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对联(第三卷)
6693300000150

第150章 何裨国计损民生

清代奉天人李秉衡,号鉴堂,光绪年间由冀州知州累官山东巡抚。在山东时,刚愎自用,简直不可理喻。

当时的济东道张上达,为人刚直,性格倔犟,简直如鱼头参政(宋代鲁宗道任参知政事,刚正嫉恶,遇事敢言,因其姓“鲁”且秉性鲠直,故被称为“鱼头参政”)。李秉衡很讨厌他,每次见面,千方百计地喝骂、申斥他。张上达忍无可忍,常常反唇相讥。李对他更加厌恶。

一天,李秉衡使人告诉张:“你如果不告病请假,离开山东,将要上奏章弹劾你。”张上达无可奈何地长叹道:“当年我家季鹰(晋代张翰)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莼羹鲈脍,当天就辞官而去。我何不效法他呢!”他把辞呈交上去的时候,李秉衡已将弹劾他的奏章写好三天了。

但是,李秉衡在家中却怕他夫人,二人常常为琐事而抵忤。有一次,正在内宅吃饭,又拌起了嘴。李推案而起,盘盏饭菜洒了一地,响声刺耳。他夫人毫不示弱,上前抓住他的发辫。李急忙摆脱掉,从屋里跑出来,夫人又在后面紧追,直至大堂上,围观的人如一堵墙似的,他夫人仍然不依不饶,顿足捶胸。

后来,李秉衡对夫人的强悍泼辣极其畏惧,再也不敢与她争高低了。

有人悄悄在巡抚衙署大门上贴了副对联:

井上有李,仅供仲子之餐,

何裨国计

日中无市,未睹公孙之政,

亦损民生

上联针对其姓“李”做文章。“井上有李”,出自《孟子·滕文公下》:齐国有个叫陈仲子的介士(耿介正直的人),住在於陵,三天没吃东西,饿得眼花耳鸣。井上有个李子,已被蛴螬吃了一大半,仲子见了,匍匐过去,把它吃了。这里意思是,李秉衡这种官员,于国计有何补益(裨)!

下联“日中无市”反《易·系辞象》“日中为市”之意,说李秉衡治下民不聊生。“公孙”当指春秋时郑国子产即公孙侨,这里是说人们未见到李秉衡执政给人民带来的益处,顾曰“亦损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