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漫步青云
6704200000121

第121章 夏能勋印象

我认识夏能勋是个偶然的机会,2010年我和媒体的几个朋友到安化梅城采风,法律工作老张告诉我,蚩尤不错,夏支书正在搞旅游开发,邀我们去看看,我们就驱车去了蚩尤。

我们在村部见到了夏能勋支书,他身材魁梧好象有使不完的劲,也十分健谈,把我们带到他家中招待我们的午餐,他夫人厨艺不错,几个菜清香可口色香味俱备,我们吃了个底朝天,还眼巴巴的望着主人还有菜没有,可女主人也善解人意又上了两道小菜,可吃得津津有味,看他们那神情我放碗了都吃了两筷子,朋友说太好吃了胜过美味佳肴。主人看我们这吃相抿着嘴笑,说晚餐再多搞点菜我们吃,是啊这绿色的菜肴具绝对的诱惑,也不顾吃相了,让主人见笑了。

夏支书带我们游览了蚩尤了所有景点,并给我们介绍了景点的特点,给我们很深的印象,真不愧“小桂林”的美誉,在给我们看蚩尤庙遗址的时候说,原来这有个香炉就叫大禾鼎,是很多年前,朝廷为了归降蚩尤遗落部族,赐这大禾鼎,在这庙前几千年了,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不良和尚来这,嫌这寺庙清闲香火不旺,一把火就把这千年古庙烧了,把这大禾鼎带到宁乡黄材,不知是上天的报应还是什么,不久这和尚得了不治之症,也痛惜这大禾鼎,就把它埋在庙边的山上,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黄材水库,这大禾鼎才重见天日成为国宝。从闲谈中得知是我的同年老庚比我年长两月,退役回家后他到深圳打工承包了深圳机场建设的部分项目,把老乡介绍到深圳打工,是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盖了楼房买了车,儿女都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正当他的事业风生水起的时候,老支书要他回来接他的班,带领大家致富,经过深思熟虑做好了太太的工作,辞别深圳的事业回到贫穷的家乡做了村主任,不负众望把村民介绍到深圳长沙等地打工,成为劳务输出大村,指导在家村民大力发展种养业,把土产运往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出售,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经商意识,培养经济创收能人,带动大家致富,受到村民的亲睐,现在是村长支书一肩挑,说说笑笑我们的游玩是十分开心的,处处体察夏支书的睿智与温馨,是个不平凡的人,也丰富了我文学创作的素材。

村民告诉我们,夏支书可是个大名人啊,他的事迹可上过全国性的大报刊啊,经常有外地的记者来采访,现在网络发达,有好多他的事迹介绍啊。我们都不敢做声,因我们不是来专门采访的,没做采访前的准备,只是好奇临时来看看这里的山水,时间过得真快,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得下山了,可夏支书一再挽留,要不吃了晚饭再走,可我们的日程安排得紧,只能告辞。

回住处上网一查,最早的是转业军官湖南省第一监狱高管著名诗人丁雪山写的《少女寻恩记》发表在人间方圆杂志2004年第16期上,说他在广东海丰当兵时捡到一个丢弃的女婴,交给了民政部门,民政部门找到了弃婴的父母,也找到了夏能勋并应要求给弃婴取名罗军梅,罗军梅长大知晓了自己的身世费尽八年周折终于找到恩人并认作义父的感人故事;另一则是因村名患病无力救治,为了帮助筹措善款,在网上发帖“谁能救助我的村民,我向谁下跪!”引起了网友的注意,并被称为“湖南最感人村支书”;只要一个电话,水管坏了、灯不亮了、没米吃了,夏能勋都会亲自送过来!这就是夏支书送给留守老人的温馨卡;村里一智障流浪女人捡回来一个可爱小男孩,夏能勋发现后迅速报案网上发帖寻找亲人,等等媒体都有报道。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人员到村支部书记,从县级优秀人大代表到优秀政协委员,从被23岁少女苦寻8年报恩的“干爹”到数万网友追捧的“湖南最感人村支书”,安化县第七届政协委员,夏能勋在50年的岁月中坚守在最平凡的工作岗位,却演绎出一个个不寻常的人生故事。用“三心二意”概括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对待群众一颗真心,对待工作一颗责任心,对待评奖一颗平常心:此谓“三心”;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此谓“二意”。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夏天骄阳似火,连续五十多天的干旱,当我再次去蚩尤时,沿途水田开坼禾苗枯死,甚至山上的树木竹子都已枯死,可高山上的蚩尤村的稻田禾苗翠绿欲滴无一棵干死,一片丰收景象。见此情景我做了认真细致的采访,一篇《安化蚩尤村干群全力抗旱 全村水稻无一棵干死》在红网刊发并列为专稿,接着全国各大网站做了转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益阳日报等地方报刊也刊登了我写的报道,使我亲身感受到了作为村主任村支书的夏能勋,运筹帷幄未雨绸缪各项工作做得井然有序,把关心村民生活,开发本地资源,带领村民致富,当成了自己的事业,深得社会赞誉与肯定,深受村民的爱戴与支持。

附:

安化蚩尤村干群全力抗旱 全村水稻无一棵干死

红网安化8月9日讯(通讯员 宋耀辉)8月8日,盛夏的骄阳似火,连续40多天的烈日炙烤着大地,笔者驱车前往湖南安化县乐安镇蚩尤村,发现沿途不少稻田开裂禾苗枯死,可乐安镇蚩尤村的稻田里禾苗翠绿欲滴,一片丰收景象。同一地域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去年,蚩尤村干部在上级政府党委的领导下和夏能勋支书的带领下,利用市政协的扶贫资金,修复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7个排灌站,更换机组重新铺设管道,疏通了部分年久失修的水渠。今年上半年至今,自投资金60多万元,新修排灌站4个,新修水渠10公里,清淤修复老水渠4.8公里,修缮毁坏倒塌水渠400多米,新建拦河坝4座。

今年旱情发生后,根据乐安镇党委政府的统一安排,镇长姚海军,驻村干部罗桂秋组织两委干部开会,研究具体实施方案。会议明确夏能勋支书坚持多年的两委干部分组包片密切联系责任制,党员作业组长包组到户,村民各自修建好自己的受益地段。两委干部党员小组长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党员让群众先抗旱;青年让老年先抗旱;正常人要让老弱病残人先抗旱”的工作理念,对排灌站机手进行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避免事故的发生。

11个排灌站除1个溶洞取水外,其他10个排灌站都在蚩尤江取水,水源不充足不能同时开启,出现问题时夏能勋支书随时驾驶自己的抗旱协调车,迅速赶到现场协调处理。两委干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处处为村民着想谋利,干群齐心协力抗旱,没有出现争水灌溉的群体纠纷,11个排灌站正常作业,30多公里的水渠水流顺畅,还有80多套小机械在溶洞、池塘、小河沟抽水抗旱,即插的1400多亩水稻,没一棵干死。

抗旱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党员作业组长彭德来把本组的抗旱工作做得扎扎实实,协调好本组的各项工作,坚持白天让群众抗旱,自己则在晚上进行。种田大户文度山承包了本组100多亩水田,但只要有人要水就让人家先抽。李灿阶自家的稻田离水源远,十分不便,但他总是让七十多岁的张仁来先用水抗旱。

八十多岁的李佑清老人,人生经历过几次大的干旱,他满怀激情的告诉笔者,像今年这样的干旱五十年才一遇,我们村的禾苗还是绿油油的,丰收在望,这是党的政策好,夏支书等村干部为我们办的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