣带结成双结,以示欢爱。④烧灯:燃灯,即元霄放灯。⑤踏青:春日郊游。也是一节,但各地时间不同。挑菜,挑菜节,唐代风俗,农历二月初二日曲江挑菜,士民游观。

“译文”淡雅的服饰妆扮更增添她妩媚清妍。明亮、深情的双眼更频频斜送秋波,回首顾盼。她的秋波顾盼便使我明白她已将春心许诺,期盼着两情遂愿,挽起双带结合欢。记得风清月朗的元宵夜晚,她迎候在画堂与我相见,微微蹙眉,浅洗笑靥,她竟是无限的娇羞可怜。面向着睡鸭造型的熏炉边,鸳鸯双飞的屏风里,羞怯地将香罗带儿悄悄解了挽合欢。

自过了元宵灯节之后,直到清明节都未见她到郊外踏青、挑菜。几次我托那双飞的燕儿,叮咛它替我传递深情挚爱,却恨那重重帷帘阻碍着燕儿往来。约个佳期何时能再?正是春色浓郁美酒暖怀,却落得春日漫长、愁情闲散、百无聊赖。懒洋洋身心倦怠,想安睡却忽又起来,春日在花梢上还闪耀着光彩。

“赏析”这也是首爱情词。写爱情的暗合暗散,甜苦交替。上片写回忆。追叙伊人如何美貌动人,以身相许。首二句写她的动人神采,“频回”令人销魂。次二句写伊人爱得主动和炽热。“记”字领起五句,写两段故事:一段是“风月逢迎”的幽会,有崔莺莺“待月西厢”的风情。着重写她的娇媚可爱,情柔色媚,于是便情不自禁。第二段写“香罗暗解”的偷情,感情由爱的炽热布升到狂热。写得大胆直露。一个“羞”字情态逼真。有人译贺铸爱情词“写得如一枝临风牡丹,艳丽照人”,可作本词写女主人公的确评。下片写乍聚乍散后的思念。开头连数三个节日,都是情人幽会“合理”的机会;她却不再露面。伊人对己不可谓不钟情,其中委曲不提,反引人思考。以下写寄语燕子的期待与翘盼,昼夜无聊的怅惘,写得也一般。本词最成功的还是塑造了女主人公妩媚迷人、大胆挚爱的形象。整个故事前后对照强烈,融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辞采情意两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浣溪纱

不信芳春厌老人,老人几度送余春。惜春行乐莫辞频。巧笑艳歌皆我意①,恼花颠酒拚君瞋②,物情唯有醉中真③。

“注释”①巧笑:美好的笑貌。艳歌:描写爱情的歌辞。②恼花:为花所引逗、撩拨。颠,狂。瞋(chēn):怒,生气。③物情:物理人情。

“译文”我不信那芳美的春色偏偏厌弃老人,老人曾经几次依依难舍地送别残春。珍惜春光,及时行乐,切不要推辞太过殷勤。巧媚的笑靥,柔艳的歌吟,全合我心愿,只恼花去匆匆,饮酒发狂颠,拼着让你嗔怨。须知人情冷暖,惟有在醉中真情方显。

“赏析”这首词似乎是写老人惜春玩春及时行乐的,结合贺铸的为人似乎不然。他不甚贪图酒色。据史书记载,他喜欢评论时政,敢于诋诃权贵显要。终因此官运不济而悒悒不得志,最后退隐苏州。本词当为晚年所作。如果说,辛弃疾曾以“聊发少年狂”见情态,那么可以说,贺铸是“大发青春狂”了。上片写惜春。首二句似在论理,老人也有惜春的权利,春天也一视同仁地青睐老人。第三句是结论:既然如此,那就要像少年一样及时行乐,不辜负大好春光。下片写玩春。一玩赏美女的巧笑,二喜欢流行的情歌,三爱花怜草,四举杯狂饮,结论是,人只有在醉时保持纯真。明智的读者一定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佯狂”,也不难听出放歌中愤懑不平的声音。

浣溪纱

楼角初消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笑捻粉香归洞户①,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②。

“注释”①捻(niǎn):以指搓转。通“撚”。洞户,互相通达的户。户,单扇的门。②夜来些:同夜里一样。

“译文”楼角上刚刚消逝了一缕晚霞,昏暗的淡黄色杨柳栖息着乌鸦。美人带上了明月去采摘梅花。笑吟吟手捻花枝返回了门户,还垂下帘幕窗纱加意儿庇护。那东风乍暖还寒比昨日还冷气刺骨。

“赏析”本词通篇写景,不作一情语,却寄情于言外。首句写晚霞映楼角,也是“夕阳无限好”的意境,“初消”一词使人顿生“烈士暮年”的感觉。“淡黄”又见一景物,与之相映成趣,使晚景增色生辉。宋人胡仔对此评价为“造微入妙”,早春傍晚的景色极其概括。更美的还是第三句,抵得上一幅“月下采梅”的画卷。足见作者晚年情趣。下片写美人夜归后的情景。首句写实,又一幅“美人撚梅”图,用洞门、长廊作背景,清丽可人。下面“更垂”是虚写,“东风”是衬写。许多不可言喻或难言之隐便尽在其中了。否则,何以在热烈的“笑”中会有“寒来些”的感觉呢?不管是耶非邪,作者上词中“不信芳春厌老人”的积极人生观还是应肯定的。

石州慢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①。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②,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③,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①平沙:广漠的沙漠。龙荒:指塞外荒漠。②红泪:指妇女的眼泪。③方寸:指心。

“译文”一场小雨初停,寒气渐轻,斜阳普照,一番新晴。天地间到处是春意盈盈。长亭畔,柳树嫩黄,刚刚泛青,不知何人倚马,先折柳枝以送远行?春水漫漫,暮霭濛濛,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鸿。广阔平坦的荒塞上,春雪已完全消融。我还清楚地记得,我出关时也是这样的情景。想当初我要出发时,你在画楼上备好酒宴为我饯行,你流着伤心的血泪,为我唱上一曲哀怨的歌声。从此我们便轻易分别,千里阻隔书信难通。回首往事已经一年,音信杳杳见不到你的芳容。你要知道我的心里,该有多少新的愁情?就像那芭蕉叶卷曲难展,就像那丁香花打结重重。远隔天涯一样憔悴,两地苦苦相思,空自对着风清月明。

“赏析”本词一作《石州引》,词中因有“长亭柳色才黄”句,故又名《柳色黄》。本词虽也是写别情,但角度不同,且以追叙结构表现。上片写早春初晴的黄昏景色。开头三句,先是雨收初寒,再是天气放晴,最后春意空阔。然后移景至长亭,早春不见折柳人。继而再延至塞外,景由关内至关外,由大地春回而至龙荒羁旅,情景逐层推进。“犹记”二句,触景生情,引入下片出关前的回忆和如今音尘都绝的悲叹。开头直叙“将发”的情景。她对自己应是纯情真切,但终究一别几年,音信全无。最后写愁比较别致:一用“欲知”设问,等于说,“只有自己知道”;二化用李商隐“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代赠》)句,当不言自明;三用想像中事作证,手法不同一般。人们称道贺铸“工于言情”,本词可作例证。

蝶恋花

几许伤春春复暮,杨柳清阴,偏碍游丝度。天际小山桃叶步①,白苹花满湔裙处②。竟日微吟长短句,帘影灯昏,心寄胡琴语③。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注释”①桃叶:晋王献之妾。这里借指恋人。②湔(jiān):洗。③胡琴:唐宋时,凡来自西北各民族的弦乐器统称胡琴。今专指二胡。

“译文”春天又到了迟暮,多少伤春的愁情涌出。杨柳清凉的浓荫,偏偏妨碍蜘蛛、树虫的游丝横度。遥远天边的小山,桃叶曾经走过,白苹花丛生的水边是妇女洗裙之处。终日里低吟着长短句。灯光昏暗地映着帘影,借着胡琴一曲寄托心意。淋沥沥几点雨声被风止住,朦胧胧月色暗淡,浮云飘来飘去。

“赏析”这是首伤春怀人的小令。全词不见伤叹,却处处伤叹,情语皆化作了景语。上片写伤春。首句是明告伤春主旨,但不写莺老花落,只是“春复暮”,多了几分无奈。次二句写柳荫游丝,是惜春的俗套。妙在末二句。遥望天际小山,那是她的住处,便想像她在那里散步,似幻化镜头,直推至眼前;再把思绪拉回,低头近处,水边白苹花开,又自然联想起她在此地洗涤衣裙的情景,该是辞密的初恋约会处或邂逅处了。但毕竟是虚幻的笔法。思念之情却深蕴其间。下片写自己日后的思念和孤寂的凄苦。“竟日微吟”全因寄情。灯下操琴,也为吐心曲。两个细节代替了无数思念的辞密语和忧伤语。最后借雨滴风声、淡月藻云来暗示心中的迷惘和空虚。全词曲笔写伤春和相思,语淡情深。

天门谣

登采石蛾眉亭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①。清雾敛,与闲人登览。待月上潮平波滟滟②,塞管轻吹新《阿滥》③。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④。

“注释”①限南北句:南北朝以长江为界,南朝偏安江左。七雄豪占:由于天门山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七雄当指“六朝”再加南唐。②滟滟(yàn yàn):水光。③塞管:泛指塞外民族的管乐器,如羌笛、胡茄之类。阿滥,曲调名。④历历:分明可数。西州,在今南京市西。

“译文”牛渚矾、天门山地势奇险,凭恃长江天崭将南北隔断,七代豪杰相继雄盘。清冷的晨雾消散,让闲雅的人登矾游览。等待明月升天,平阔的江潮波光潋滟,听羌笛轻轻吹奏着新曲《阿滥》。江风灌满蛾眉亭的栏槛,清晰地数着,从西州城传来的打更的鼓点。

“赏析”本词调原名《朝天子》,因贺铸词曲咏天门而命名。采石矶原名牛渚矶,是采石山突出江面的部分,南北有二梁山对峙,夹江形势如蛾眉,矶上有亭,故名。那里江面狭窄,形势险要,因而命之“天门”。李白曾作《望天门山》绝句。宋哲宗绍兴二年重修此亭。次年四月,贺铸赴任江夏,途经当涂,参加了亭的落成典礼,并写有《蛾眉亭记》,本词即作于同时。

这首小词也是登临类抒情之作。开头二句写登亭览胜。只一“限”字,高度概括了地形之险要。再一“豪占”,又隐括了多少兵戎烽火。一实一虚,有东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次二句是写登临所感。“清雾”一语双关:是江雾消尽,也是历史的烟雾消失。“与闲人”说得很轻松,联系上句“七雄”之说,“雄”仅能偏安江左而已,不无讽刺意味。联系宋朝时政,内忧外患,诗人多少有点预感吧。下片是登临中的所思,是想像夜晚的景致:看江上波光,听管笛清冷;甚至极度夸张,还能数计南京方面传来的更鼓声。创造这一如诗如画的宁静而幽美的意境,当然是一种寄托,即寓情于景吧。诚然,作者此时此地,并不“满目萧然,感极而悲”,倒反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超凡与洒脱。但历史的沉重感,作者确是明白地感受到的,从上片“清雾敛”中可窥知一斑。至于在清闲的登临中究竟有多少寄托,只能让读者自己去回味了。

天香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迤逦黄昏钟鼓①。烛映帘栊,蛩催机杼②,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③。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④。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⑤。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

“注释”①迤逦(yǐlǐ):曲折连绵。②蛩(qióng):蟋蟀。机杼(zhù):指织布机。③砧杵(zhēn chù):古代洗衣用具。砧,捣衣石;杵,槌棒。一般在河边洗涤。④骎骎(qīn qīn):马速行的样子。也可用来比喻时光飞逝。⑤骖(cān):一车驾三马。这里泛指马。浦,水溪,泛指送别处。晤语:面谈。

“译文”横展的树林笼罩着烟雾,远山的夕阳正在冉冉沉没,断断续续地传来黄昏的钟鼓。烛光映照着窗户,蟋蟀哀鸣,宛如在催促人们赶快制作衣服。我们都怨恨这清秋的风露。不眠的那些思妇,正在忙忙碌碌,在风声虫声中,又送来声声砧杵。这声音惊动了我这漂泊天涯的倦客,这才发现又已经到了岁暮。当年我曾以酒狂自负,以为春神对我特别光顾,只是把三春的美景向我交付。想不到终年流浪四方,或乘马车奔波在北路,或乘征船离开南浦,满腔幽思也无人可以倾诉。只好仰赖明月,曾经知道我们交游相好的去处,可以陪伴着彩云来到这里,把我的梦魂带进美人的绣户。

“赏析”这首词借悲秋怀人的笔墨,抒人世沧桑的落寞。贺铸年轻时自负才气,尚气近侠,有为国立功的崇高理想,但冷酷的现实却让他成了天涯倦客,怎不令人悲愤。上片写客居的所见所感。首三句写郊外黄昏,有声有色,但凄清而迷茫。“烛映”三句,由外入内,写秋夜不眠的愁苦。继而又借思妇的不眠和砧杵声烘托。一烘托夜的孤寂的凄清;二映衬自身沦落的悲凉,潜台词是自己的“思妇”呢?这一联想,便“惊动”自己,感慨岁月的无情。情随景随时序的变换而层层加深。下片追忆往事,抒发浪遍天涯、壮志成空的情怀,开头追忆当年,是顺录上片惊叹而来。结构跳脱而情意绵密。先写自己当年的盛气和壮志,次写多年的漂泊,无非从对比中抒不平的抑郁。“幽恨”一句中转。“赖明月”一句总结,是理想的失落与现实的企盼矛盾心绪的产物。但毕竟是浪漫主义的奇想,掩饰不了他内心的苦闷和悲凉。

全词写景笔墨不多,却能抓住特征,显其凄清悲凉,融情便一无矫饰之嫌。

望湘人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熏,带惊剩眼①,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②,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③。

须信鸾弦易断④,奈云和再鼓,曲中人远⑤。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⑥,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注释”①带惊剩眼:比喻人消瘦得很快。眼,腰带上的扣眼。②泪竹:传说舜死于苍梧,其妃娥皇和女英思念不已,泪下沾行,悉成斑痕。故斑竹也称泪竹。③非烟:唐武公业之妾,姓步,这里借指像非烟般的情人。④鸾弦:后世称续娶为“续胶”或“续弦”。这里借指爱情。⑤云和:山名,以产琴瑟著称,因此也用来指代琴瑟琵琶等乐器。曲中,也作“曲终”。⑥青翰:船名。因船身有青色的鸟形刻饰,故称。舣(yǐ),船靠岸。

“译文”宛转的莺啼声传到枕畔,鲜花的香气浮进帘间。这美妙的声音,这淡淡的香气,却只能令我心烦。因为我不是在醉中苦熬,就是在梦中萦缠。醉酒作梦各占去我时间的一半。鸳被上还有她熏的余香,令我非常爱怜。又惊骇为她瘦得太快,不断移动皮带的孔眼。连续多少次伤春,今年的春天又已迟晚。斑竹上湘妃的泪痕似乎未干,屈子曾佩过的幽兰香消翠减,湘地的天气湿润而又温暖。记得在清风明月的良辰,多次相约非烟似的美人,作为游赏玩乐的侣伴。应该相信鸾弦易断,任凭我再三演奏琴弦,乐曲终了,美人依然不见。她的踪迹无处可寻,昔日同游的地方,只有微风吹拂江面,江波清又浅。我登上岸边高高的楼观,终日里凝神眺看,有条画着青鸟的航船,停靠在白苹洲的岸边。她竟不知寄给我一句相思的语言,幸亏有双双飞来的归燕,多少能熨贴一下我的心田。

“赏析”本词牌始见于贺铸词。从词牌曲名可见,作者写的是失恋后的相思。上片写触景生情,引起对昔日心中人的怀念。首句劈头一“厌”,莺声、花气原是大好春光,如今却触目惊心,连醉魂都不安静。“被惜”三句交代了原因,“厌”从“惜”来。再用“泪竹”典故相对,由湘天带出“小江”的回忆。虽然,两种经历不可类比,但在作者的感情里,痛失侣伴,无论是死别还是生离,都一样使人泪成斑竹。下片由情入景,抒发相思的苦情。首句反用“鸾弦”的典故写尽相思之深,更见痴情之绝。她走了,无人能取代感情上的位置。这里的“云和再鼓”也应是鸾弦再续的暗喻,但无奈的是最终“人远”。感情如此深笃,怪不得要把她视作步非烟了。“青翰”三句,承上片的“湘天”而来,说明人仍伫立江头,“临皋飞观”是在凭栏眺望。也是借助想像和幻觉,来寄托相思情的。这也是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强烈地反差更能抒情,所以通篇不着一“愁”字,而处处见愁。末句更令人怦然心动:正在怨恨她太绝情时,却见双燕飞来;照例触景生情,更添愁思几分,而作者却说“幸而”,似乎得到了一种暗示的、象征的情感上的满足,是强颜欢笑,是心中泣血的笑。抒情委婉细腻,含而不露,悲而不哀,谈之别有风味。

绿头鸭

玉人家,画楼珠箔临津。托微风彩箫流怨,断肠马上曾闻。宴堂开、艳妆丛里,调琴思、认歌颦。麝蜡烟浓,玉莲漏短,更衣不待酒初醺。绣屏掩、枕鸳相就,香气渐暾暾①。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消魂?翠钗分②、银笺封泪,舞鞋从此生尘。任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曛③。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误行云。凤城远④、楚梅香嫩,先寄一枝春。青门外⑤,只凭芳草,寻访郎君。

“注释”①暾暾(tūn tūn):原指日光明亮,这里指香气浓郁。②翠钗分:古时以分钗各执一股作为离别纪念。翠钗,以翡翠装饰的宝钗。③曛(xūn):落日的余光。④凤城: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吹箫引凤,凤凰降于京城,故称丹凤城。后因称京都为凤城。⑤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本名霸城门,因门色青,便称青门。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译文”美人之家,一座门垂珠帘的彩楼俯临着渡口。借着微风,彩箫发出流荡的幽怨哀音,断肠的声韵我在马上奔波时也曾听闻。宴席在厅堂摆开,丽人们艳妆成群,她调弄着琴韵,我认出她微蹙黛眉的歌吟。麝香配制的蜡烛烟雾氤氲,手把荷叶杯饮酒时间苦短,当有些微微醉意的时候,便去更衣就寝。掩闭了彩绣屏风,枕上鸳鸯互相偎依亲近,芳香的气息越来越暖暖融融。环绕着回廊阴影,淡淡月色里传来稀疏的钟声,欢爱中有多少销魂情景。

自从玉钗离分,她寄来银色的信笺封住了泪痕,跳舞的绣鞋从此蒙起灰尘。任随那木兰舟,载着离愁别恨,辗转过了南浦,背着夕阳西下的余辉远远消隐。请记住明年,当蔷薇花凋谢之后,别误了有情人欢会的佳期良辰。长安已经遥远,南楚梅花刚绽出香嫩,请你便先折一枝梅花寄芳春。到长安城东门之外,只凭着芳草引路,去寻访郎君。

“赏析”这首词当作于绍圣年间,贺铸离汴京去江夏(今湖北武汉)任上。作者用绮丽的语言,描述了与一位美貌的歌女一见倾心的故事始末。也属于艳词一类。上片写一见钟情,歌女以身相许。开头先写她住处的华贵,可见身份不凡:次句写她的才艺:“曾闻”是“明星”无疑了。可见相见之难。“宴堂”二句写邂逅相遇,彼此一见钟情,歌女马上借琴寄心,眉目传情。可见那女子的多情和热烈。“麝蜡”五句不惜繁笔铺陈,细细刻划两人的对饮,写他们的偷情。末三句又作概括:欢度良宵。下片写离别后情景和相约的誓盟。开头写歌女,从“泪封”、“生尘”中表现她对爱情的专一。而自己虽转而又背,却始终载着离恨;也可见男主人公一往情深。既然两人心心相印,便有了“记取”的密约。最后写寄梅报春,等待春的消息。可见爱得深挚而热烈。

全词叙事有始有末,篇幅虽短却曲折波澜;写柔情蜜意不怕露骨,但形象的刻划是十分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