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6690700000031

第31章 台湾地方民俗

观落阴是什么?不是观落日,也不是去避暑,而是……

观落阴

曾经有一部名为《双瞳》的台湾诡异电影,在大陆非常风靡。有个朋友问我,电影中的“观落阴”一词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我苦思良久,却难以启齿。因为,这个话题真的很恐怖哦。

观落阴在台湾属于观灵术的一种。在法师作法后,让参与法事的人灵魂出窍,到阴间寻找已故亲人的一种方式。

参加者不分人种及宗教信仰,任何人皆可。顺利游地府的人,描述可以清楚见到的景物,在这一过程中,视觉、味觉、听觉及嗅觉都有感受,而观灵者本身意识也清醒。几年前我曾经参与过,可能是“无敌铁金刚”的性格,我最终没有成功。一堆人不分男女老少,一排排坐在椅子上,双眼用黑布和道符遮上,手握香烛,随法师的指令动作,心情是沉重的。之后,有人喃喃自语,有人潸然流泪,有人哭天喊地,还有的牛人则直接打起了呼噜。是真是幻,心中的天堂只能自己有数。

有业者看准商机,推出“观落阴灵界来回券”让网友竞标,这种将民间习俗大喇喇地放在台面的做法,是好是坏,我不予置评。但自从参加过后,体悟到就算真到了另一个空间,满足思念亲人的欲望又如何?该轮回的始终要开始新生命,活着的就别再打扰。

我非迷信之人,只是偶尔情绪过度低落,寻求一些非理性的解释,可换个理性角度想,如此不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吗?不过奉劝健康欠佳者,最好还是别参加这种阴间旅行团吧!以免下得去上不来……

牵亡魂

在台湾民俗中,如果亲人因事故或者其他原因而突然死亡,来不及交待后事,阳世间的亲朋好友,有时会找乩童或灵媒来牵亡魂。简单地说,就是将阴魂引领出来,附在灵媒身上,与阳人会面、交谈。

一般来说,牵亡魂的神坛,都由通灵的灵媒来办事。先请神明帮忙找到亡魂后,再让亡魂附身于灵媒的身体;神明会先形容出所找到的亡魂,往生时所穿衣着、大致样貌等,请亲友确认身份无误之后,才让该亡魂附身于灵媒的身体,与亲友沟通说话。被牵上来的亲人亡魂,应该在没有任何暗示或提示之下,就可认出阳世间的亲人;活着的人,无非想知道亲人在异度空间过得好不好,是否有冤屈或未了的心愿。

西方有些巫术里,也有类似牵亡魂的做法。电影《人鬼情未了》的情节中,就有一位灵媒被男主角附身,以此来与女主角沟通;许多难以侦查的刑事案件,经侧面证实也是请灵媒协助才破的案。但这种类型的信仰活动,要通过“另一人”的转述,容易有欺骗行为发生。

在父亲过世后,曾经因为遍寻不着他的一个重要遗物,母亲试着去牵亡魂,但是屡屡不成。据师傅说,这并非100%可以成功的。我心里想,老爸早就不知道跑去跟谁打麻将了,哪有空上来哦!

信与不信,每个人都有一套说辞。但我觉得,对于往生亲人,尽人事就好。起乩牵亡魂是牵引亲人的鬼魂附身,起乩是神明主动或被动来附身,两者相同的是,都需要一位有特殊体质的人,作为沟通的媒介。

起乩中最常见的神明,就是哪咤三太子。话说这位小朋友,天不怕地不怕,把海龙王的筋都给挑出来了。另外一位就是济公,此人嗜好酒肉、貌似疯癫,其实是位好打不平、扶弱济困的高僧。“下凡神明”多数是这两位。依据“发作时”的言谈举止,可以判断是哪一位。小孩声音、吸着奶嘴或吃着棒棒糖,讲话有点急,有些嚣张,就是三太子;若是手扇扇子,有酒伴身,说话不疾不徐,肯定是济公。在等待起乩时,若听到乩童不断打嗝,表示被神明附身成功。通常会有负责“翻译”的工作人员在旁,随时准备这些“吃喝用具”。

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跟着母亲去问事。那次是观音菩萨附在一位阿姨身上,她不断比着莲花指,有时还站起来跳舞,身段很轻柔。问事的人必须排队,其间我妈离开去解手,后方的大妈就插队到前面。轮到她时,被附身的阿姨突然怒目相视(本来一直闭眼的),一巴掌就打下去,骂她对女儿不好,还欺负小孩(指我),那个大妈吓得立即跪下认错,这一幕在场的人都惊呆了。接着,阿姨把我拉到跟前去,又揉又亲的,跟我妈说,这小孩要好好修行,突然阿姨就说该走了,原本慈眉善目的她,立马变成一位“欧巴桑”。

还有一次是长大后,也是陪着我妈去,那次是三太子降临。我排得老远的,看到他蹦蹦跳跳地到我跟前,跟翻译说我不信他,叫我走开……哇靠!当时真是又羞又怒。但从此,我再也不好意思出入这些地方了。不过说实话,至今我还真是不怎么相信这些事情的。

原本被视为怪力乱神的,近年来跳上台面成为媒体的专题讨论。难怪名人起乩、不明起乩等,总是能成为台湾热门的八卦话题。

八家将

八家将是一种特有的民俗艺阵与艺术,甘、柳、范、谢四王爷为主角,加上春、夏、秋、冬四神为配角,合起来称“八家将”。并不限于这八位,还会有些跑龙套角色。在台湾的民俗节庆,或是庙会绕境活动中,八家将大致以阵头行列出现,头戴盔帽、身穿戏袍、脚着草鞋、手执法器,最为特殊的是有张大花脸,行进时为虎步,大幅摆动双臂,摇头晃脑的,此时最忌闲杂人等靠近或闯入阵头。

由于属宗教类艺阵,成员多由信奉神明的信徒组成,规矩严苛、禁忌繁多。譬如出阵前,需净身沐浴、茹素、禁欲、不入丧家,开脸(画上脸谱)后禁食、禁语,直至任务结束后,方能恢复正常。曾有不良学生或帮派介入其中,在庙会活八家将动中,发生斗殴事件,让人对八家将留下不好印象,避之唯恐不及。其实家将团是非常严肃的阵头,参加成员的言行举止,均受神明管制,无形的约束力比法规更有用,也非随便什么人都可担任。只是宗教商业化的结果,使得成员素质不如以往,尽管如此,参与演出的人仍是兢兢业业,很有可看性。对于家将团的素质应去芜存菁,对民俗艺术更要多加鼓励,观念的偏颇对八家将这样的特有艺术将造成伤害。

家将团本身就是一门学问,神秘的跳法、优美的舞步、考究的衣饰法器、精致的彩绘脸谱,加上演出时的团队默契,在迎神庙会的活动上,八家将始终最威风抢眼,热闹氛围中,呈现震撼的神威性。“扮神要像神、装鬼要像鬼,态度要庄严,扮相才会真。”一位家传八家将成员如此说。也表明,现实中,这一行不能当饭吃。听者有心,是否意味着家将团可能渐渐消失?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