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6708200000046

第46章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①

李白

我本楚狂人②,凤歌笑孔丘③。手持绿玉杖④,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⑤,屏风九叠云锦张⑥,影落明湖青黛光⑦。金阙前开二峰长⑧,银河倒挂三石梁⑨。香炉瀑布遥相望⑩,迥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释”①庐山:又名匡庐,或名匡山。在江西九江市西。相传周武王时,有匡氏兄弟七人在山上结草庐为舍修道。庐山险峻奇秀,云雾缭绕,匡庐瀑布名扬天下,东汉明帝时,成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成为历代墨客骚人慕仰的名山胜景。谣:不合乐的曲子。卢虚舟:范阳人(今北京市大兴县),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曾与李白同游庐山。②据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字接舆,楚国人,为避楚昭王混乱时政,假装狂人不做官,过隐居生活。时人称谓“楚狂”,曾劝孔子在乱世无道时不要做官。③孔丘:即孔子,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④绿玉杖:神仙用的手杖。⑤南斗:星名,即斗宿。六星列如斗勺形,因位于南方天空,故称南斗。古人常以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正好处在南斗的分野。⑥屏风九叠:指庐山三叠泉之东北的九叠屏,亦称屏风叠。层峦叠翠,形如屏风。云锦:云霞似锦。⑦明湖:湖水明亮如镜。指鄱阳湖,位于庐山东南。青黛:青黑色。⑧金阙:即金阙岩,也叫石门,在庐山西南,其形如双阙(门)。二峰:香炉峰的双剑峰。金阙、二峰为庐山胜景。⑨三石梁:庐山一胜景。⑩香炉瀑布:位于庐山西南,圆耸似香炉,旁有瀑布。迥:距离又高又远。沓嶂:高而重叠的山峰。苍苍:这里指天空呈深蓝色。吴天:春秋、三国时庐山属吴地。九道:古称长江流到浔阳(江西九江)分为九条支流。雪山:长江白浪翻滚,状如雪山。石镜:庐山东石镜锋,有一圆石悬于崖上,明净如镜,可照见人影。谢公:谢灵运,南朝宋诗人,曾游庐山。苍苔:绿苔。还丹:古时道家炼丹,先炼丹砂为水银,再炼水银为丹砂,所以叫“还丹”。服后能成仙。琴心三叠:道家修炼术语。琴:和也;叠:积也;存三丹田,使和积如一。意思是修炼的功夫精深,达到心和神悦境界。芙蓉:莲花。玉京:道教称原始天尊居住的地方。汗漫:不可知。九垓:九天之外。喻指极高远。接:偕,陪同。太清:三清之一,指天空最高处,元气清香。道家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译诗”我原是楚国狂人接舆,笑唱凤歌讥讽不识时务的孔丘。手持绿玉装饰手杖,辞别朝霞于黄鹤楼。踏遍五岳寻访神仙哪怕路途遥远,漫游名山大川是我一生爱好。依近南斗的秀丽庐山,锦绣般彩云复盖着九叠屏风。倒映在鄱阳湖里的山影,折射出青黑色的光茫。石门山前的香炉、双剑二峰高耸云宵,三石梁的瀑布如银河倒挂垂直飞泻。它与香炉峰瀑布遥遥相望,峰峦叠重,直指苍穹。山影青翠,红霞映日,鸟飞不到山顶,不能翱翔浩瀚天空。登临高峰环望天地之间,滚滚东去的长江永不复还。万里黄云飘浮,天色变幻瞬间;白浪翻卷,如一座座起伏连绵的雪山。我喜欢为庐山作歌谣,诗兴也因庐山有感而激发。悠闲地照着石镜,心情愉悦清爽;谢灵运当年走过的险道,早已长满厚厚的绿苔。早点吞服仙丹摆脱世俗之情,潜心修炼道必功成。遥望天空,仙人手持莲花,驾着彩云飞向玉京。已经同另一位神仙预约在九重天上,你如果有意,我愿偕你卢敖一同遨游仙境。

“赏析”李白本有济世之志,然而他的这种志向始终未能实现,于是他就将郁闷的心情放游于山水之间。

他以楚狂接舆自况:“一生好入名山游”。但名山到了李白笔下,就往往沾上了一种仙气——李白是以想落天外的想象来描写名山的。庐山本自秀绝:山影落入鄱阳湖中,是一种黛色的静影;又有瀑布飞溅、高峻山崖。登高四望,但见长江滔滔、黄云万里、白波九道,本来壮观的事物在豪气冲天的李白面前竟变得这样纤小!

但李白不是为了写庐山秀色才写庐山的。诗的后半部分道出了他的心事:他要跟着炼丹的道士游于仙山,成为神仙,摆脱尘世的羁绊。

正是因为李白有无穷的愁闷,才会有这种摆脱尘世的愿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