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6690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来台湾,会是你最幸福的邂逅。

幸福,在悠久的人文文化中得到延续——

历史上,台湾这块土地,不断地发生叛乱事件,不同族群的抗争,地域引发的械斗,地方官员多半腐败无能,没有政府的保护,无助百姓只好仰赖神明的保佑。

所以台湾庙宇林立、神佛众多,伴之而来各种祭祀活动,如船王祭、抢头香、放天灯、放蜂炮、妈祖绕境、中元普渡,等等,这些因信仰而创造的庆典,有其文化上的意义,还有约束人性的无形力量。

北港朝天宫建庙至今有300多年,是台湾妈祖庙中香火最为旺盛的一座。100多年前,北港曾发生大火,许多民房烧毁,但朝天宫大部分安然无恙,传有神迹之说。在台湾,很多这样的老庙,除了是当地老百姓宗教上的寄托,更是一座活的艺术博物馆。其庙宇建筑大都融合了美术、雕刻、文学等气息,像一件艺术精品,而台湾的民间表演,如传统戏曲、杂耍特技、民俗艺阵,都在庙埕进行。这庙埕平时是老人下棋、小孩嬉戏活动的地方,也是邻里沟通,传播信息的重要空间,因此周围发展出许多商店,小吃摊、卖金纸的阿婆、走唱的街头艺人、各种民俗工艺、童玩,统统聚集在这,使得庙宇成为地方上的商业中心。

可以说,台湾文化本身就植根于庙宇文化之中,台湾人无论年纪、信仰,都能在这些文化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幸福,就是在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中,台湾一直在将幸福延续着,以后也依然会传承下去。

幸福,在秀丽的自然风光中得到升华——

不说阿里山的壮丽,也不谈日月潭的瑰奇,台湾即使不出名的风景同样有让人感到幸福的暖意。

在恒春半岛的东部海岸,从佳乐水向北延伸,有部分崎岖山路,是落差颇大的悬崖地貌,其中出风谷大草原,是这海岸线上少数的登山路线。

我在中学毕业旅行时去过一次。记得走了好几个小时的山路,一直穿梭在树林中,那时正值炎炎夏日,林中一点风都没有,特别让人烦躁。走出树林空气开始变得清爽,约几分钟路程后视野开阔,前方即出风谷大草原,一望无际俯视着山与海洋,尤其是那浩瀚的太平洋,心里特别激动,这是地理课本上所讲的,世界第一大洋,那么近,就在你眼前;不会忘记,我一直傻坐在草原上,听着海浪拍岸的声音,潮来潮去中出了神,想起学校高中部一个学长,想到他打篮球的英姿,不知为何开心地笑了,感到莫名的幸福……

幸福,从满载感情的台湾小吃开始——

这种味道与风味无关,只关乎情感。在台湾,有个地方叫做新竹,其贡丸历史悠久,虽然沾了个“贡”,但这种东西和皇室毫不相干。关于它有这么个美丽故事:相传有个老人家,年事已高,牙齿动摇,无法咀嚼硬物,可又偏好肉食,于是他的儿媳妇就将猪肉剁碎,再用木棒捶打成肉酱,捏成一粒粒丸状烹煮,吃起来意外地鲜美爽口,公公每餐必佐。媳妇孝行传了开来。用木棒击打猪肉的动作,当地发音叫做“贡”,于是贡丸便流行起来。

这是有关吃的幸福……

幸福,在浓浓的温情中得到寄托——

最让人感到幸福的,还是台湾人,热情、大度、温暖构成了有关温情的幸福。

小时候,我喜欢在放学后,到黑轮伯那吃“黑轮”。这是阿伯亲手打出的一种用鱼浆做成的台湾小吃。他总是推着车,在小市场摆摊,远远的,就闻到那一大锅香喷喷的味道,吃黑轮免费喝汤;黑轮伯总是不计较,一碗接一碗地舀汤给我,笑脸盈盈。

工作后,我喜欢在闲暇时,到清境农场找乐趣,那儿除了给人一种净空的感觉,还可以听那些老兵说说他们老家的故事。我爱与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伯聊天,浓厚的家乡口音,总令我不自觉地想起上天堂的老爸。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安分地在这个美丽山头当起农夫,开辟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聊得开心,笑得也开心。临去前,还不忘塞两个他亲手种的水梨,还有那一声声“再来玩啊”的呼唤。

多年后,父母亲的长眠之处,在台北市郊的一处山上,有几个固定班次可到。乘客多半是山里的居民,老太太啊,老大爷啊,都靠这班车来往市区。有趣得很,这开车师傅也是固定的,所以他几乎认识每个人,这山里大小事了如指掌,有时还当运输工,小到信件,大到家具,连美食都能热乎乎送上。山区有很多古道可健行,师傅如数家珍,偶有陌生登山客出现,他会像个导游,热情地讲解,这话匣子一打开,当地居民也加入,唧唧喳喳好不热闹。

搭了几次车熟悉了,才知道因为工作,他一直没假期,问是否会想跟我一样到处旅行,他憨憨地笑说:我不在,这些老人家谁陪他们聊天?谁给他们送东西?

在台湾,处处可见的是有关人的温情……

我常跟大陆朋友说,台湾除了好山好水,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关怀的文化,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用心去体会的情感,这才是真正的台湾之美。如果你来台湾的话,别忘了,回去时带张“永保安康”的车票。这平安符是最好的伴手礼,送给你家乡的朋友,让他们也能感受你在台湾的幸福。

夏珑恩

二0一一年二月