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一卷)
6708200000013

第13章 西施咏①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②,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③,不自著罗衣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⑤,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⑥,效颦安可希⑦。

“注释”①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越王勾践选送吴王夫差,颇受宠爱。后吴国乃为越国所灭。②越溪:指若耶溪,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传说西施曾在此浣纱。③傅:同敷、擦。④罗衣:用丝绸织的衣服。⑤浣:洗涤。⑥持谢:奉劝的意思。子:女子。⑦效颦:效,仿效;颦,皱眉头。

“译诗”天下人都重视美色,貌若天仙的西施岂能长久的贫贱?早晨还在越溪边浣纱,夜晚就被选入吴宫成了宠妃。贫贱时她与一般浣纱女没有什么区别,尊贵后才明白自己是稀世的珍奇。梳妆施粉有婢女服侍,穿衣起居也用不着自己动手。君王的宠爱更使她娇态万分,君王爱怜她哪还管什么是非!当年同她一道浣纱的同伴,没有谁能和她同车共荣。奉劝邻家的女子,不必枉费心机去效颦邀宠。

“赏析”这首诗借西施的故事,感慨世间的无常,贫贱尊贵发生在朝夕之间,早上还是一个贫家女子,晚上送入君王侧,成了宠妃,就身价不凡。极富穿透力地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君王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才士;同时又劝勉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摹仿别人,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张九龄为荆州,辟置于府。后隐鹿门山,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王维过郢州,画孟山人吟诗图于刺史亭,名浩然亭,后更日孟亭。王维学陶而得其清腴,浩然学陶而得其闲远。襄阳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王阮亭谓其“未能免俗”,正未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