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六卷)
6708800000010

第10章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年),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居乌程(今浙江湖州)。绍兴四年(1097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吏部尚书、龙图阁直学士,帅杭州。高宗朝,除尚书右丞。晚居吴兴卞山。能诗工词,长于议论,词风早年婉丽,中年学东坡,晚年简洁而时出雄杰。著有《建康集》、《石林词》、《避暑录话》、《石林燕语》等。

贺新郎

睡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①。惊旧恨,遽如许。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苹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②。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③?

“注释”①乘鸾女:指团扇上画的秦穆公女乘鸾仙去的故事。②兰舟:用木兰树做的船。容与:这里是犹豫不进的样子。③金缕:即杜秋娘的《金缕曲》。

“译文”睡醒起来听到黄莺儿细语流啭珠圆。落花掩盖了青苔,窗棂昏暗已是傍晚,地上无数凋零的花瓣一片凌乱。风儿吹尽了枝梢的残花,不见那赏花人回返,惟有垂杨孤自仍飘舞翩然。雾霭渐渐转暖,原来是初夏的轻暑回归天地间。我重寻明月般的团扇,扇影儿圆圆,覆盖了暗淡的尘埃,那乘着鸾凤的秦宫弄玉还依稀可见。它惊醒我往日的恨怨,竟如此急切、突然。梦到江南却隔断在横江的沙洲。只见长江大浪粘连着天宇,涨涌的江涛像葡萄般碧绿,从半空洒下烟雾般的细雨。在楼前倚望烟波浩渺引起无限相思意,采一朵白苹花有谁能托他寄去?两地相思呵只能怅然空望,那木兰舟徘徊迁徙。飘泊万里的云帆何时归来?目送离群的归雁飞入群山里,视线被群山遮蔽。此刻谁能为我歌唱一曲《金缕衣》。

“赏析”这首词据说是作者十八岁时“为仪真妓女作”。从其婉丽的词风看,似有可能。那应是南渡后怀念北国的恋人之作了。上片写暮春景色,抒寂寞凄清的离愁。“渐”时间又有递进。初夏不见景,只写寻扇一细节,定在勾起对伊人的思念,更触发惊心动魄的回忆。下片理应写“惊”的往事了,却截然中止,费人思量。而又写江边凝伫,等待归舟,盼望团聚,结果苹花难寄,兰舟容与,云帆不到,千山阻隔,全是怅恨。最后寄情《金缕》,不要说歌声难到,而唱的人都在远方。以愁起以恨终。有人评论说:“一意一机,自语自话。草木花鸟字面选来,不见质实……”的确,是一种朦胧的寄愁。

虞美人

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译文”落花已在风前飞舞,再一次送走黄昏时的风雨。清晨以来,庭院里半是残落的红花,只有悠悠荡荡的游丝,在晴空中荡来荡去。我们曾在花前携手同游,尽情地饮干杯中的酒。美人不要因伤春惜别而敛眉愁苦。在这酒尽之时,我也无可奈何,满怀愁绪。

“赏析”这是首惜花伤春、惜别伤怀的抒情小令。上片写惜春。“落花”二句抓住暮春的景物特点,“已作”是怜,“送”是惜。“晓来”句虽多伤春的忧伤,但“惟有游丝”却骤然一扬,起感情于低谷;“千丈袅晴空”,意境高远,心胸豁然开朗,抒情哀而不伤。下片写惜别,从词的题目看,“殷勤”的是与干誉、才卿二位(决非下人)游赏,“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是劝此二君,但愁眉不展的却是伴酒的“美人”(决非妻妾),这便怪了。我殷勤留客劝饮,美人伤感;我劝酒友人,却安慰美人。岂不是情感上的牵丝攀藤。的确,“我亦多情”是感情上的旁逸斜出。“无奈”又是“奈”在谁身上呢?供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